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老腩艾
|
年份 | hlauv normh ngoiz
|
別名 | |
來源 | 菊科植物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L.)Cronq.的全草。
|
形態(tài)特征 | 一年生草本。根紡錘形,有纖維狀物,莖直立,高50~100厘米,有縱棱,被長硬毛。單葉互生,下部葉倒披針形,長6~10厘米,寬1~1.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成柄,邊緣有疏鋸齒或全緣,中部和上部葉較小,線狀披針形或線形;ò咨偷S色;頭狀花序多數(shù),小,排成頂生多分枝的大圓錐花序;總苞近圓柱狀。瘦果線狀披外形,冠毛污白色,1層;ㄆ5~9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曠野、荒地、田邊和路旁。產(chǎn)于廣西灌陽、鐘山、賀州、金秀、北海、邕寧等縣市;分布于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陜西、山西、河南、山東、浙江、臺灣、廣東、江西、湖北、四川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苦、辛,性涼。
|
功效 | 清熱利尿,散瘀消腫,止血止痛,殺蟲止癢。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洗,或揉軟搽患處,或搗汁滴耳。
|
方例 | 1.中耳炎 老腩艾(小飛蓬)鮮葉適量,搗爛取汁,加黃鱔魚血滴耳。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 |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xiàn) | [1]江蘇新醫(yī)學(xué)院:《中藥大辭典》(上冊),第1冊,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77:975。 [2]Lenfeld J,et al.C A,1986,105:39427f. [3]樊紹缽等:《吉林藥材圖》(續(xù)集),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95:133。 |
藥理參考文獻(xiàn) | [1]Lenfeld J.et al.C A,1986,105:39427f.
[2]王景祥等:《藥學(xué)通報》,1983,18(2):91。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