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雙腎草、腎囊草、秤砣草、蛇尾草、蛇含草、雞心貝母、人頭七
|
漢語拼音 |
yao zi cao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Lance Herminium
|
藥材基原 |
為蘭科植物蛇尾草的塊根及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叉唇角盤蘭,多年生草本,高10-75cm。塊莖小,近圓球形,肉肉。莖纖細,中部具3-4枚葉。葉條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偁罨ㄐ颡M圓柱狀,花密集,具10-40余朵,長5-20cm;花苞片小,披針形,短于子房;花小,綠色,萼片卵狀長圓形,長2.5-4mm,先端急尖或稍鈍,1脈;花瓣條形,不裂,急尖,短于或近等長于萼片,1脈;花瓣條形,不裂,急尖,短于或近等長于萼片,1脈;唇瓣近長圓形,基部凹陷,無距,兩側(cè)多少擴大,上面或多或少具乳突,3脈,中部稍縊縮,先端3裂,中五角星睛長可達1mm,側(cè)裂片稍叉開,長3-8mm,末端多少卷曲;退化雄蕊2,側(cè)生,先端膨大,2深裂,似具柄;柱頭2枚,分開;子房棒狀,長5-6mm,稍被毛。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全國各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草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性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益腎壯陽;養(yǎng)血補虛;理氣除濕
|
功效分類 |
補益藥
|
主治 |
虛勞;眼目昏花;陽痿;遺精;睪丸腫痛;白濁;白帶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8煎湯,6-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塊根及全草:味甜,性平。有補腎強筋、潤肺抗癆、止血的功能。用于肺結(jié)核、跌打、筋骨勞傷、刀傷出血、虛勞、貧血、兩眼昏花。
|
考證 |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Herminii Lance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Herminium Lanceum( Thunb.) Vuijk
|
科屬分類 |
蘭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