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月令》:五月半夏生,蓋當夏之半也。 |
產地 | 半夏青齊江浙在處有之。 |
生境 | |
性味 | 氣味辛平,有毒。 |
歸經 | |
藥物形態(tài) | 二月生苗,一莖高八九寸,莖端三葉,三三相偶,略似竹葉,其根圓白,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五月八月采根曬干,不厭陳久。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量鑒定 | |
主治 | 主治傷寒寒熱,心下堅,胸脹咳逆,頭眩,咽喉腫痛,腸鳴,下氣,止汗。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用 | |
配伍應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五月盛陽之陰也,半夏生當夏半,白色味辛,稟陽明燥金之氣化。主治傷寒寒熱者,辛以散之也。陽明胃絡上通于心,胃絡不通于心,則心下堅。胸者,肺之部,陽明金氣上合于肺。金氣不和于肺,則胸脹咳逆。半夏色白屬金,主宣達陽明之氣,故皆治之。金能制風,故治頭眩,以及咽喉腫痛。燥能勝濕,故治腸鳴之下氣而止汗也。 |
全文 | 半夏 氣味辛平,有毒。主治傷寒寒熱,心下堅,胸脹咳逆,頭眩,咽喉腫痛,腸鳴,下氣,止汗。 (半夏青齊江浙在處有之。二月生苗,一莖高八九寸,莖端三葉,三三相偶,略似竹葉,其根圓白,五月八月采根曬干,不厭陳久。) 《月令》:五月半夏生,蓋當夏之半也!睹}解篇》云: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半夏生當夏半,白色味辛,稟陽明燥金之氣化。主治傷寒寒熱者,辛以散之也。陽明胃絡上通于心,胃絡不通于心,則心下堅。胸者,肺之部,陽明金氣上合于肺。金氣不和于肺,則胸脹咳逆。半夏色白屬金,主宣達陽明之氣,故皆治之。金能制風,故治頭眩,以及咽喉腫痛。燥能勝濕,故治腸鳴之下氣而止汗也。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