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石油(《綱目》)、石漆(《拾遺》)、猛火油、雄黃油、硫黃油(《綱目》)。 |
釋名 | |
產(chǎn)地 | |
生境 | |
性味 | 辛、苦,有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zhì)量鑒定 | |
主治 | 小兒驚風,化涎,可和諸藥作丸散(《嘉祐》)。 涂瘡癬蟲癩,治針、箭入肉藥中用之(時珍)。 |
功用 | 殺蟲治瘡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用 | 故錢乙治小兒驚熱膈實,嘔吐痰涎,銀液丸中,用和水銀、輕粉、龍腦、蝎尾、白附子諸藥為丸,不但取其化痰,亦取其能透經(jīng)絡、走關(guān)竅也。 |
配伍應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石腦油 (宋《嘉祐》) 【校正】并入《拾遺》石漆。 【釋名】石油(《綱目》)、石漆(《拾遺》)、猛火油、雄黃油、硫黃油(《綱目》)。 【集解】禹錫曰:石腦油宜以瓷器貯之。不可近金銀器,雖至完密,直爾透過。道家多用,俗方不甚須。 宗奭曰:真者難收,多滲蝕器物。入藥最少。燒煉家研生砒入油,再研如膏,入坩鍋內(nèi),瓦蓋置火上,俟油泣盡出之,又研又入油,又上火煉之,砒即伏矣。 時珍曰:石油所出不一,出陜之肅州、州、延州、延長,廣之南雄,以及緬甸者,自石巖流出,與泉水相雜,汪汪而出,肥如肉汁。土人以草挹入缶中,黑色頗似淳漆,作雄硫氣。土人多以燃燈甚明,得水愈熾,不可入食。其煙甚濃,沈存中宦西時,掃其煤作墨,光黑如漆,勝于松煙。張華《博物志》載:延壽縣南山石泉注為溝,其水有脂,挹取著器中,始黃后黑如凝膏,燃之極明,謂之石漆。段成式《酉陽雜俎》載:高奴縣有石脂水,膩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康譽之《昨夢錄》載:猛火油出高麗東,日烘石熱所出液也,惟真琉璃器可貯之。入水涓滴,烈焰遽發(fā);余力入水,魚鱉皆死。邊人用以御敵。此數(shù)說,皆石腦油也。國朝正德末年,嘉州開鹽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沃之以水則焰彌甚,撲之以灰則滅。作雄硫氣,土人呼為雄黃油,亦曰硫黃油。近復開出數(shù)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于井爾。蓋皆地產(chǎn)雄、硫、石脂諸石,源脈相通,故有此物。王冰謂龍火得濕而焰,遇水而燔,光焰詣天,物窮方止,正是此類,皆陰火也。 【氣味】辛、苦,有毒。獨孤滔曰:化銅,制砒。 【主治】小兒驚風,化涎,可和諸藥作丸散(《嘉祐》)。 涂瘡癬蟲癩,治針、箭入肉藥中用之(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石油氣味與雄、硫同,故殺蟲治瘡。其性走竄,諸器皆滲,惟瓷器、琉璃不漏。故錢乙治小兒驚熱膈實,嘔吐痰涎,銀液丸中,用和水銀、輕粉、龍腦、蝎尾、白附子諸藥為丸,不但取其化痰,亦取其能透經(jīng)絡、走關(guān)竅也。 【附錄】地溲 時珍曰:溝澗流水,及引水灌田之次,多有之。形狀如油,又如泥,色如黃金,甚腥烈。冬月收取,以柔鐵燒赤投之二、三次,剛可切玉。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