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藥店一女工,忽病
傷寒,身上
發(fā)熱,惡風,
自汗,脈浮而弱。我告訴她:“宜服
桂枝湯。服三、四付應該就沒事了”她便到藥店里自配,服用了幾天,病未見好轉。遂又來,并帶來了自配的藥材。一看便發(fā)現(xiàn)了問題,該女把
肉桂錯當了桂枝。內桂辛熱,溫中散寒,為溫里藥,掛技辛溫,溫肌發(fā)汗,為解表藥。主治各別,混同施用,是以無功。當即配“
桂枝湯”與服,二劑而愈。
今人常對中藥不求甚解,而好用中藥的不少,殊不知藥性有別,一但用錯,終會誤人誤己。中藥藥名多有雷同相似,切不可想當然啊。
-----------學習了~~
-----------肉桂和桂枝同出一物,差異這么大!
請問這是真實醫(yī)案還是教學模板?
有人考證,仲景時代,肉桂、桂枝是不作區(qū)分使用的。
-----------所以本人不贊成某些今人把
金匱腎氣丸中的桂枝改成肉桂即是此意。
-----------是教學模板?
-----------
豬肉和
豬蹄功效還不一樣呢,
雞肉和
雞內金更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