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麻丟鈴美
|
年份 | mah diun lengh hmei
|
別名 | |
來源 | 防己科植物天仙藤Fibraurea recisa Pierre的藤莖。
|
形態(tài)特征 | 常綠木質(zhì)藤本。根圓柱形,微扭曲,有溝槽和淡黃色突起皮孔,和莖斷面黃色,有菊花紋。單葉互生,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0~20厘米,寬4~10厘米,頂端短尖,基都圓形,全緣,基出脈3,葉柄基部膨大;▎涡援愔,總狀花序復(fù)組成圓錐狀花序腋生,雄花雄蕊6或3,花絲棒狀;雌花有退化雄蕊6,子房3室。核果長橢圓形,頂端有花柱痕,有種子1顆。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密林中。產(chǎn)于廣西欽州、南寧、百色、柳州地區(qū)各縣市;分布云南、廣東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秋冬季采,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苦,性溫。
|
功效 | 行氣止痛,活血祛瘀,祛風除濕。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治胃痛、風濕痛、疝氣痛、產(chǎn)后腹痛、毒蛇、毒蟲咬傷、痔瘡腫痛、乳腺炎、癥瘕。
|
用法用量 | 4.5~9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洗。
|
方例 | |
化學(xué)成分 | 黃藤根含黃藤內(nèi)酯[1]、掌葉防已堿、藥根堿、偽非洲防已堿[2]、黃藤素甲、黃藤素乙[3]。
|
藥理 | 1.抗真菌作用 體外抑菌試驗表明,黃藤生物堿對柯氏表皮癬菌等12種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動物實驗中,對白色念珠菌淺部或深部感染,均有良好療效[1]。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 | [1]劉潤民等:《藥學(xué)學(xué)報》,1981,16(6):479。 [2]劉潤民等:《南京藥學(xué)院學(xué)報》,1982,(2):77。 [3]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化本草綱要》(第一冊),第1版,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88:172。 |
藥理參考文獻 | [1]叢克家等:《中草藥》,1980,11(12):558。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