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謝馬來賽查
|
漢語拼音 | BANYUANDOUFENDIE
|
拉丁名 | Colias erate Esp.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粉蝶科昆蟲斑緣豆粉蝶的全蟲。
|
動植物形態(tài) | 體長約18mm,翅展約45mm。體型中等。觸角呈錘狀,頂端膨大,紫紅色。前翅基半部火黃色,靠近前緣處有一小黑圓斑;外半部黑色,有6個黃色斑。后翅基半部黑褐色,具黃色粉霜,中央綴有一火黃色圓斑;外緣1/3呈黑色,有6個黃色圓點。前足正常,不短小。幼蟲以三葉豆屬、苜蓿屬和大豆屬等植物的葉片為食。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青海及中國其他各地。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捕捉粉蝶后,烤死,曬干(即全蟲),研細(xì)。
|
藥用部位 | 以全蟲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附:粉蝶類昆蟲含化學(xué)成分: 1.翅含無色喋呤(leucopterin)、異黃喋呤(isoxanthopterin)、黃喋呤(xanthopthopterin)、紅喋呤(erythropterin)、喋呤(pterin)、7,8-二氫黃喋呤(7,8-dihydroxanthopterin)、墨喋呤(sepiapterin)、喋呤二聚物(pterorhodin)、6-羧基喋呤(6-carboxypterin)、生物喋呤(biopterin)、異墨喋呤(isosepiapterin)、crocepterin、neodropterin、 drosopterin、 isodropterin,喋啶類色素受自然環(huán)境條件影響,變化較大。 2.蟲體、翅、胎糞(mutant)含嘌呤類、脲類,如黃膘呤(xanthine)、次黃嘌吟(hypoxanthine)、尿酸,尿囊素(allantoin)及尿囊酸(allantoic acid)。 3.蟲體含磷酸葡萄糖異構(gòu)酶、α-磷酸甘油脫氫酶、黃嘌呤脫氫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 4.一種豆粉蝶的若蟲的脂溶性提取物是皮膚的生物活化劑,對皮膚及痤瘡的整復(fù)和再生有致活作用,這是由于含有生長因子、致活激素(activation hormone)、幼若激素(vouth hormone)、變態(tài)激素的原因。 5.雄蝶翅可釋放出一種能引起雌蝶性興奮的氣味物質(zhì)。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有消腫止痛的功能。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四肢肌肉縮痛、腿肚轉(zhuǎn)筋、齲齒痛。
蛹:治流血不止,失血過多。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晶珠本草》述有:豆粉蝶與蝴蝶相配伍治蟲牙痛、腿肚轉(zhuǎn)筋!端牟酷t(yī)典》記載:粉蝶蛹,功效是醫(yī)治血液外溢。《藍琉璃》述:斑緣豆粉蝶肉治蟲牙痛、小腿抽筋。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