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墨地、八月瓜、雞嗉臺果。 |
漢語拼音 | tao er qi gu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小檗科植物桃兒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的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桃兒七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根莖粗壯,側根多數,長15cm,直徑2-3mm,外表淺褐色或棕褐色。莖單一,基部有2個膜質鞘。葉2-3,生于莖頂,具長葉柄;葉盾狀著生,直徑約25cm,掌狀3-5深裂至中下部或幾達基部,小裂片先端漸尖,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有白色長柔毛;▎紊~腋,先葉開放,粉紅色,萼片早落;花瓣6,排成2輪,外輪較內輪為長;雄蕊6,花絲向內彎,基部變寬,花藥狹長圓形;子房近圓形,胚珠多數,花柱短,柱頭多裂。漿果卵圓形,長3-6cm,被灰粉,熟時紅色。種子多數,暗紫色;ㄆ4-6月,果期6-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陜西、甘肅、青海、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地草叢中或林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酸;性平;小毒 |
歸經 | |
功效 | 活血調經;止咳平喘;健脾利濕 |
功效分類 | 活血調經藥;止咳平喘藥;健脾利濕藥 |
主治 | 月經不調;血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咳嗽氣喘;泄瀉痢疾;白帶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9g。 |
用藥禁忌 | 孕婦禁服。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inopodophyllum(Royle)Ying[S.emodii(Wall.)Ying;podophyllum emodii Wall.;p.emodii Wall.var.chinense Spargue] |
科屬分類 | 小檗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