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pa shan ho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秋海棠科植物少瓣秋海棠的帶根莖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小草本,高6-15cm。全株無毛,無莖,根莖長而橫走,有長卵形棕色的鱗生覆蓋;~2-4枚盾狀著生;葉柄長4-12cm;葉片肉質(zhì),長卵圓形,長7-10cm,寬3-4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全緣或淺波狀,斜展,下面紫紅色。聚傘花序從根莖生出;總花梗長達(dá)20cm,超過葉長,多花,紅色,雄花被片3-4,外花被片圓卵形。蒴果紅色,有3個不等大的翅,其中一個最大,寬約1.3cm。有縱紋。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林下陰濕石巖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后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微酸;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理氣和血;調(diào)經(jīng)潤膚 |
功效分類 | 通經(jīng)藥;活血藥 |
主治 | 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肥膚不榮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貴州民間方藥集》:通經(jīng),舒筋活血。治跌打損傷,消傷腫,逐瘀血。 |
考證 |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Begoniae Cavalere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egonia wangii Yu |
科屬分類 | 秋海棠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