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支氣管擴張指支氣管及其周圍肺組織的慢性炎癥損壞管壁,以致形成不可逆的支氣管擴張與 |
變形,系由于支氣管、肺長期慢性感染和支氣管阻塞所致的支氣管變形的擴張。中醫(yī)謂絡張 | |
,指因邪氣犯肺,肺氣痹阻,痰濁內(nèi)蘊,肺絡擴張所致。本癥有先天性與繼發(fā)性兩種,繼發(fā) | |
性較為多見,且多于兒童和青年。臨床癥狀有,慢性咳嗽?却罅磕撎岛头磸涂┭。其治療 | |
主要在于消除或減輕支氣管及其他感染灶。 | |
癥狀描述:
|
支氣管擴張的臨床癥狀其特征見:(1)咳嗽咯膿性痰。(2)反復咯血。(3)反復肺部 |
感染。(4)常見杵狀指(趾)。(5)消瘦貧血。 | |
典型的癥狀是慢性咳嗽和反復咯血。 | |
痰液呈黃綠色膿樣,若有厭氧菌混合感染,則有臭味。 | |
體癥描述:
|
早期支氣管擴張可能異常體征,或僅在背部相應的病變部位可聞及少許局限性濕[口羅]音 |
。隨著病變的發(fā)展,支氣管反復感染,干濕[口羅]音。隨著病變的發(fā)展,支氣管反復感染 | |
。干濕羅音增多。如果合并肺炎,胸膜增厚及肺氣腫者,常出現(xiàn)相應的體征。經(jīng)早晨體位排 | |
痰后,濕性[口羅]音可暫時消失或減少,不久可重新出現(xiàn)。約1/3患者有杵狀指(趾) | |
。晚期可出現(xiàn)低氧血癥,臨床表現(xiàn)為紫紺癥。 | |
發(fā)病原因:
|
病因系支氣管-肺臟的感染和支氣管阻塞,兩者相互影響,導致支氣管擴張。青少年時期曾 |
患肺熱病、百日咳、麻疹等病,或有反復發(fā)作的肺咳等病史,邪氣犯肺,肺氣痹阻而失宣降 | |
,久之痰濁內(nèi)蘊,血行不暢,氣郁化火,損傷肺絡而使之擴張變形,從而形成肺絡張。痰濁 | |
阻肺則咳吐大量粘痰或膿痰,絡損血溢或熱迫血行、氣不攝血則見咯血。 | |
本病多呈急性發(fā)作與遷延緩解的病理改變。若急性大量咯血可致血脫。 | |
診斷要點:
|
支擴診斷在臨床上有如下特征:慢性咳嗽、咯膿痰、量每日60-400ml,靜置后分4 |
層,可伴惡臭。反復咯血。反復肺部感染。杵狀指(趾)。胸部X光片及支氣管碘油造影有 | |
指征。胸部CT有指征。病程較長。多在兒童和青年時發(fā)病。有重癥肺炎、百日咳、麻診或 | |
反復發(fā)作哮喘的病史。長期咳嗽,早晚為甚,吐大量膿性痰,痰量與體位有關,痰液靜置可 | |
分為泡沫、粘液和壞死組織沉淀物三層。 | |
間斷咯血,吃力因量差異很大,可自痰血到大咯血,或無咳嗽而僅表現(xiàn)為反復大量咯血。 | |
反復肺部感染,特點為同一部位反復感染和遷延不愈。 | |
體檢時常在病變部位聽到局限性粗、中濕啰音,咳嗽后可暫減少或消失,部分患者有杵狀指 | |
(趾)。 | |
血象:感染時外周血白細胞增高,中性粒細胞百分數(shù)增多。 | |
痰培養(yǎng):?刹榈街虏【。。 | |
實驗室檢查:
|
X線攝片可見肺下野紋理增多、粗亂,或有不規(guī)則環(huán)狀透光陰影及卷發(fā)樣陰影,肺底部可見 |
蜂窩狀透明區(qū),常伴肺不張或斑片狀炎癥浸潤陰影。 | |
支氣管造影:可示支氣管呈柱狀或囊狀擴張。 | |
肺部CT、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可出現(xiàn)相應改變。 | |
疾病辨析:
|
久咳:咳嗽日久且反復發(fā)作,痰非膿性,咯血少見,兩肺啰音廣泛、較細、不恒定。 |
肺癆:除咳嗽、咯血外,具有潮熱、盜汗等癥狀,X線檢查可見結(jié)核征象,痰中可找到結(jié)核 | |
桿菌。 | |
肺癰:起病急,高熱,咳吐大量膿臭痰,胸部X線檢查可見典型的空腔伴液平面,而常無慢 | |
性咳嗽、咳痰、咯血等病史。 | |
治療方法:
|
痰熱壅肺證 |
證候:咳嗽,吐痰黃稠,或痰中帶血,口苦口干,胸脅隱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 |
治法:清熱化痰。 | |
主方:葦莖湯合小陷胸湯 | |
用法: | |
加減:發(fā)熱明顯,加黃芩、梔子、石膏;痰腥臭,加魚腥草、蒲公英、浙貝母;胸脅痛,加 | |
郁金、延胡索、白芥子。 | |
陰虛肺燥證 | |
證候:咳嗽少痰,痰中帶血或反復咯血,口干咽燥,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 |
