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春莉 付強 指導 王新陸
【摘要】 本文從腦的生理病理特點來探討中藥歸經于腦的理論。1.腦位于氣機升降轉折之處,七情易導致腦病,疏達氣機藥可歸經入腦。2.腦為至清至高之體,邪氣易侵犯腦,部分解毒清腦藥、清化腦濁藥、調理腦血藥可歸經入腦。3.腦為諸陽之會,陽虛易出現精神癥狀,部分通陽藥可歸經入腦。4.腦為髓匯集之處,喜盈惡虧,虧則致病,養(yǎng)腦補髓藥可歸經入腦。5.腦為氣血精華匯集之處,臟腑氣血不和是發(fā)生腦病的重要基礎,調補氣血藥可歸經入腦。6.腦與耳、目、口、鼻、舌、咽喉諸竅相連,清竅被蒙與腦病息息相關,醒腦開竅藥可歸經入腦。
【關鍵詞】 腦病 中藥 歸經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人類疾病譜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腦病已成為嚴重影響人類生命和生活質量的疾病之一。中醫(yī)傳統(tǒng)的有關藥物歸經理論在復雜的腦病面前已經略顯匱乏,遠遠不能指導其治療。本文結合腦的生理病理特點來探討中藥歸經入于腦的理論,以期對腦病治療進行有益的嘗試。
七情過度 易致腦病
腦居天陽之位,氣機上升到此而轉為下降,成為氣機升降的轉折點。從歷代中醫(yī)文獻和臨床資料來看,肝與氣機的關系最為密切。又“肝藏魂”,《靈樞·本神》云:“隨神往來者謂之魂!薄夺t(yī)學入門·肝臟賦》更進一步解釋:“肝藏魂,魂者,神明之輔弼,故又曰肝為宰相。”
七情過度就會影響正常的精神活動,在男子多肝氣沖逆,在女子則多郁,導致人體氣機紊亂,發(fā)生神志類疾病。正如《靈樞·本神》云:“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傷神則恐懼,流yin而不止。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
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謶终撸袷帒劧皇!保1]腦為氣機升降的樞紐,所以疏達氣機藥可歸經入腦。如
香附入腦、肝、胃,既可順行腦氣,又可降逆氣,順降結合,調理腦內氣機郁滯,治療
肝氣郁結,
頭痛暈眩等癥;
烏藥入腦、心、脾、肺,可順氣降逆,散寒止痛,治療一切寒郁氣滯證;
川楝子入肝、腦、心,可理氣止痛,治療肝氣郁滯結腦所致的頭脹痛等癥;
枳實入腦、脾、胃,可破氣消積,瀉痰除痞,治療氣滯頭痛證;
檀香入腦、肺、脾,可理氣散寒,順降止痛,用于腦氣滯結證,特別是治療短暫的神志
昏迷效佳;
降香入腦、肝,可降氣辟穢,醒腦復蘇,散瘀定痛,用于腦氣郁濁閉證,臨床多治因暑令或穢濁之氣而致的頭重、頭痛、昏暈不醒等癥[2]。
六yin之邪 犯腦則病
腦為至高至貴之清靈之體,不能容邪,邪犯則病。《證治準繩》云:“蓋髓海真氣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則死不可治!币颉傲尻栔畾,五臟精華之血,皆會聚于頭,為至清至高之處,……至清而不可犯也。”由此可見,只有人身最精華的部分才能藏于腦而為腦之用,故較其他臟腑之氣血津液尤為所貴,不可受邪侵犯。
若正氣不足,外感六yin之邪犯腦,即為痰、水、瘀、毒壅滯之證,出現
抽搐、
震顫、麻木、
癱瘓、煩躁、言語錯亂等表現。毒邪壅滯之甚者還會出現神識昏亂、昏迷不醒、語無倫次、煩躁不安、瞳仁散大,重者致人死亡。部分解毒清腦藥、清化腦濁藥、調理腦血藥可歸經入腦。如
石膏入腦、肺,可清熱除煩,涼腦醒神,用于火熱亢盛于腦所致的高熱頭痛、煩躁不眠等癥;
知母入腦、胃、腎,可清熱瀉火,涼血醒腦滋腎,用于高熱陰虛煩躁等癥;
梔子入腦、心、肝、肺,可清熱瀉火,除煩安神,用于火熱擾亂于腦所致的頭痛頭熱、狂亂不安等癥;
大黃入腦、大腸、脾、胃,可攻積導滯,瀉火涼血,醒腦清神,用于實熱火毒上亢于腦導致的神明失用證;
夏枯草入肝、腦、膽,可清肝涼腦,散郁消結,治療肝火上亢于腦所致的頭痛、
眩暈等癥;
丹皮入腦、心、肝、腎,可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治療熱邪入血擾腦證;
藿香入腦、胃、脾、肺,可解表化濁,開竅醒神,用于濕困濁阻所致的頭重、頭痛等癥;
蒼術入腦、脾、胃,可燥濕健脾,辟穢醒腦,治療
濕溫擾亂腦神證;
半夏入腦、胃、脾、肺,可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治療痰濁上蒙清竅所致的
心悸、
失眠、易怒善驚等癥;
皂莢入腦、肺,可祛痰開竅,治療痰濁阻竅證,臨床用于卒然昏倒、口噤不開、流涎、
癲癇抽搐等癥;
丹參入腦、心、肝,可活血化瘀,養(yǎng)血安神,用于腦郁
血證,可治療語言謇澀、煩躁不安等癥;
川芎入腦、肝、膽、心,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治療腦郁血頭痛癥;
桃仁入腦、心、肝、肺,可活血化瘀,潤腸止渴,治療瘀血阻腦頭痛癥[2]。
陽氣不足 精神失守
