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螃蟹眼睛、古眼風(fēng)、三葉豆。 |
漢語拼音 | shan huang dou teng |
英文名 | Stem and leaf of Rhombicleaf Rhynchosia |
藥材基原 | 為豆科植物菱葉鹿藿的莖葉或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菱葉鹿藿 纏繞草本。莖細(xì)長,密被黃色長硬毛或短柔毛。三出復(fù)葉,互生;頂生小葉近菱狀卵形,長4-10cm,寬2-5cm,葉脈由基部3出,葉片兩面被柔毛,并有腺點(diǎn);側(cè)生小葉偏卵形,長3-7.5cm,寬1.5-4.5cm?偁罨ㄐ蛞干,小花具梗,被短柔毛;花冠黃色,長8-11mm;花萼鐘狀,5裂;雄蕊10,二體,花藥1室;花柱1,基部彎曲,被毛,柱頭頭狀,子房上位,胚珠2。莢果闊橢圓形或倒卵形,中間凹陷,扁平,紅紫色,被短柔毛。種子2顆;、果期6-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湖北、廣西、四川。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竹林中及山坡路旁。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澀;性涼 |
歸經(jīng) | 心;肺經(jīng) |
功效 | 祛風(fēng)清熱;定驚解毒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藥;清熱藥 |
主治 | 風(fēng)熱感冒;咳嗽;小兒高熱驚風(fēng);心悸;乳癰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 |
用藥禁忌 | 《四川中藥志》:無熱者忌用。多服致啞。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四川中藥志》:清熱,治老人心跳、心累及小兒驚風(fēng)。2.《重慶草藥》:除風(fēng)解熱。治小兒風(fēng)熱咳嗽,各種驚風(fēng),黃七風(fēng)(初生兒五至七天,全身發(fā)黃,高熱驚風(fēng),口吐白泡,不食)。 |
考證 | 出自《四川中藥志》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Rhynchosia dielsii Harms |
科屬分類 | 豆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