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熊膽咪
|
年份 | iongh daamv miev
|
別名 | 溪黃草、黃汁草、黃泥草
|
來源 | 唇形科植物線紋香茶菜狹基變種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 var.Gerardiana(Benth.)Hara的全草。
|
形態(tài)特征 | 多年生草本,基部匍匐生根,并有球形塊根。莖高30~150厘米,被毛。單葉對生,卵形,長達(dá)20厘米,寬達(dá)8.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具圓齒,兩面被具節(jié)微硬毛,下面還布滿褐色腺點(diǎn),葉柄與葉近等長;▋尚,圓錐花序頂生及側(cè)生;苞片及小苞片卵形至條形;花萼鐘狀,外被毛及腺點(diǎn),5齒;花冠白色或粉紅色,有紫斑點(diǎn),2唇形,上唇具4深圓裂,下唇全緣,稍長于上唇;雄蕊4,2長2短,子房上位,花柱頂端等2淺裂。小堅(jiān)果近圓球形,或卵狀長橢圓形;ü8~12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雜木林下及灌叢中。產(chǎn)于廣西玉林、金秀等縣市;分布西藏、甘肅、四川、云南、貴州、廣東、湖南等省份;印度、錫金、尼泊爾、緬甸、泰國、老撾、越南也有。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洗凈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苦,性寒。
|
功效 | 清熱利濕,涼血,散瘀。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
|
方例 | |
化學(xué)成分 | 溪黃草葉和莖中含二萜類化合物:溪黃草素A[1]、B[2]、D[3]以及尾葉香茶菜素A,2α-羥基熊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和β-谷甾醇甙[2,3]。
|
藥理 | 溪黃草有效成分溪黃草素A,尾葉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對人宮頸癌細(xì)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1]。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xiàn) | [1]金人鈴等:《藥學(xué)學(xué)報》,1985,20(5):366。 [2]金人鈴等:《中國藥科大學(xué)學(xué)報》,1987,18(3):172。 [3]吳茲武:《結(jié)構(gòu)化學(xué)》,1985,4(1):9。 |
藥理參考文獻(xiàn) | [1]金人鈴等:《藥學(xué)學(xué)報》,1985,20(5):366。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