治法:滋陰潤燥。 | |
主方:百合固金湯 | |
用法: | |
加減:痰多,加膽南星、天竺黃、猴棗散;兼有表證,加銀花、薄荷;咯血嚴重,加丹皮、 | |
三七、紫珠等。 | |
氣不攝血證 | |
證候:咳嗽,反復咯血、時輕時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舌質(zhì)淡, | |
脈弱。 | |
治法:補氣攝血。 | |
主方:拯陽理勞湯 | |
用法: | |
加減:。 | |
風熱犯肺 | |
證候:咳嗽痰多,痰稠色黃,可見血絲,口干欲飲,惡寒發(fā)熱,咽喉痛癢,頭痛,舌紅苔薄 | |
黃,脈浮數(shù)。 | |
治法:疏風清熱,辛涼解表。 | |
主方:桑菊飲加減。 | |
用法: | |
加減:熱毒重加銀花、馬勃;咳血明顯加白茅根、藕節(jié);痰多而稠加浙貝、天竺黃;咽痛, | |
加山豆根、玄參。 | |
痰熱蘊肺 | |
證候:身熱咳嗽,咯吐膿痰,痰量增多,痰中帶血,血色鮮紅,胸悶胸痛,口干引飲,便干 | |
溲赤,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 |
治法:清熱解毒,祛痰化瘀。 | |
主方:桔梗湯加減。 | |
用法: | |
加減:身熱加公英、地。惶刀嗉尤斍o、鮮竹瀝;咯血加地榆、茜草。 | |
肝火犯肺 | |
證候:煩躁易怒,啼哭無常,咳嗽,痰中帶血,或咯血色深紅,口苦咽干,咳則胸肋牽痛, | |
大便干結(jié),小便黃,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 | |
治法:清肝瀉火,和絡止血。 | |
主方:黛蛤散合瀉白散加減。 | |
用法: | |
加減:肝火甚加山梔子、黃芩;便秘,加大黃、枳實、瓜蔞;口渴,加麥冬、花粉、蘆根; | |
脅痛,加延胡索、川楝子、橘絡;咯血嚴重,加丹皮、三七、生地、白及粉;咯血明顯加仙 | |
鶴草、旱蓮草、白茅根。 | |
肺脾兩虛 | |
證候:面白氣短,神憊懶言,咳嗽痰多,納少便溏,舌胖淡,苔白,脈虛細或浮而無力。 | |
治法:益氣攝血,健脾化痰。 | |
主方:拯陽理勞湯加減。 | |
用法: | |
加減:痰多加半夏、枳殼;肢冷、脈微,加附子;汗出不止,加山茱萸、煅牡蠣;氣逆加旋 | |
覆花、代赭石;納差加谷麥芽、砂仁。 | |
其他療法:
|
注意加強營養(yǎng),糾正貧血。 |
單方驗方: | |
★ 百合、白芍各10g,南沙參、百部各6g,水煎服,每日1劑,可長期服用。 | |
★ 白芍、阿膠各10g,三七3g,蒲黃6g,鮮小薊30g,水煎服,每日1劑,咯血 | |
時用。 | |
★ 大黃、浙貝母各10g,水煎服,咯血時用。 | |
★ 旱蓮草500g,糖適量,將旱蓮草搗爛取汗,煎沸數(shù)分鐘沖糖,每日1劑,分4次服 | |
。 | |
針炙療法: | |
★ 體針療法:可選肺俞、尺澤、行間、太沖、魚際、孔最、后溪、合谷等穴,每次2-3 | |
穴,每日1次,用瀉法。 | |
★ 穴位注射療法:咯血時可用魚腥草注射液,注射孔最穴(雙),每次2mL,每日1次 | |
,咯血止后,改為單側(cè)交替注射。 | |
西藥治療:痰多者配用氯化銨、必嗽平等。咯血量小時,一般可用安絡血等;咯血量大時, | |
常用腦垂體后葉素靜脈推注或靜脈滴注,或用止血敏、對羧基芐胺、凝血酶等。 | |
體位引流:按病變部位不同取不同姿勢的臥位,使病變部位在上,每日2-4次,每次20 | |
分鐘,使膿痰易于排出。 | |
手術治療:對病變部位局限,有反復大量咯血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 |
評 介:
|
治愈:咳嗽、咯痰、咯血等癥已消失,體征消失,為臨床治愈。 |
好轉(zhuǎn):體溫正常,痰量明顯減少,咯血停止,肺部體征有好轉(zhuǎn)。 | |
未愈:癥狀及體征無改善。 |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nèi)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nèi)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