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年月:2007年4月
2周歲前,健康活潑,愛玩愛笑,體質(zhì)很好,很少哭吵。每年秋冬季感冒發(fā)燒2-3次,吃一兩天藥即愈。發(fā)燒比較高,一般在40度左右,不吃退燒藥,通常吃一次抗病毒的藥或者大量喝水即自愈,不反復(fù)。
孩子滿2周歲時,我開始上班,只能周末回家,便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此時小孩正好有點感冒,還打了預(yù)防針,有點發(fā)低燒,老人十分怕孩子凍著,大人穿短袖的天氣給孩子穿秋冬季的內(nèi)衣外加夾克衫,兩條褲子,晚上給孩子穿棉睡袋,跟我?guī)Ш⒆拥姆椒ㄍ耆煌。但老人堅持讓他們帶就必須按照他們的做法,所以也沒有辦法。每周末回家,孩子都十分哭吵,一摸全身是汗,手心發(fā)燙。就這樣3個月,孩子白天晚上都生活在汗水當(dāng)中,發(fā)幾天低燒停幾天,然后又發(fā)幾天低燒。最初幾個星期我周末回家,孩子手心都干干的發(fā)燙,我就馬上給孩子穿少一些,過兩天他就自己調(diào)整過來,手心不燙了,潮潮的了,人也不哭吵了。但我一走老人又馬上給孩子捂上。時間長了孩子自己就調(diào)整不過來了,以前除了吃飯睡覺整天要到外面去玩的,后來就再也不想出門,一出門就哭著要回家,在家里都要大人抱在手上,整天哭鬧。我沒辦法,3個月后只好回家自己帶孩子。本來期望幾個月就能調(diào)理好,沒想到就此孩子就變得特別難帶。頭幾個月,身上經(jīng)常有點低熱,手放在他背上能感覺到熱源源不斷地從里面蒸出來。后來這種熱慢慢消退了,體質(zhì)卻一直很差。人完全變了,不愛玩了,一出門就要回家。總是感冒,遷延月許快要好了,第二次感冒又來了。其他的病倒還沒有。中藥吃了一年,幾乎沒有間斷。這中間我自己也學(xué)做推拿,每天不管多晚,等他睡著,我都要給他做一個小時。第二年(也就是去年),7月份突發(fā)扁桃體化膿、連續(xù)4個月每月都發(fā),每次高燒40度以上,連續(xù)4-5天不退,以往看的國家級名中醫(yī)說扁桃體化膿了靠中藥就不行了,只能掛鹽水。所以連續(xù)幾個月,每個月掛鹽水。其間我還是堅持給他做推拿,但似乎沒什么效果。也曾帶他去醫(yī)院找知名的醫(yī)生做推拿,但沒做幾天又急性發(fā)作了,感覺也沒有效果,所以推拿我堅持了一年就放棄了。到了11月,扁桃體不犯了,轉(zhuǎn)為喉炎,每月甚至半月必犯。頭一兩次,西醫(yī),抗生素外加激素(西醫(yī)對于喉炎的治療都是比較積極的,怕小孩喉頭水腫堵塞氣道)。由于發(fā)生太頻繁,后轉(zhuǎn)為中醫(yī)。這次換了醫(yī)生,居然中藥吃好了。我以前最討厭給孩子吃藥,現(xiàn)在吃藥已經(jīng)跟吃飯一樣正常了。他自己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雖然醫(yī)生說要盡量讓他別感冒,但我們已經(jīng)盡力而為了,總不可能成天呆在家里不出門。他這樣弱的身體,非常難穿衣服,少一點會凍著,稍微多一點,出一點點汗,鼻子馬上又不通氣了,受一點風(fēng)又不行。其實每次扁桃體炎或喉炎發(fā)作,都可能只是稍微受了一點涼或感了一點風(fēng),因為他所有的感冒癥狀都不明顯,只是稍微打幾個噴嚏,也不流鼻涕。