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雞籌仔葉
|
漢語拼音 |
lang yu y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榆科植物榔榆的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落葉喬木,高可達(dá)25m,樹皮灰褐色,成不規(guī)則鱗片狀脫落。老枝灰色,小枝紅褐色,被柔毛。葉互生;革質(zhì),有短葉柄;托葉狹、早落;葉片橢圓形、橢圓狀倒卵形、卵形或倒卵形,長1.5-5.5cm,寬1-2.8cm,先端短尖,基部圓形,稍偏斜,上面光滑或微粗糙,深綠色,下面幼時有毛,后脫落,淺綠色,邊緣有單鋸齒;ù厣谌~腋,有短梗;花被4裂;雄蕊4;雌蕊1,1室,柱頭2裂,向外反卷。翅果卵狀橢圓形,長約1cm,寬約0.6cm,頂端凹陷,種子位于中央;ㄆ7-9月,果期10-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臺灣、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山地及疏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均可采收,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葉橢圓形、卵圓形或倒卵形,長1.5-5.5m,寬1-2.8m,基部圓形,稍歪,先端短尖,葉緣有鋸齒,上面微粗糙,棕褐色,下面淡棕色。氣微,味淡,嚼之有粘液感。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微苦;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消腫止痛藥
|
主治 |
熱毒瘡瘍;牙痛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煎湯含漱。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olium parvifolia Jacp.的葉。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Ulmus parvifolia Jacp.
|
科屬分類 |
榆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