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小五爪龍、五爪金龍、小紅藤、小紅花、鋼絲絆、小紅袍、跳三步、石猴子、九節(jié)蓮、飛石蓮。 |
漢語拼音 | xiao jiu jie ling |
英文名 | Root of Hairless Rockvine |
藥材基原 | 為葡萄科植物無毛崖爬藤的根或全株。 |
動植物形態(tài) | 無毛崖爬藤 多年生攀援藤本,長3-5m。全株無毛。根肥大,紡錘形,外皮紫紅色,質(zhì)堅韌。纏繞莖細長,表面有細溝紋;卷須不分枝,卷曲。掌狀復(fù)葉互生;小葉5,橢圓狀披針形,中間1枚最大,基部2枚較小,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淺波狀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s性,異株;傘房花序排列成聚傘花序;花小,黃綠色。漿果球形,肉質(zhì)。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坡雜木林中或陡壁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冬季采收,除去泥土,洗凈,切片,鮮用呀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溫 |
歸經(jīng) | 脾;腎經(jīng)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活血能絡(luò) |
功效分類 | 活血藥;止血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云南中草藥》:接骨生肌,止血消炎。治骨折,瘰疬,外傷出血。 2.《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舒筋活絡(luò),止血生肌。治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癥,關(guān)節(jié)筋骨疼痛。 |
考證 | 出自《云南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Planch.var.glabrum(Levl.et Vant.)Gagnep.[Vitis potentilla Levl.et Vant.var.glabra Levl.et Vant.] |
科屬分類 | 葡萄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