為了少一點副作用,能吃中藥我盡量給他吃中藥,急性期也盡量用中藥或者中藥和消炎藥一起用幾天,實在不行才是打吊針。發(fā)高燒我也盡量少給他吃退燒藥,原先扁桃體化膿發(fā)高燒一燒就是40度甚至更高,連續(xù)4-5天,我硬抗,偶爾用一點退燒藥,大多數(shù)時間用溫水擦身,白天晚上不睡覺照顧他。這樣一晃又是一年。我自己以前6、7年感冒都不犯,在小孩生病以后,基本上他生病我也就跟著生病,現(xiàn)在也是藥越吃越多。既來之則安之。希望小東西能早日健康成長,家人也能健健康康。
前面說了這么多,是想說明起病的緣由和病程,或許會對診治有一個參考。今年以來還有一些其它的情況和一些疑問,現(xiàn)匯報如下:
1、睡眠不好。以前是感染了病毒,感冒還沒發(fā)作時先表現(xiàn)出來睡眠不好。今年1月末急性喉炎掛了4天鹽水以后,至今10天里面總有8、9天都睡不好。翻來覆去,手腳控制不住地要動。把他的手壓住,手指頭也要動。入睡困難,醒得也早。最近一兩個月有時候晚上睡覺有點咬牙齒,經(jīng)常肚子疼(上腹部,包括左右兩側(cè))。
2、在家里脾氣十分暴躁,幾乎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哭或者發(fā)脾氣,動不動就要拍桌子摔凳子砸玩具。發(fā)脾氣的時候哭、叫得很響,平時說話聲音卻很低。不過他在幼兒園是很乖的,不發(fā)脾氣的時候嘴巴是向上彎彎的笑臉,外人都覺得他很可愛很乖的。膽子很小,看到很多東西都會怕。
3、1月末急性喉炎的時候,頭一天白天我正好出差,小孩發(fā)燒到40度,老人也不知道怎么辦,在家里吃藥,晚上我回家?guī)メt(yī)院掛鹽水。老人說有孩子整天昏昏沉沉,有一會兒看到白色的燈光變成了綠色。這次病好了沒多久,孩子的眼睛開始眨起來,一刻不停的眨,大約有2個月的時間。西醫(yī)診斷為結(jié)膜炎,眼藥水使用兩周后無效。后去看了當(dāng)?shù)刈詈玫难劭浦嗅t(yī),服三帖中藥后痊愈。我看了一下所用的一些中藥,都是清肝明目涼血的。在服用眼病中藥的幾天,睡眠也有明顯改善。有人跟我提醒要小心抽動癥,我也觀察了,干眼癥后期有時候嘴角有點抽動,有時候喜歡吐弄舌頭。干眼癥痊愈后有時候也會有些小動作,受了涼感了風(fēng)更明顯,好的時候小動作也就少了或者沒有。
對以上幾點的疑問:
睡眠不好:動是否就是有火。久病傷陰,小孩是否肝陰虛,肝火旺?
愛哭:肺氣虛?
說話說不響:氣虛?
膽子小:腎氣虛?
為什么看到白色的燈光會變成綠色?
干眼癥、小動作:肝火,肝風(fēng)?
肚子疼是什么原因?有蟲?
4、睡覺蓋得比較少,所以出汗并不多。睡下去有一點汗他的鼻子就會塞(起床后不塞,剛睡下去和早晨醒來塞,睡著后也基本不塞)
疑問:是營衛(wèi)不固?表虛?
5、感覺他從小體質(zhì)偏熱性。現(xiàn)在寒涼藥吃多了好像火氣也并未壓下來(大概變成虛火了)。嘴唇經(jīng)常偏深紅,唇周一圈更偏深些。正常情況下,就是嘴唇臉色都不紅的時候曬了太陽也會變深紅(不是像別的小孩曬了太陽小臉粉撲撲的健康色,而是有些偏深。這一點從小健康的時候就這樣)。
疑問:嘴唇深紅是什么原因呀?以前體質(zhì)好偶爾生病的時候我會覺得是實火,現(xiàn)在呢?還是血熱?唇周紅是不是脾熱?
