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浙江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bào)1984,8(5):39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犀牛黃1.5g,冰片1.5g,青黛9g,人中9g,白西瓜霜9g,寒水石15g,月石15g,黃連6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口瘡。
|
制備方法 |
諸藥共研極細(xì)末,過篩后裝小玻璃瓶內(nèi),每瓶1g。
|
用法用量 |
用時(shí)以壓舌板或筷子暴露瘡面,將藥涂于患處,每日0.3g,分3-4次給藥,3-5日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小兒口瘡共100例,年齡1-12歲;男48例,女52例;發(fā)病1日者16例,2-3日者43例,4日者23例,5日以上者18例;均存口腔潰瘍、疼痛、口臭流涎、煩躁、不愿進(jìn)食、小溲短黃等癥。療效標(biāo)準(zhǔn):治愈:敷藥1療程后,口瘡痊愈,癥狀、體征消失;好轉(zhuǎn):敷藥1療程后,口瘡及癥狀、體征均明顯好轉(zhuǎn);無效:敷藥1療程后,口瘡及癥狀、體征無變化或加重。結(jié)果:治療后,疼痛等癥均在2日內(nèi)消失或基本消失;口腔潰瘍?cè)?日愈合者10例,3日愈合者43例,4日愈合者26例,5日愈合者16例,平均愈合時(shí)間為3.5日;其中治愈者85例,占85%,好轉(zhuǎn)10例,占10%,無效5例,占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