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焦尕
|
漢語拼音 | XIAOYUNQUE
|
拉丁名 | Alauda gulgula FrankIin.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hù)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百靈科動物小云雀的喉頭、肉、腦、蛋
|
動植物形態(tài) | 體形似麻雀,嘴較尖且長,后爪長而直。上體大部為沙棕色,頭暗褐色帶有淡棕黃色縱紋。眼先和眉紋白沾黃。翅覆羽黑褐色,具棕色邊緣和先端,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黑褐色,外翈邊緣帶有棕色,內(nèi)側(cè)飛羽的外翈邊緣色較濃。上脅棕色,下脅綴以褐紋。腹部色白。尾羽褐色具暗黃色的邊緣,中央一對黑褐,最外側(cè)一對尾羽的外翈全白色,內(nèi)翈的白色幾達(dá)羽基。虹膜暗褐色;腳黃肉色。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肅、新疆、陜西及國內(nèi)其他省區(qū)。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棲息于江河流域的田野和丘陵的開闊草地上。結(jié)群活動,突然從地面上朝天直飛,越飛越高,且鳴聲嘹亮多樣。然后又突然收翅俯沖下地,在草地覓食行走迅速,停止時尾巴不搖動,不在樹上棲息。以野生植物籽、鱗翅目幼蟲、小型甲蟲、蝗蟲等為食。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繁殖季節(jié),巢筑于草叢地面凹陷處,產(chǎn)卵3~4枚,卵色變異較大, 底色淡灰近白,有深淺不同的灰色或黑色斑點(diǎn)。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四季捕捉,除去內(nèi)臟和羽毛。取喉頭、肉、腦,鮮用或晾干,研細(xì);收拾鳥蛋,新鮮用或煮熟,去外殼,剖開,曬干。
|
藥用部位 | 以喉頭、肉、腦、蛋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丸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shí)驗(yàn)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
歸經(jīng) | |
功效 | 喉頭:能使發(fā)音清脆。
肉:有滋身養(yǎng)心之功,可增強(qiáng)體力。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喉頭:(與清音藥相配)治喑啞、失音。
肉:治身體虛弱。
腦:治疾病引起的啞嗓。
蛋:治脈管粥化病及食物中毒。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竹黃、紅花、小豆蔻、牛黃、麝香、川烏、廣木香、巖精、波棱爪、小云雀、蔓青膏。制成丸劑。主治內(nèi)毒癥。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晶珠本草》記有:小云雀喉治暗啞,清音。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