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丸炮制不當
【袁晉河醫(yī)案】韓某,女,10歲,學生。1992年10月2日持續(xù)上腹鉆痛,曾有吐蛔蟲現(xiàn)象發(fā)生,每次發(fā)作數(shù)小時后即緩解,此次發(fā)作持續(xù)一小時不緩解,伴有嘔吐清水,煩躁不安,舌淡苔白,脈弦,診為“蛔厥”,投烏梅丸:烏梅、當歸、川椒各6克,干姜4克,制附子、黃連、黃柏、桂枝、黨參各3克。2劑,水煎服。服后疼痛反加重,煩躁加劇,囑服米醋30毫升,服后10分鐘痛止。后用上方加米醋30毫升同煎,連服3劑,病愈。至今未復(fù)發(fā)。
【來源】袁晉河
誤治病例4則分析。江西中醫(yī)藥1996,3:38。
【原文】338條.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蛔厥也;棕收,其人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fù)時煩者,此為臟寒;咨先肫潆酰薀,須臾復(fù)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棕收撸瑸趺吠柚髦。又主久利。
【分析】經(jīng)方有很多特殊煎煮法如1去渣再煎法:98條小柴胡湯方:“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用此方法的還有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干姜湯、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和旋復(fù)代赭石湯等方,它們都有“去滓,再煎”的特殊煎煮要求。2泡服法:159條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二兩,黃連一兩,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其目的是取兩藥苦寒之氣以清中焦無形之邪熱,薄其苦泄之味而防止其直下腸胃。附子瀉心湯
上四味,前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納附子汁,分溫再服。3先煮、去上沫法:《傷寒》原文中注明“先煮、去上沫”的藥物有麻黃、葛根。如31條葛根湯:“葛根四兩,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生姜三兩,甘草二兩,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六升,去白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4特殊溶媒法:《傷寒》中用于湯劑煎煮的溶媒除普通水外還有5種,即甘瀾水、潦水、清漿水、清酒、苦酒。甘瀾水:65條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潦水,即天上降下的雨水。263條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清漿水, 393條枳實梔子豉湯;清酒,182條炙甘草湯、351條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苦酒,312條苦酒湯。如能做到,我們運用經(jīng)方時應(yīng)嚴格遵循這些特殊煎煮法。本案所現(xiàn)為“蛔厥”無疑,用烏梅丸治療亦屬正治,然服藥后痛反劇、煩反增,究其因乃烏梅未用醋漬,《傷寒論》要求“以苦酒漬烏梅一宿”,醫(yī)者不遵,故于病不應(yīng)?梢姡(jīng)方藥物炮制也不可不講求。
臨床上,如果不能做到醋漬,我們可以在煎劑中加入20ml陳醋和其他藥物一起煎煮。
【啟示】《傷寒論》中大到理法方藥、小到藥物炮制煎服,都要仔細學習研究,不可擅自更改。-----------嚴重同意
-----------說的太對了!
-----------喝藥時加30毫升的醋,可以嗎?
-----------牛!
-----------現(xiàn)代的制法都是煙熏的。
-----------
回復(fù) jinzhu 的帖子我建議用
蘋果醋,現(xiàn)在的食醋太難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