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榜姿多沃
|
漢語拼音 | CHIYEYISHOUCAO
|
拉丁名 | Pterocephalus hookeri(C.B.Clarke) Hoeck.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川續(xù)斷科植物匙葉翼首草的干燥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根粗壯,木質,外皮棕褐色,粗糙,斷面白色;根莖常分枝,密被褐色枯存葉柄。葉基生,線狀匙形或條狀披針形,長5~30cm,寬1.5~4.5cm,先端鈍圓,基部漸狹成柄,全緣或具羽狀深裂,裂片線狀長圓形,中脈明顯,兩面被粗短毛。花莖單一,由葉叢抽出,高14~40cm,圓形,密被白色長毛,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直徑達3cm;苞葉卵狀長圓形,長6~10mm,寬約4mm,密被白色毛;小苞片線狀匙形,長約8mm,密被白色毛,基部有細爪;花萼撕裂狀;邊緣具多數(shù)羽狀剛毛,密被白色長毛;花冠白色至粉紫色,筒狀漏斗形,長6~7mm,外被白色短毛,頂端5裂,最上裂片較大,具清晰網(wǎng)紋;雄蕊4,花絲細長,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下位,密被白色毛,花柱細弱,伸出花冠外,柱頭頭狀。果實為宿存的萼管包被,倒卵形,長約5mm,宿萼羽毛狀,多條。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產(chǎn)于西藏、青海、甘肅南部、四川西部及北部、云南西北部;尼泊爾、印度、不丹也有分布。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000~4400m以上的山地陽坡、田邊、路旁、林間草地、林緣、灌叢及碎石灘草地。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花果期6~8月。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秋季采全草,洗凈,曬干備用。
|
藥用部位 | 以干燥全草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根呈類圓柱形,長5~20cm,直徑1~2c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易脫落,頂端常有數(shù)個扭曲狀的叢生根莖;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木部白色。葉莖生,灰綠色,多已破碎,完整葉片長披針形至長橢圓形,全緣或羽狀全裂,兩面均被粗毛;ㄇo被毛,頭狀花序近球形,直徑1.5~2.5cm;花白色至淡紅色;萼片為羽毛狀,多數(shù)。氣微,味苦。 顯微鑒別:1.葉橫切面:上下表皮各1層,均被角質層并著生有單細胞非腺毛,上下表皮可見2~4細胞頭、單細胞柄腺毛,下表皮具氣孔。柵欄組織由兩層細胞組成,海綿組織細胞類圓形,內(nèi)含草酸鈣簇晶,具細胞間隙。主脈上下表皮類圓形,外被角質層,其內(nèi)層各有1層排列較整齊的細胞,維管束外韌型;基本組織由類圓形薄壁細胞組成,具細胞間隙,含草酸鈣簇晶。 2.根橫切面:木栓細胞5~7層,其內(nèi)為頹廢組織,有時可見薄壁細胞,偶見草酸鈣簇晶,裂隙大。新生木栓,具木栓細胞3~6層,木栓形成層及栓內(nèi)層不易察見;皮層狹窄,薄壁細胞類圓形,有細胞間隙,偶見草酸鈣簇晶;韌皮部較皮層寬闊,薄壁細胞較小,排列緊密,類長圓形或類圓形,含草酸鈣簇晶;形成層較明顯,約2~3層細胞,木質部寬闊,有裂隙,木質部由導管及木薄壁細胞組成;木薄壁細胞類圓形;含草酸鈣簇晶,有細胞間隙。 粉末鑒別:灰棕色,氣微、味苦,熒光燈下觀察顯白色熒光,導管多為網(wǎng)紋,直徑25~55μm。薄壁細胞內(nèi)含有草酸鈣簇晶,直徑15~25μm,偶有排列成行。羽毛狀萼片碎片為多數(shù)單細胞,非腺毛著生在粗大木化的主脈上。單細胞非腺毛,無色,長約100~120μm。腺毛的腺頭為2或4個,單細胞柄;ǚ哿5S色,圓球形,外壁具刺狀突起,具三孔溝及三個萌發(fā)孔。葉下表皮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直徑約25~40μm。 |
中藥化學成分 | 本品含生物堿及黃酮甙。經(jīng)預試尚有樹脂,多糖和酚類化合物的反應。
|
理化性質 | 理化鑒別: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供下述試驗:
(1)取濾液1ml,加10%三氯化鐵試液,溶液呈藍綠色至墨綠色。(檢查鞣質)
(2)取濾液1滴,點于濾紙上,噴以香草醛試液,濾紙顯紅色。另取濾液1滴于濾紙上噴以三氯化鐵-鐵氰化鉀試液,濾紙顯藍色,(檢查酚類物質)
(3)取上述剩余乙醇液于蒸發(fā)皿中置水浴上蒸干,用5%鹽酸攪溶,濾過,濾液用氨調至堿性,氯仿提取三次,提取液濃縮至約0.5ml,取0.2ml滴在濾紙上噴以改良碘化鉍鉀試劑,顯橙紅色。(檢查生物堿)
(4)薄層層折,取3項剩余濃縮液適量點樣。吸附劑為硅膠板(浙江黃巖)。展開劑為苯- 乙醇(8∶2),展距15cm。顯色劑用改良碘化鉍鉀試劑,結果有兩個橙紅色斑點。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丸劑,散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瘟病時疫、心熱病、血熱病、腸炎、濕痹癥。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每次6~15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四部醫(yī)典》記載:翼首草對熱癥有特效,能治瘟疫病引起的熱癥,由感冒引起的發(fā)燒、心熱、血熱!毒е楸静荨酚涊d:翼首草治瘟病時疫,解毒,清心熱。分三種,榜姿多沃、漏姿多沃、榜姿加爾巴合見。讓鈞多杰說:“翼首草清血熱。”《概念釋詮》記載:翼首草清新、舊熱,治瘟病時疫、風濕痹癥、多血癥、腸絞痛。
|
藥物應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