“頭為諸陽之會”,陽經通過目竅、經別等上頭而通腦,手足陽經交會于頭面而成為諸陽交匯之處,并且為“陽脈之!钡亩矫},為巨陽的足太陽膀胱經都直接通腦。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云:“頭者,身之元首,氣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絡,皆上歸于頭。頭者,諸陽之會也!薄稄埵厢t(yī)通》亦云:“頭者,天之象,陽之分也,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朝會于高巔。”再者,腦居頭顱之中,至高之巔,賴陽氣通達,才能“若天與日”,故腦為純陽之體。頭為諸陽之會,五臟六腑清陽之氣及十二經脈之經氣皆會于頭,就其用而言,“神即氣也”!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吩疲骸瓣枤庹撸珓t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薄端貑枴け静≌摗氛f:“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乙君泥丸宮下!边@些論述均說明五臟陽氣通于腦,為腦神之用。
不管是稟賦薄弱導致的先天性腦病,還是后天飲食失養(yǎng),或勞倦內傷,或久病陽氣損傷導致的后天性腦病,都是因為陽氣偏衰,代謝活動減弱,而出現一系列的傷神表現。腦為諸陽之會,所以部分通陽藥可歸經入腦。如
桂枝入腦、心、膀胱、肺,其氣味芳香,可直接入腦,溫通頭面經絡以驅邪,可發(fā)汗解表,溫通陽氣,用于風寒表證頭痛者;
細辛入腦、心、肺、肝、腎,可發(fā)散風寒,祛風止痛,《神農本草經》曰:“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竅!
白芷入腦、肺,可上行頭面經絡,祛風止痛開竅,《本草求真》曰:“能治陽明一切頭面諸疾,如頭目昏痛!
蔥白入腦、胃、肺,可發(fā)汗解表,散寒通陽,可通達上下之陽氣,用于風寒表證頭痛者[2]。
腦為髓海 虧則致病
《靈樞·海論》說:“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于其蓋,下在風府!薄夺t(yī)學入門》指出:“腦者髓之海,諸髓皆屬于腦,故上至腦,下至骨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腦在顱內,與
脊髓相通形成一個系統(tǒng),《內經》亦云:“諸髓者,皆屬于腦!蹦X的主記憶、主運動等功能,均通過腦髓實現,只有腦髓充足,才能“輕勁多力,自過其度”;若腦髓空虛,則會“腦轉
耳鳴,頸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這就說明腦喜盈惡虧。王清任還通過人之生長過程,論述了髓之盈虧對腦之功能的影響,他指出:“小兒無記性者,腦髓未滿,高年無記性者,腦髓漸空!蹦X乃髓匯集之處,藏而不瀉,并靠后天腎精及氣血的轉化予以補充、濡養(yǎng),藏則充滿而保持腦的正常功能,瀉則不足而發(fā)為病態(tài)。古代醫(yī)家不僅認識到腦由髓匯集而成,還認識到腦和脊髓在結構和生理功能上有密切關系!鹅`樞·大惑論》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鼣X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中。故邪中于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于腦,入于腦則腦轉,轉則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也!鼻濉り愂胯I謂:“蓋腦為髓海,原通于腎……蓋腎之化精,必得腦中之氣相化。”可見腦腎關系至為密切。
若先天稟賦不足,
腎氣虛損,不能上充腦髓,或后天化源不足,氣血虧虛,不能上榮腦髓,皆可致腦神失養(yǎng)而為病。腦與髓的關系密切,所以養(yǎng)腦補髓藥可歸經入腦。如
熟地入腦、心、肝、腎,可補血益腦,滋陰養(yǎng)營,用于血虛腦髓不足所致的眩暈、記憶力減退等癥,《本草綱目》言其“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fā),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
何首烏入腦、心、肝、腎,可補血益腦,滋肝補腎,用于腦、肝血不足所致的眩暈失眠、記憶力低下等癥!侗静菥V目》言其“苦補腎,甘補肝,能收斂精氣,所以能養(yǎng)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須發(fā),為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在
地黃、
天門冬諸藥之上”。
當歸入腦、心、脾、肝,可補血養(yǎng)腦,活血通絡,用于血虛諸證,常與制首烏、川芎、
枸杞子、
