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xiao hong sua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鳶尾科植物紅蔥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紅蔥 多年生草本,高多達60cm。鱗莖卵圓形,長約5cm,直徑2-2.5cm,鱗片肥厚,紫紅色,無膜質(zhì)包被。根柔嫩,黃褐色。葉互生;葉片寬條形或被針形,長25-40cm,寬1.2-2cm,先端漸尖,基部抱莖,有4-5條主脈平行而突出;ㄇo高30-40cm,上部有3-5分枝,分枝處有葉狀苞片,條形,長8-12cm,5-7mm;傘形花序狀的聚傘花序生于花莖枝頂;花下有典形膜質(zhì)苞片2;花被片6,白色,排成2輪;雄蕊3;子房下位,長橢圓形,3室,花柱先端3裂;ㄆ6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西、云南等地。原產(chǎn)西印度。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云南各地常見栽培。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季采收全草,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涼血;活血通經(jīng);消腫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涼血藥;活血通經(jīng)藥;消腫解毒藥 |
主治 | 吐血;咯血;痢疾;經(jīng)閉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瘡癤腫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外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Eleutherine plicata Herb. |
科屬分類 | 鳶尾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