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免費論文:介入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圍手術期護理
【摘要】 目的:探討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栓塞治療的護理要點。方法:通過15例患者的嚴密觀察,做好心理護理,術前、術后護理及穿刺部位的護理。結果:15例患者全部治愈,僅1例出現穿刺部位皮下血腫。結論:通過周密、細致的觀察與護理,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關鍵詞】 介入栓塞;顱內動脈瘤;護理
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壁上的局限性異常擴大,是引起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變[1]?砂l(fā)生于任何年齡,以30~60歲多見,80 %在頸內系統(tǒng),極易在偶發(fā)的緊張、疲勞致血壓升高時發(fā)生破裂。由于顱內的容積受顱骨限制,盡管可能發(fā)生的出血量不多,也會造成腦神經組織受壓、破壞等嚴重后果[2]。特別是在發(fā)病2周內,主要是嚴重的首次出血和早期的再出血可引起直接腦損害以及遲發(fā)性腦缺血。臨床上常以手術夾閉或血管內栓塞動脈瘤,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防止再出血。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經血管內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15例,收到良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5例,男9例,女6例,年齡21~69歲,平均46.4歲。按Hunt-Hess分級法分級:Ⅰ~Ⅱ級7例,Ⅲ級5例,Ⅳ級3例。所有病人在3 d內行血管內介入治療術。
1.2 影像學檢查
15例患者均經CT證實有蛛網膜下腔出血(SAH),伴腦內血腫4例,其中破入腦室1例。腦血管造影示:基底動脈瘤5例,前交通動脈動脈瘤6例,海綿竇內動脈瘤2例,后交通動脈瘤2例。動脈瘤大。2~6 mm 4例,5~10 mm 8例,12~25 mm 3例。全組均為單發(fā)動脈瘤醫(yī).學.全.在.線payment-defi.com。
1.3 治療方法
用Seldinger技術穿刺股動脈,成功后將5F導管置于頸內動脈、椎動脈行腦血管造影,確定出血部位,對可疑部位調整角度使動脈瘤顯示最佳及明確供血血管。15例均符合血管內栓塞術指征。換6F導引導管在超滑導絲導引下插入,將Prowler-10微導管在Enssence12-14微導絲導引下頭端超選進入瘤體內。造影證實導管位置合適后,經微導管向動脈瘤內填入彈簧圈。其中1例大型前交通動脈瘤填入GDC-105X10、GDC-104X10、GDC-103X6及GDC-102X6等4個彈簧圈,填入第1個彈簧圈后全身肝素化,彈簧圈在動脈瘤內盤繞成形良好,復查造影動脈瘤基本不顯影,雙側大腦動脈血流通暢,術畢。術后常規(guī)抗凝處理,病人基本情況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