阿膠等藥配伍應用!睹t(yī)別錄》言其“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痙,汗不出,濕痹,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生肌肉”。
鹿茸入腦、肝、腎,生精髓,補腦虛,助腎陽,強筋骨,用于腦精髓虧所致的眩暈腦鳴、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癥,《本草綱目》言其“生精補髓,養(yǎng)血強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
耳聾、目暗、眩暈、虛痢”。枸杞子入腦、肝、腎,可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用于腎精虧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等癥,《名醫(yī)別錄》言其:“補內傷大勞虛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2]
氣血不和 易生腦病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云:“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薄端貑枴た趩柶酚衷疲骸吧蠚獠蛔,腦為之不滿!背绦榆帯夺t(yī)述》引《會心錄》云:“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會于頭!睆堝a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說:“血生于心,上輸于腦。”這些論述均從生理、病理角度說明了氣血津液是腦生成的重要物質,腦只有依賴氣的溫煦和推動,血和津液的濡養(yǎng),才能發(fā)揮正常生理功能!端貑枴ぐ苏衩髡摗吩疲骸把獨庹,人之神!闭f明氣血是神產生的物質基礎,腦必須在氣血的濡養(yǎng)之下才能產生“神”,所以說腦為氣血精華匯集之處。
氣虛、氣滯、氣逆、氣陷、氣閉、
氣脫或血虛、血瘀、血溢、血熱、血寒等氣血失調病證必然會影響到腦的各種生理功能,是腦病產生的重要病理基礎,所以調補氣血藥可歸經入腦。如
人參入腦、脾、肺,可大補元氣,安神定志,補益脾肺,用于各種腦神虛弱、腦神不安證,《神農本草經》言其“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黨參入腦、脾、肺,可補中益氣,養(yǎng)腦安神,用于腦、脾、肺等臟氣不足證,臨床常與
黃芪、
黃精、
白術等相配,治療腦神不足所致的精神萎靡,
健忘易醒,心悸不安等癥;白術入腦、脾、胃,補氣提神,健脾燥濕,用于氣虛腦神不足證,一則入腦直接補腦氣,二則健脾燥濕,祛除痰飲濁液;
龍眼肉入腦、心、脾,可補腦安神,養(yǎng)心益脾,用于腦血虧虛證,《日用本草》言其能“益智寧神”[2]。
清竅被蒙 與腦相關
腦通過耳、目、口、鼻、舌、咽喉諸竅與外界相通,并對諸竅有主宰作用。腦主任物,七竅所接受的各種信息必須傳入腦中,經腦的分析、判斷后才能產生各種反應。隋·楊上善認為“聲、色、芳、味之氣,循七竅從外入內”,并明確指出“七竅者,精神之戶牖”。喻嘉言在《寓意草·沙宅小兒治驗》中提出:“雖目通肝,耳通腎,鼻通肺,口通脾,舌通心,不過借之為戶牖,不得而主之也。其所主之藏,則以頭之外竅包藏腦髓……”明確強調了耳、目、口、鼻、舌、咽喉雖內通五臟,但主宰它們感覺運動的不是五臟,而是腦髓,說明腦與七竅密切相關。
耳、目、口、鼻、舌、咽喉為清竅,喜靜惡擾,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清陽出上竅,濁陰走下竅,兩不相干。當人體臟腑功能失常,導致氣機逆亂,清濁相干,?缮嫌谄吒[而為病,如大怒而血隨氣上,可致目
盲不可視,
耳閉不可聽,進而侵犯于腦可致頭重眩暈、頭痛,重則昏迷,甚則危及生命,所以醒腦開竅藥可歸經入腦。如
麝香氣味芳香,入腦、心、肝、脾,《本草綱目》言其可“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治中風,中惡,痰厥,
積聚瘕”。可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主要用于神志昏迷;
冰片入腦、心、脾、肺,可涼開通竅,回蘇醒神,清熱止痛,主要用于溫熱毒邪所致的
神昏證;石
菖蒲入腦、心、肝,可化痰開壅,開竅通閉,和中辟濁,主要用于痰濁上蒙清竅諸證,為歸經入腦中作用較平和之藥,《神農本草經》言其“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輕身不忘”[2]。
【參考文獻】
1 閻潤紅.試論腦病從肝而治[J].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1,2(2): 56~57.
2 王新陸.腦血辨證[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17~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