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石竹花、巖白姜、土山柰、水馬鞭、巖筆葉
|
漢語(yǔ)拼音 |
jiang san qi
|
英文名 |
Root of Yunnan Camptandra
|
藥材基原 |
為姜科植物大苞姜的根莖。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大苞姜,多年生草本,高25-55cm。根莖球形,須根粗壯。葉3-4片,葉柄長(zhǎng)0.5-0.7cm;葉舌薄膜質(zhì),2裂;葉片長(zhǎng)圓形、長(zhǎng)圓狀披針形或卵形,長(zhǎng)8-20cm,寬4-5cm,先端漸尖,基部急尖或近圓形;上面無(wú)毛,下面被短柔毛;ㄐ蝽斏,葉狀苞片1-3枚,長(zhǎng)7-13cm,基部邊緣與花序軸貼生成囊狀,每一苞片內(nèi)有花1-2朵;花黃色,很易凋謝;花萼一側(cè)開裂,先端具2齒;花冠管長(zhǎng)為萼管的1倍,裂片狹披針形,后方的一枚守為兩側(cè)的1倍;側(cè)生退化雄蕊近線形,與花冠裂片近等長(zhǎng);唇瓣深2裂,裂片卵形;花絲短,藥隔先端附屬體三角形,全緣;子房倒卵形。蒴果近圓形,直徑約1cm,果皮上有細(xì)脈紋。種子卵形。花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和云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500-2800m的高山密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均可采,鮮用或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性溫
|
歸經(jīng) |
心;肺經(jīng)
|
功效 |
散瘀消腫止痛;止血
|
功效分類 |
止血藥
|
主治 |
跌打損傷;骨折;吐血;衄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外傷出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云南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Camptandrae Yunnanensis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Caulokaempferia yunnanensis (Gagnep.)R.M.Smithp[Monolophus yunnanensis(Gagnep.)T.L.Wu et Senjen;Kaempferia yunnanensis Gagnep.;Camptandra yunnanensis(Gagnep)K.Schum].
|
科屬分類 |
姜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