[并發(fā)癥]
。ㄒ)中毒性心肌炎 最為多見,其發(fā)生率多在10%以下。多發(fā)生于病程和第2~3周。毒血癥越重,心肌炎發(fā)生也越早也越重。表現(xiàn)為高度乏力,面色蒼白,煩躁不安,心前區(qū)疼痛,心臟可擴大,心律失常,心電圖出現(xiàn)異常。
(二)神經麻痹 以運動神經麻痹為主。多發(fā)生于病程3~4周。臨床上以軟腭麻痹最多見,表現(xiàn)為言語不清,呈鼻音,進流質飲食常從鼻孔嗆出。其次可見于眼、咽、喉、面、頸、四肢、肋間及膈肌麻痹,引起相應部位的運動障礙,經數(shù)周或數(shù)月恢復,不留后遺癥。有些人可出現(xiàn)感覺神經受損的癥狀,但較為少見。
。ㄈ)支氣管肺炎 多見于幼兒,常為繼發(fā)感染。喉白喉病人,尤其是假膜向下延伸至氣管和支氣管時,有助于肺炎的發(fā)生,氣管切開后,若護理不當,也易并發(fā)。
。ㄋ)其他細菌繼發(fā)感染 可并發(fā)急性咽峽炎、化膿性中耳炎、淋巴結炎、敗血癥等。少數(shù)患者可并發(fā)中毒性腎病及中毒性腦病。
[診斷]
。ㄒ)流行病學資料 包括年齡、季節(jié)、白喉接觸史、過去是否接種全程預防注射。周圍人群有無白喉流行。
(二)臨床特點 白喉的初步診斷主要依據(jù)臨床表現(xiàn),如有以下癥象應懷疑白喉:①起病緩慢,發(fā)熱和咽痛不明顯,但全身中毒癥狀較重,咽部有特征性假膜者;②咽部有滲出性病變伴有進行性呼吸困難或鼻腔有血性分泌物者;③咽部滲出性病變,伴有頸淋巴結腫大、周圍組織水腫及明顯中毒癥狀者。
。ㄈ)實驗室檢查
1.血象 白細胞增高,一般1~2萬/μl,中性粒細胞增高顯著并有中毒顆粒。
2.咽拭子涂片及培養(yǎng)在假膜與粘膜交界處取標本涂片或培養(yǎng)。凡有典型型臨床表現(xiàn),同時找到白喉桿菌者可確診。臨床表現(xiàn)典型但未找到細菌也可確診。如臨床很不典型,但找到了細菌,應視為可疑病例,需做白喉桿菌毒素試驗及細菌毒力試驗。如毒素試驗和毒力試驗都陽性則可診為白喉;毒素試驗陰性而毒力試驗陽性則為帶菌者;兩者均勻為陰性,則可除外白喉。
3.亞碲酸鉀快速診斷法 用20%亞碲酸鉀溶液涂摸于患者假膜上,20分鐘后假膜變?yōu)楹谏蛏罨疑珓t為陽性,不變色則為陰性。
[鑒別診斷]
(一)咽白喉應和產生咽部滲出物的其他感染相臨別,如急性扁桃體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鵝口瘡、腺病毒感染等。
(二)喉白喉應與急性喉炎、氣管異物等相鑒別。
。ㄈ)鼻咽喉應與鼻內異物、鼻中隔潰瘍等相鑒別。
[治療]
(一)一般治療 白喉患者一律臥床休息,輕癥者2周,重癥者4周。有心肌炎則需延長到6周以上。中毒癥狀嚴重者,應給予恰當?shù)膶ΠY處理。如煩躁時可給鎮(zhèn)靜劑、高熱時可給激素類藥物,并補充大量的維生素B、C。
。ǘ)病原治療
1.抗毒素治療 抗毒素為治療白喉的特效藥,它只能中和血循環(huán)中的游離毒素,不能中和已進入細胞的毒素。故應早期注射足量白喉抗毒素。
劑量:根據(jù)中毒癥狀輕重、假膜范圍的大小、部位及治療早晚而定,與年齡大小無關,一次足量。一般按劑量表:
白喉抗毒素用量表
臨床類型 | 用量(U) | 注射途徑 |
前鼻
扁桃體 咽 喉 混合 晚期 |
10000~20000
15000~25000 20000~40000 20000~40000 40000~50000 40000~60000 |
肌肉
肌內或靜脈 肌內或靜脈 肌內或靜脈 靜脈 靜脈 |
重型病例酌情加大劑量
用法:注射前必須先作皮膚試驗。皮試陰性者應一次足量給予。目前國內外均認為靜脈注射優(yōu)于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后病人血清中抗毒素水平很快即可達到最高濃度,30分鐘后即可出現(xiàn)在唾液中,從而可中和咽部毒素并可減少毒素的吸收量)。取10倍稀釋白喉抗毒素0.1ml,注于患者前臂內側皮內,如為陽性需用脫敏法注射;如陰性可將10000U的抗毒素溶于5%的葡萄糖100ml中靜脈點滴,速度要慢。病情危急時,可在用抗毒素前靜脈滴注氫化考地松25~50mg,能預防過敏反應。
脫敏法:每20分鐘注射抗毒素一次,每次注射后觀察反應,如有全身性反應,下次注射須延至30分鐘后,劑量不變。在注射抗毒素前,必須準備好腎上腺素、氫化考地松等搶救藥品。
第一針 第二針 第三針 第四針 第五針 |
1:20稀釋血清0.05ml
1:10稀釋血清0.05ml 不稀釋血清0.1ml 不稀釋血清0.5ml 不稀釋血清 |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或肌肉注射 余量血清肌注或靜滴 |
效果觀察 通常在應用白喉抗毒素后12小時,假膜停止蔓延,邊緣退縮、變厚、脫落、熱度下降,病情好轉。經24小時假膜仍有發(fā)展,應重復注射1次抗毒素,采用全量或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