6、最近我自作主張給他吃了玉屏風(fēng)和杞菊地黃丸,嘴唇顏色有些變淡了,但睡眠似乎沒有太多改善?蕹车那闆r也沒有太多改善。上周六從早哭吵到晚,早上大便有點稀,后來看了喉嚨,扁桃體化膿了。馬上吃消炎藥和六神丸,周日早上看到扁桃體膿已褪去,就帶他出去玩了一下,藥繼續(xù)吃了一天。但這天人就有點不太高興了(我不該帶他出去玩的,他這樣的身體,生病剛有點恢復(fù)的時候就應(yīng)該忍住呆在家里。有好幾次我看他好點了就帶出去玩,回頭就是發(fā)得更厲害)。晚上手腳心都有些熱。周一早上看了扁桃體仍然是好的,就停藥了,但下班回家一看又有膿點了,人一天也不高興,趕緊又吃藥。晚上入睡后有點咳嗽,聲音空空,就知道已經(jīng)轉(zhuǎn)為喉炎了。不過從扁桃體化膿開始,他喉嚨一直說不痛,今天早上說咳嗽以后喉嚨會有一點痛。他每次扁桃體化膿大便就會變稀,喉炎大便就會很硬羊糞狀甚至拉不出來。好像感覺火氣很大,甚至有時候嘴唇有點干干的,但不管是否生病,除非高燒40度,口卻不太渴,不會主動要水喝的。平時大便偏干,但我要求他每天要拉,因為一旦有2、3天不拉就會變成喉炎的。
疑問:他的扁桃體有半年沒有化膿了,這次化膿是否跟吃玉屏風(fēng)有關(guān)?為什么他扁桃體化膿大便就會變稀,喉炎大便就會很硬甚至拉不出來?為什么火氣很大口卻不渴?這次病好了地黃丸還可以吃嗎?
7、小兒身體好壞從臉色很容易看出。別人說他臉色好的時候(白里透微紅)就是他生病的時候。我家小孩本身健康的膚色是偏黑的,2歲前都是黑黝黝的。這個很容易看出來。因為他耳朵邊上有一塊皮膚是白色的,臉上的顏色跟耳朵邊的膚色一對比就看得出來,顏色反差大,臉上的膚色深,就是身體健康。臉上的膚色跟耳朵邊的膚色接近甚至一樣,就是生病?上У氖墙鼉赡晁哪樕紱]有太黑,多數(shù)時間白白的,有時候白里透紅(那就是生病或許還有點發(fā)燒)。
8、一般體質(zhì)差的小孩胃口都不太好,我們家的孩子胃口一直都還可以,零食是控制的,飲料一般不喝,上火的東西也不吃。一周歲以后都是自己吃飯的,也不讓吃太多,所以身高體重都還均勻,目前是106,107cm的樣子,17-17.5kg左右。所以一般外人看到他覺得還挺健康的,既不瘦弱,臉色看著似乎也不壞。
疑問:一般小孩脾胃不好體質(zhì)差的很多見,補補脾胃身體自然就好了。我們這個脾胃不差,為什么不能生金?是腎氣不足嗎?水不涵木因此肝火也旺?
9、從小骨頭比較軟,走路跑步很容易摔倒,動作協(xié)調(diào)性也比較差。近一年稍稍好一些。當(dāng)然存在一些缺鈣的因素,因為小孩長得快。不過我覺得更多的可能是腎氣不足的原因。從小小蛋蛋看上去就比較大,其實是松垮,很少有緊實色黑的時候。還有一個情況,在這兩年發(fā)生過2次,就是蓋得太多,小孩起床后小便特別頻繁,5分鐘10分鐘就想小便,量又特別少。蓋少了過一兩天也就調(diào)整回來了。
疑問:是否腎氣不足,該怎樣調(diào)理?
蓋多了小便頻繁是什么原因?
羅列了一大堆,疑問也一大堆,就是想知道這孩子該從哪里入手改善體質(zhì),該怎樣調(diào)理?玉屏風(fēng)是否對他來說太熱了,自制的生脈飲怎樣?真后悔自己沒學(xué)醫(yī),他生了病以后也是十分粗淺的看了一些書。請老師們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