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Xiao dou kou
|
蒙藥名 | 吉吉格-蘇格木勒
|
別名 | 札蘇格,恩特格-蘇格木勒
|
考證 | 本品載于《無誤蒙藥鑒》。內稱:“恩特格-蘇格木勒產自印度!币罁墨I及蒙醫(yī)臨床沿用經驗認定思特格-蘇格木勒即吉吉格-蘇格木勒(小豆蔻)。
|
中藥材基原 | 為姜科植物小豆蔻的干燥果實。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小豆蔻 Elettaria cardamomum Maton.
多年生草本,高2~3m。具根狀莖,其上生有多數肉質根。葉兩列,披針形,長30~60cm,上面微有毛,無柄,具葉鞘。花葶數個從基部發(fā)出,具分枝;花序總狀;苞片長圓形,膜質,無毛;花淡綠色;花萼漏斗形,長達2cm,先端3齒,具脈紋;花冠筒與花萼近等長,外層裂片長圓形,近等長,唇瓣倒卵形,長于外層裂片,先端近淺裂,具紫色條紋;花絲短,直立;子房卵形,光滑,柱頭漏斗形。蒴果卵形,3裂。種子多數,黑色。
原產于印度,越南、斯里蘭卡亦產。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冬季采收,曬干后除去花萼、果梗等雜質,再用硫黃熏即可。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呈長卵圓形,長1~2cm,直徑1~1.5cm,具三鈍棱;表面淡棕色至灰白色,有細密的縱紋,果皮質韌,不易開裂,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人的果柄痕;氣芳香,味辣微苦。種子呈長卵形或3~4面形,長3~4mm,厚約3mm;表面談橙色或暗紅棕色,背面微凸起,腹面有溝紋,外被無色薄膜狀假種皮,斷面白色。氣芳香而峻烈,味辣微苦。
均以個大、飽滿、香氣濃烈者為佳。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辛、苦,性溫。效輕、燥、膩、銳。
1.《金光注釋集》:“味苦、辛,消化后味辛,性溫,效膩,燥、銳、熱……,,2.《蒙藥學》:“味苦、辛,性溫,消化后仍性溫,效輕、燥。”
|
功效 | 祛腎寒,鎮(zhèn)赫依,溫中,消食,開胃,止吐。
|
主治 | 主治腎赫依病,慢性腎病,赫依郁滯,失眠,消化不良,尿閉,赫如虎,腎寒腰痛。
1.《認藥白晶鑒》:“治腎病,祛寒性赫依!
2.《觀者之喜》:“祛腎寒,治赫依病和胃病!
|
用法用量 | 內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1.治腎寒腰痛,腎結石,膀胱結石,尿閉 白豆蔻或小豆蔻25g,干姜、蓽茇、硇砂、冬葵果、蒲桃子、大托葉云實各10g,麝香2.5g,螃蟹40g,杧果核5g。制成散劑。每次1.5~3g,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觀者之喜》十味白豆蔻散)
2.治腎赫依,心赫依病,腰腿酸痛,白帶過多 白豆蔻或小豆蔻150g,黃精、手參、天冬、肉豆蔻、丁香、沉香各25g。制成散劑。每次1.5~3g,每日1~3次,溫開水送服。(《觀者之喜》七味白豆蔻強身散)
3.治消化不良,胃火衰退 全石榴25g,蓽茇8.5g,白豆蔻或小豆蔻、肉桂各5g。制成散劑。每次1.5~3g,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觀者之喜》四味石榴散)
|
制劑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
蒙藥名出處 | 《無誤蒙藥鑒》、《認藥學》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