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馬錢科植物云南馬錢Strychnos pierriana A.W.ill或馬錢 Strychnos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種子。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藥典85》)。
二、凈制 取制
馬錢子,粉碎成細粉,照馬錢子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士的寧含量后,加適量
淀粉,使含量符合規(guī)定,混勻(《藥典85》)。
三、炮炙
1.制馬錢子 取沙子置鍋內,用武火炒熱后,加入凈馬錢子,不斷翻動,燙至鼓起并顯棕褐色或深棕色,取出,篩去沙子,放涼(《藥典85》)。
2.油制 取凈馬錢子,加水煮沸,取出,再用水浸泡,撈出,刮去皮毛,微晾,切成薄片,干燥。另取
麻油少許,置鍋內燒熱,加入馬錢子片,炒至徽黃色,取出,放涼(《藥典63》)。
3.炒制 取馬錢子炒脹后,刮去毛,研細(《集成》)。
4.
甘草制 取馬錢子與甘草加水同浸,約20-30天(每天換水,至甘草發(fā)白時,換新甘草再浸),洗凈,去凈毛切片;或洗凈后,加黃土炒脹,內呈焦黃色,搓去毛,篩凈砸碎(《集成》)。
5.童使制 取凈馬錢子,置童使中泡7天(每2天換
童便1次)取出,用清水漂7天(每天換水1次),曬干。用沙炒泡,利去毛或用童便浸馬錢子1周,水漂1天(換水3-4次),洗凈,刮去皮及毛,切1cm厚的片,曬干或烘干后,用細沙沙至微脹,篩去沙,研細(《集成》)。
6.
綠豆制 取馬錢子加水浸泡12小時后,加綠豆煮8小時,取出,刮去皮毛,曬至半干加黃沙炒酥,呈老黃色,篩去沙。每馬錢子100kg,用綠豆25kg(《集成》)。
7.
姜制 取
生姜加水熬汁后,加入馬錢子同煮,取出焙干或曬干,加黃沙炒至發(fā)脹,內呈焦黃色,取出,篩去土,搓去毛,砸碎(《集成》)。
8、甘草、香油制
(1)取馬錢子加水泡4天(每天換水2-3次),再加甘草水(先煎水去渣)泡1-2天,煮后,刮去皮切薄片,曬干,加香油炒至黃色,研細。每馬錢子100kg,用甘草60kg,香油1kg(《集成》)。
。2)取馬錢子加甘草水浸15天(每天換水),刮去皮切片,曬干,加香油炸至徽黃色,用紙吸盡油。每馬錢子100kg,用甘草62kg,香油適量(《集成》)。
【現代研究】
1.實驗結果:原生藥含士的寧1.18%,沙燙0.84%-0.94%,水制0.79 %,油制0.58%。各種炮制方法其士的寧損失原因考慮系被受熱分解。如沙燙為250-300度,而其熔點為286-288度,損失不大,水浸可能溶解土的寧,油能否溶解士的寧堿亦須進一步證實(哈爾濱市藥檢所;哈爾濱中醫(yī),(2):76,1960)。
2.對市內采用油炸法和沙燙法委托四個醫(yī)藥部門按各自傳統(tǒng)方法進行炮制加工,并做了
番木鱉堿含量測定加以比較。實驗結果:生品為1.579%,沙燙品為1.066%,而油炸品分別為1.344%、1.002%、0.549 %,說明由于時間、整個或切片厚薄不一,所成品的色澤不同,其番木鱉堿含量也有很大差別,還認為炙品量在0.50%-0.56%,較為符合中醫(yī)用藥習慣和中國藥典番木鱉阿規(guī)定的劑量(青島藥檢所:杭州會議資料1963)。
3.總結北京同仁堂用沙燙法炮炙馬錢子經驗,概括提出,先取顆粒均勻潔凈細沙,以文火炒后再強火炒,在炒熱至150-170℃呈輕松靈活狀態(tài),即將馬錢子倒入鍋燙至外皮鼓起或
