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Ou yu zhu
|
維藥名 | 沙卡庫力
|
別名 | 射卡庫里、節(jié)再爾 代西提、司塔里《明凈詞典》。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莖。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玉竹Polygonatum officinale Al1.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莖橫生,淡黃白色,肉質(zhì),莖直立,單一,光滑無毛,具棱。葉互生,抱莖,葉片長橢圓形,稀卵形,長10~14cm,寬2~5cm,上面綠色,下面呈發(fā)綠色,有白霜,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弧形脈。初夏葉腋生1花梗,分枝為2花柄,每1柄端著生下垂的鐘形綠白色小花,先端6裂,裂片呈卵圓形,花冠內(nèi)上部具短柔毛,雄蕊6,光滑,著生于花被筒的中央,花藥線形,幾與花絲相等,子房上位,花柱單一,細(xì)長。漿果球形,藍黑色。
生于林下及山坡陰濕處,有栽培。我國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及陜西、甘肅、青海、臺灣、河南、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國外分布于中亞、地中海沿岸、西歐及埃及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春秋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去泥沙,曬至半干,撞去殘留的須毛,分開大小,曬干,或鮮玉竹蒸透,曬至半干時用手揉搓后,曬干。貯于通風(fēng)干燥處防霉變。
|
藥材鑒別 | 根莖圓柱形,有時有分枝,長10~20cm,直徑0.7~2cm,環(huán)節(jié)明顯,節(jié)間距離l~15mm,根莖中間或終端有數(shù)個圓盤狀莖痕,直徑0.5~1cm,有時可見殘留鱗葉,須根痕點狀。表面黃白色至土黃色,有細(xì)縱皺紋。質(zhì)柔韌,有時干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顆粒狀,橫斷面可見散列維管束小點。氣微,味甜,有黏性。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表皮細(xì)胞排列整齊,外壁較厚,角質(zhì)化。皮層組織中散在眾多黏液細(xì)胞,直徑60~150μm,長達300μm,含草酸鈣針晶束。維管束外韌型,偶有周木型。
粉末特征:呈棕黃色。大型黏液細(xì)胞含針晶束,針晶呈長柱狀,長達120μm;導(dǎo)管為網(wǎng)紋或螺紋,直徑15~60μm。
理化鑒別 取粗粗約1g,加水10ml,水浴溫?zé)峒s30min,濾過。取濾液2ml置試管中,加α-萘酚1~2滴,搖勻,沿管壁加硫酸lml,兩液面交界處顯紅色。取濾液2ml,加混合的Fehing試液3ml,水浴加熱片刻,有磚紅色沉淀產(chǎn)生。(糖類反應(yīng))
|
化學(xué)成分 | 根莖含鈴蘭苦苷(convallamarin),鈴蘭苷(convallarin)等強心苷;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醇(quercitol)等黃酮苷類,維生素A,黏液質(zhì)[1]。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一級熱、二級濕,味微甜。
1.《注醫(yī)典》:“微濕、二級熱!
2.《白色宮殿》:“干熱!
3.《拜地依藥書》:“二級濕熱;有人認(rèn)為三級濕熱!
4.《藥物之園》:“一級首熱、二級濕!
|
功效 | 生濕生熱,補身壯陽,肥體填精,固精催乳,降糖止渴。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l~5g。可入仁膏、散劑、蜜膏、果漿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本品可引起頭痛、食欲不振,矯正藥為蜂蜜。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油松子、伯孜當(dāng)代。
|
附方 | |
制劑 |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劉勇民,等.維吾爾藥志(上冊).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244 藥理 [1]劉勇民,等.維吾爾藥志(上冊)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244 |
維藥名出處 | 《注醫(yī)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