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豬鬃草
|
漢語拼音 |
bai e tie xian ju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鐵線蕨科植物白堊鐵線蕨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植株高6-12cm。根莖短小而直立,頂端密被紫棕色、線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6cm,棕色至紫棕色,有光澤;葉片紙質(zhì),無毛,狹長圓形,長3.5-8cm,寬2-3cm,先端鈍,基部近圓形,一回羽狀;羽片3-5對(duì),互生,羽柄先端有關(guān)節(jié),倒卵形或長圓形,長5-15mm,寬3-12mm,先端近圓形,基部楔形,頂生羽片倒卵形,背面灰白色,葉軸纖細(xì),先端有時(shí)延伸,著地生根,行無性繁殖;葉脈輻射,小脈二叉。孢子囊群圓形或長圓形,背生于羽片先端凹缺內(nèi),每羽片1個(gè);囊群蓋橫的長圓形或腎形,棕色,革質(zhì),宿存。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600-1500m濕潤的石灰巖壁或山洞中的白堊土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利水通淋;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利水通淋藥;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熱淋;血淋;水腫;乳糜尿;乳癰;睪丸炎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Adiantumgravesii Hance[A.leveillei Christ;A.gravesii Hance var.leveillei(Christ)Ching;A.greenii Ching]
|
科屬分類 |
鐵線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