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藏族醫(yī)學 >> 藏族醫(yī)藥 >> 正文:大坂山杜鵑 -藏藥德瑪美多藥物說明書
    

大坂山杜鵑

  
品名
藏名:德瑪美多
漢語拼音
DABANSHANDUJUAN
拉丁名
Rhododendron dabanshanense Feng et Wang.
英文譯名
銷售地區(qū)
保護品種
中藥材基原
杜鵑花科植物大坂山杜鵑的花和葉。
動植物形態(tài)
常綠灌木,高1~1.5m。樹皮灰色或深灰色,常成薄片狀脫落。小枝粗壯,淡黃綠色,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7cm,寬2.5~3.3cm,先端鈍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微反卷,上面深綠色,下面淡黃綠色,兩面均光滑無毛;上面主脈微下凹,下面凸起,兩面?zhèn)让}和網(wǎng)脈均明顯,葉柄粗壯,淡黃綠色。長1~1.2cm,上面扁平,下面圓形,均光滑;ㄐ騻惴繝羁偁,花軸長約1cm,具9~12朵花;花梗長1~1.5cm;花萼短小,長約2mm,萼齒鈍尖,邊緣光滑,花冠漏斗狀,白色,管長約1。2cm,裂片5,圓形;雄蕊9~10枚,花絲長7~15mm,中部以下微被短毛;子房上位,卵圓形,褐色,有縱溝紋,花柱長8~12mm。
動植物資源分布
產(chǎn)于青海、甘肅南部和四川西部。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海拔2600~3800m的灌叢林帶。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花期5~6月,果期7~8月。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開花盛期采收花、葉,除去枝和枯葉雜質,晾干。
藥用部位
以花和葉入藥。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葉革質,卷曲呈圓筒狀或雙卷曲。質脆,易碎;葉柄半圓形,黃綠色,長5~7mm。完整葉片長橢圓形,長5~8cm,寬2.5~3.5cm,先端鈍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微反卷,上表面綠褐色或褐色,下表面淡黃色或淡褐色,光滑,被黃色或灰白色絨毛。稀有嫩枝,節(jié)間短,圓柱狀,表面淡綠色,有縱皺紋,節(jié)易折,斷面略平坦,內(nèi)面白色。氣香,味苦。
花淡黃色或類白色,管部黃褐色,皺縮,易碎,花絲細長,花藥白色,卵圓形,完整花展開呈漏斗形,長1.2~1.6cm,花冠5裂,裂片圓形,雄蕊9~10;氣清香,味苦、澀。
顯微鑒別: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1列,扁平長方形,外被角質層,較厚;下表皮細胞1列,扁平長方形,稍小,外被角質層;下皮細胞1~2列;葉肉柵欄組織3~5列細胞。海綿組織細胞約4列,有氣室。主脈明顯向下凸出,維管束外有維管束鞘1環(huán),在主脈為1~4列木化纖維排成斷續(xù)的環(huán)。側脈上方是一束木化纖維。主脈周圍有無色和含內(nèi)含物的薄壁細胞,蹄狀,為外韌型,或少見雙韌型,木質部排列整齊,有單列射線,上方是薄壁組織,胞壁加厚,含內(nèi)含物。
粉末鑒別:淡黃色,味澀微苦。葉碎片散在,黃色或淡黃綠色。表皮細胞較常見,淡黃色,多邊形,壁稍加厚,平直。木化纖維少見,淡黃色,多束生,厚壁生少數(shù)單紋孔。
中藥化學成分
葉和嫩枝的水提取液中分離得到杜鵑醇(rhododendrol,或稱樺木精醇betuligenol)、白色杜鵑素(rhododendrin,或稱樺木甙betuloside)、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系槲皮素與一份阿拉伯糖組成的鍵甙(quercetin-3-arabinoside)、兒茶素((+)-catechin);絲桃甙(hyperin,即是槲皮素-3-半乳糖甙)、杜鵑毒素(Andromedotoxin,或稱梫木毒素ⅠgrayanatoxinⅠ,熔點271℃)、梫木毒素Ⅱ(grayan-atoxinⅡ)、梫木毒素Ⅳ(grayanatoxinⅣ)。
理化性質
理化鑒別:本品粗粉2g,加乙醇15ml溫浸2小時,濾過,取濾液供下述試驗: 1.取濾液2ml,加鎂粉少許,滴入濃鹽酸2滴,顯紅色。 2.取濾液0.5ml, 加三氯化鋁試液2滴,顯黃綠色。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中藥劑型
丸劑。
中藥制藥工藝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經(jīng)臨床觀察,大坂山杜鵑的水提物,對慢性氣管炎具有較好的治療
效果。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篩選
新藥的臨床評價
實驗動物的品種
方劑組成
藥物和劑量
藥物配伍
方一:杜鵑葉浸膏,石菖蒲,麝香。 方二:杜鵑花,石榴,肉桂,豆蔻,蓽茇,石灰華丁香,肉豆蔻,廣棗,紅花,木香,力喀圖,沉香,葡萄干,螃蟹,甘草。
藥性
苦、寒。
歸經(jīng)
功效
清熱解毒,利。
性味分類
主治
肺膿腫、肺病、咽喉疾病、氣管炎、梅毒炎癥。
用法用量
一次3~6g,一日3次,沖服。
用藥忌宜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方一:杜鵑葉浸膏500g,石菖蒲20g,麝香5g。將后兩味藥研細入浸膏內(nèi),調(diào)勻,煉丸至豌豆大;治腦膜炎、鼻炎、梅毒性鼻炎、化膿性扁桃腺炎、白喉等癥;一次2~3丸,一日1次。
方二:杜鵑花400g,石榴100g,肉桂50g,豆蔻20g,蓽茇30g,石灰華70g,丁香20g,肉豆蔻10g,廣棗40g,紅花80g,木香50g,力喀圖50g,沉香50g,葡萄干30g,螃蟹30g,甘草50g。共研細粉,用涼開水泛丸至豌豆大。治消化不良,體虛浮腫,腹脹疼痛,頭昏,咳嗽。一次4~5丸,一日3次。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考證
《晶珠本草》記載:本品對于胸膿有特效。治胸腔膿瘍。《圖鑒》記載:本品生陰坡。莖堅硬,皮和莖槽狀,黃色,花粉紅色,大而色艷。干膿液。
藥物應用鑒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nèi)容: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