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93,14(8):347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黃芪30g,丹參30g,川斷30g,雞血藤30g,桑枝16g,川芎15g,當歸15g,山楂15g,黑木耳15g,桑寄生15g,紅花15g,桃仁12g,桂枝10g,伸筋草10g,甘草6g,地龍6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中風麻木癥。 |
制備方法 | 上藥將黃芪、丹參、雞血藤、川斷、桃仁、紅花、當歸、桑枝、甘草、桑寄生、黨參水煎3次,煎液過濾合并且濃縮至稠膏狀,其余藥物粉碎過100目篩,而后與濃縮液混合,加煉蜜適量,制成小蜜丸,每丸約重0.3g, |
用法用量 | 日3次,每次25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中風麻木癥50例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40-80歲。偏身麻木31例,下肢麻木7例,上肢或手指發(fā)麻10例,口唇發(fā)麻1例,背肩部發(fā)麻1例。結果:發(fā)麻感消失,客觀檢查淺感覺正常,停藥無復發(fā)為痊愈,共22例;發(fā)麻程度減輕,范圍縮小,客觀檢查淺感覺較前靈敏為顯著好轉,共16例;發(fā)麻程度減輕或范圍縮小為好轉,共10例;發(fā)麻感治療前后無變化為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 。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