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Yu e
|
傣藥名 | 化水頓
|
別名 | |
中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羽萼木的葉。
|
動(dòng)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羽萼木 Colebrookea oppositifolia Smith
灌木,莖高l~3m。多分枝,密被綿毛。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片長圓狀橢圓形,長10~20cm,寬3~7cm,無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只小圓狀鋸齒,上面被微柔毛,下面被綿絨毛;葉柄長0.8~2.5cm,密被絨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0~15cm,密被絨毛;小苞片條形,外被毛,基部多少連生而成總苞狀;雌花及兩性花異株;花萼鐘狀,細(xì)小,齒5,長鉆形,羽毛狀,果時(shí)延長而呈羽毛刺狀;花冠白色,細(xì)小,檐部多少二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略伸長;雄蕊4,雌花不發(fā)育,兩性花發(fā)有伸出;花柱均伸出。小堅(jiān)果倒卵形,長約lmm,黃褐色,頂端具柔毛;ㄆ1~3月,果期3~4月。
生于海拔200~2200m的疏林綠、路邊灌木叢中。分布于云南中部、南部和西南部。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用鮮品,隨用隨采。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較多量的蛋白質(zhì)(protein),氨基酸(ami-no acid)和糖[1,2]。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微辣,氣臭,性平。入風(fēng)、水、土塔。
|
功效 | 除風(fēng)散寒.消腫止痛。
|
主治 | 主治“攏梅蘭申”(風(fēng)寒濕痹證,肢體關(guān)節(jié)腫痛,屈伸不利),“阻傷,路哈”(跌打損傷,骨折)。
|
用法用量 | 外用;鮮品適量,搗爛,炒熱,包敷。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xiàn) | 化學(xué)成分
[1]Tyagi S,et al.C A,1995,122:51376x
[2]Tyagi S,et al.C A,1995,122:51377y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