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Shan yin chai hu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吉尚嘎日木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石竹科植物燈心草蚤綴的根。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燈心草蚤綴 Arenaria juncea Bieb.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生根圓柱形,粗而伸長,褐色,頂端多頭,由此叢生莖與葉簇。莖直立,多數(shù),叢生,基部包被多數(shù)褐黃色老葉殘余物,中部和下部無毛,上部被腺毛。基生葉狹條形,如絲狀,長7~25cm,寬0.5~1mm,堅硬,光瑞漸細尖,基部增寬成鞘狀,邊緣狹軟骨質(zhì),具微細尖齒狀毛;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而較短,向上逐漸變短,基部合生而抱莖。二歧聚傘花序頂生;苞片披針形至卵形,先端銳尖,邊線寬膜質(zhì),密被腺毛;花便直立,長1~3cm,密被腺毛;萼片卵狀披外形,長4~5mm,朱端漸尖,邊緣寬膜質(zhì),背面被腺毛;花瓣5,白色,長圓狀倒卵形,長7~10mm,寬4~5mm,先端圓形;雄蕊10。2輪,外輪雄蕊基部增寬且具腺體;子房近球形,花柱3條。蒴果卵形,與萼片近等長,6瓣裂;種子長圓狀卵形,長約2mm,黑褐色,稍扁,被小瘤狀突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石質(zhì)山坡、平坦草原。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地區(qū)及山東、江蘇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項根,洗凈,曬干。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根圓錐形,有時分枝,長10~15cm,直徑1~3cm。表面灰棕色或淡棕色,具縱皺紋,尚見疣狀根痕或殘斷的細根,上部有多數(shù)細環(huán)紋;根頭部具多數(shù)長1.5~2.5cm的細圓柱狀根莖,每根莖周圍叢生有生狹條狀基生葉殘基。質(zhì)松脆,易折斷,斷面皮都白色,木部黃白色,多裂隙。氣微,味略苦辛。
|
化學成分 | 含牡荊素(vitexin)、異牡荊素(isovitexin)、葒草素、模葒草素,以及這些化合物的O-苷衍生物[1]。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甘,性涼。
|
功效 | 止咳,清血熱。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Darmograi V N.C A,1979,91:35705q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