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Ju jiang
|
傣藥名 | 嘿擺
|
別名 | 蘆色
|
中藥材基原 |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蒟醬 Piper betle 1.
攀緣狀藤本,長可達10m。枝稍帶木質(zhì),無毛,節(jié)上常生不定根。單葉互生,具長柄;葉片紙質(zhì)或近革質(zhì),有多而細的腺點,寬卵形或心形,長7~15cm,寬5~11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有極窄的彎缺,或淺心形而有很不等長的兩耳,上面無毛,下面沿葉脈被短柔毛,具托葉;▎涡裕愔,無花被,穗狀花序長5~15cm;雄蕊2,雌蕊的柱頭4~5。漿果頂端稍凸,有絨毛,與花序軸合生成一柱狀、肉質(zhì)、帶紅色的果穗。花期夏季。
生于海拔1600~2000m的林綠、河邊、溪邊陰濕處。我國臺灣、廣東、廣西和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
采收加工 | 莖、葉全年可采,鮮用,或切碎曬干備用;果實秋季采收,曬干備用。
|
藥材鑒別 |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麻、辣,氣清香,性熱。入火、風塔。
|
功效 | 調(diào)平四塔,通氣血,止痛,殺蟲止癢。
|
主治 | 主治“賀接”(頭痛),“攏栽線栽歪”(心慌心悸),“兵洞烘洞飛暖”(皮膚瘙癢,斑疹,疥癬,濕疹),“攏沙龍接喉,喉免”(牙痛,齲齒),“賀辦答來”(頭昏目眩)。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果實5~10g,莖15~30g;或研粉,或嚼服,鮮葉適量。外用:鮮葉適量,煎湯洗。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1.治“賀接”,“攏栽線栽歪”蒟醬粉3g,“雅叫哈頓”(五寶藥散)5g。用溫開水沖服。(景洪市傣醫(yī)康郎罕驗方)
2.治“兵洞烘洞飛暖”蒟醬葉適量。煎湯,外洗。
3.治“攏沙龍接喉,喉免”,“賀辦答來”蒟醬葉適量。嚼服。(2、3方出自景洪市傣醫(yī)波溫囡驗方)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德宏)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