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91,12(8):351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白術(shù)8g,山楂5g,赤芍5g,茯苓6g,烏梅6g,肉桂3g,赤石脂10g。 |
加減 | 脾陽虛加炮姜、黨參;脾陰虛加山藥、石斛;氣陰兩虛加黨參、山藥;脾腎陽虛加附片、肉蔻;夾濕熱加黃連;傷食加半夏、麥芽;低熱加青蒿;嘔吐加伏龍肝。 |
功效 | |
主治 | 腹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3-6次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45例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6個月以上至2歲。癥狀及體征:大便稀清,次數(shù)多在6-10次/天,精神萎糜或煩躁不安,食欲不振,尿量減少,皮膚蒼白,彈性差,四肢不溫,頭發(fā)干枯,舌淡,指紋淺紅,心音低鈍等。療效標(biāo)準(zhǔn)與結(jié)果:用藥后癥狀及體征消失,大便形狀正常,每日少于3次為治愈,共36例;癥狀及體征部分消失,大便形狀基本正常,次數(shù)減少一半以上為好轉(zhuǎn),共6例;治療前后無變化或加重,療程為7日者屬無效,共3例;總有效率為93.3% 。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