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jin bei pi pa hua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杜鵑花科植物隴蜀杜鵑的花。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常綠灌木,高1-3m。幼枝粗壯,黃色,有短柔毛,老枝灰白色至棕褐色,縱裂。葉簇生于枝頂,近輪生;葉柄淡黃色,長1-2cm;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至矩圓形,長7-10cm,寬3-5cm,先端鈍,有短頭尖,基部圓形呀近心形,有時(shí)呈寬楔形,表面光滑無毛,綠色,背面黃綠色,密被黃棕色絨毛和朱紅色腺鱗,以后逐漸脫落。傘房狀總狀花序頂生。有花10-15朵,花便長1-2.5cm;花萼短,有半圓形齒;花冠鐘形,白色至粉紅色,長3.5cm,5裂,裂片圓形,頂端有微缺刻;雄蕊10,花絲下半部略有粗短毛;雌蕊1,子房卵圓形,通常光滑無毛,有時(shí)有粉狀毛,花柱略長于雄蕊,柱頭頭狀。蒴果圓柱形,長1.2-1.5cm,具6個(gè)槽,花柱宿存;ㄆ5-6月,果期7-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甘肅、青海、四川。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900-4000m的高山陰坡混交林中,也有單獨(dú)成林的。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5-6月花開時(shí)采收,陰干或烘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甘;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肺;止咳;消癰 |
功效分類 | 祛痰藥;清熱藥 |
主治 | 咳嗽;咯血;肺癰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6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 |
科屬分類 | 杜鵑花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