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1992,11(3):24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蒼耳子15g,辛荑15g,白芷10g,薄荷10g,板藍(lán)根30g,大青葉15g,銀花15g,麻黃10g,藿香9g,荊芥10g,赤芍9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鼻竇炎。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鼻竇炎36例中,男19例,女17例;年齡12-56歲;病程3日至18年。療效標(biāo)準(zhǔn):治愈:癥狀消失,中鼻道及嗅裂無膿性分泌物;有效:膿涕消失,鼻塞好轉(zhuǎn),嗅覺改善,局部檢查有少許粘性分泌物;無效:服藥5劑以上無明顯改善。結(jié)果:治愈18例,有效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4%。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