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北京中醫(yī)學院學報1987,IO(2):26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炒蒼耳子30g,覆香15g,白芷12g,辛夷12g,荊芥10g,炙麻黃6g,桔梗18g,丹皮15g,生石膏15g,連翹20g,元參20g,桑皮20g,甘草10g。 |
加減 | 若兼發(fā)熱惡寒加銀花、黃芩,兼口苦咽干加膽草、梔子,兼氣短自汗加五味子、百合,兼口瘡便干加大黃、芒硝,兼失眠、頭暈加磁石、珠母,兼咳嗽、痰喘加杏仁、蘇子,兼腎陰虛加杞果、山萸,兼腎陽虛加熟附片、淫羊藿。 |
功效 | |
主治 | 鼻淵。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3次飯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鼻淵77例中,男23例,女54例;年齡最小者7歲,最大者60歲;病程最短者7日,最長者10年。診斷標準以鼻流膿涕、頭痛、鼻塞、不聞香臭4大癥狀為標準。療效標準:癥狀完全消失者為臨床治愈;鼻流膿涕基本消失,其余癥狀明顯減輕者為好轉(zhuǎn)。結(jié)果:臨床治愈率為58%,好轉(zhuǎn)率為42%,近期總有效率為100%。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