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Ma lian an
|
傣藥名 | 麻新哈布
|
別名 | |
中藥材基原 | 為蘿藦科植物馬連鞍的根。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馬連鞍 Streptocaulon griffithii Hook.f.又名:古羊藤《廣西藥用植物圖志》,紅藤、地苦參、小暗消(云南)。
木質藤本,具乳汁。根圓柱狀,彎曲,木質,根皮暗棕色,有瘤狀突起和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莖褐色,具皮孔;枝條、葉、花梗、果實均密被棕黃色絨毛,老枝被毛漸漸脫落。葉對生,厚紙質,倒卵形至闊橢圓形,長7~15cm,寬3~7cm,中部以上較寬,先端急尖或鈍,具小尖頭,基部淺心形;中脈和側脈在葉面凹陷,在葉背略凸起,側脈每邊14~18條,羽狀脈平行;葉柄長3~7mm。聚傘花序腋生,3歧,闊圓錐狀;花序梗和花梗有許多苞片和小苞片著生;苞片和小苞片卵狀披針形,外面密被毛;花小,花蕾近圓形,長和寬約3mm;花冠外面黃綠色,內面黃紅色,輻狀,花冠簡短,裂片卵圓形,向右覆蓋,副花冠裂片絲狀,與花絲背部合生,著生于花冠基部;花絲離生,絲狀或鉆狀,花藥與柱頭頂貼連,藥隔頂上的膜片在柱頭項合生,花粉器匙形,載粉器內藏有許多四合花粉,基部的粘盤貼在柱頭上;子房被柔毛,心皮離生,柱頭圓錐狀凸起。蓇葖果雙生,張開成直線,圓柱狀,長7~12cm,直徑5~7mm。種子長圓形,扁平,長約9mm,寬約3mm,棕褐色,頂端種毛白色或淡黃白色,種毛長約3cm;ㄆ6~10月,果期8月至到年3月。
生于山野坡地、山谷疏林,或路旁灌叢中。分布于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
藥材鑒別 |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微甜,性涼。有小毒。入水、風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活血止痙。
|
主治 | 主治“兵哇皇,害埋線鬧”(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攏沙龍接火,唉哦勒”(咽喉腫痛,哈血),“納勒冒沙么”(月經不調),“割魯了害埋攏很”(產后高熱驚厥)。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0~15g;研末,3~5g。
|
注意事項 | 本品葉和種子有小毒,誤食可致頭暈,腹痛。
|
附方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