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藥材小考:[1]
人參 人參,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從本草文獻來看,人參因產地而得名者眾多。諸如上
黨參,紫團參,新羅人參,高麗參,遼參等。其產地,從文獻來看,其道地產地并不固定,且經歷了重大變遷。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參,上黨參,藥草,人參也.",明確指出了上黨為人參的產地.<名醫(yī)別錄>云:"生上黨山谷與遼東".<新修本草>:"今潞卅,平州,澤州,易州,檀州,箕州,幽州,媯州并出",常見的如紫團參(產太行紫團山)此外,新羅也向朝廷貢參.<圖經本草>提到上黨參,新羅參,至<本草蒙荃>提及白
條參(百濟),高麗參等.<本草綱目>亦云:"其高麗,百濟,新羅三國,今皆屬于朝鮮矣.其參統(tǒng)來中國互市."由此可知,在唐之前,人參以山西上黨所產最佳,次用長白山之遼參.唐朝又出現新羅貢參.大半因為過度采挖,竭澤而漁,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嚴重破壞,以致到了明代,道地的"上黨參"己近絕跡,而遼參一枝獨秀,延續(xù)至今.<本草綱目>明載:"上黨,今潞州也.民以人參為地方害,不復采取.今所用者,皆是遼參".乾隆帝在為遼參寫的頌詩中也有注云:"昔陶弘景稱人參上黨者佳,今惟遼陽,吉林,寧古塔諸山中所產者神效.""上黨之參,直同凡卉矣!"嗚乎!人參之遇,前車鑒乎?人參除野生外,主要來自栽培.我國西晉時期己有栽培記載.最初以移栽為主,故稱移參.明清時期有育苗栽參,產品稱種參.現代為人工栽培的園參(即種參)野生人參稱為山參.現今人參的基原為
五加皮科植物人參.野生者多出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及河北北部.
主要參考< 本草古籍 常用地道藥材考>徐春波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