土黃色,并聽到少數爆鳴聲,掰開內為紫棕色,并有焦香氣味即可(候士良:藥學通報,(7):320,1964)。
4.實驗結果表明:沙炒馬錢子因受熱程度不同,其番木鱉堿的含量是有變化的,當溫度達到270℃以上時,其含量即減低,由1.56%降至l.15%,而溫度至290℃炒至黑褐色時,則又降至為0.49%,說明強調對炮炙火候的控制是有一定道理。又認為一般以炒至有爆裂聲,表面鼓起,取一粒用力壓之即碎,顏色變?yōu)樽攸S色(沙溫240-250℃)為宜(蒙光容:藥學通報,(9):409,1964)。
5.根據北京地區(qū)用熱沙炒后刷去其茸毛的炮炙方法,對馬錢子炮制前后和茸毛成分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結果:茸毛中未檢出與仁不同的其它生物堿,在炮制以前,仁中的含總生物堿量及番木鱉堿量均比茸毛中所含者幾乎多一倍,即為1.42%及0.77%(韓克慧等:藥學通報,(12):555,1964)。
6.馬錢子炮制一般以棕褐色至深棕褐色為度,此顏色范圍番木鱉堿含量約為1.11%-1.57%,即能達到療效,又不至中毒。根據近一年臨床觀察,以及馬錢子總生物堿含量測定結果,認為馬錢子可不必去毛,改為沙燙,研粉用,未發(fā)現中毒或刺激咽喉等癥狀(山東中醫(yī)學院附屬中醫(yī)院等:中草藥通訊,(2):42,1973)。
7.根據調查和實驗結果,可以看到控制馬錢子中成藥1次服用劑量中的士的寧含量,是避免發(fā)生中毒反應的關鍵。調查40種常用含馬錢子中成藥的處方和服用劑量,在北京訪問了服用已知士的寧含量的中成藥的病員,同時參考了藥典關于鹽酸士的寧的劑量限度,即1次極量5mg,1日極量10mg的規(guī)定,認為含馬錢子中成藥1次服用劑量的士的寧含量控制在6mg左右比較適宜(北京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中藥室、藥理室:新醫(yī)藥學雜志(6):35,1973)。
8.改油炸為沙燙馬錢子,能得到同樣炮制目的,可以節(jié)約大量香油,療效不減,經濟方便,切實可行。沙燙馬錢子的溫度和時間約在180℃,8分鐘左右為宜,燙至馬錢子表面鼓起,內部略變棕黃色為度。有效成分含量高,容易去毛,粉碎,過篩,便于生產。
馬錢子散改制成片劑,可使成品劑量準確,分裝簡單,節(jié)省人力,提高產量,便于保存和服用,確保安全有效(山東省歷城制藥廠等:中草藥通訊,(6):35,1974)。
9.根據提取士的寧時,馬錢子預先以
硝石灰處理的啟示,采用23.81%
石灰水濃度于95-100℃時連續(xù)煮馬錢子,直至大部分種脊開裂種皮膨脹,大約需3.5小時,種皮脫落可達100%。將鮮石灰水處理過的馬錢子置180℃沙浴中發(fā)泡至深褐色,焦糊味,味較苦,接近于張樂天中醫(yī)的經驗。本法炮制不但可以節(jié)約大量勞動力,而且可以保證藥品質量,縮短炮制時間,與手工去皮比較,提高功效100倍以上(董卻非;藥學通報,(10);454,1979)。
10.馬錢子沙燙、油炸法都源于明清兩代傳統(tǒng)炮制方法,沙燙法,番木鱉堿損失率高在24.58%,低在11.47%,兩法各有所長,采取何法主要出于傳統(tǒng)習慣。油炸法溫度以250℃為好,沙燙溫度在200度以下為宜,炸過馬錢子的油中,提取后作生物堿定性,呈明顯的陽性反應,說明油能溶解番木鱉堿(石鵬程等:中成藥研究,(6):30,1980)。
11.采用油炸法炮制證實炮制溫度和士的寧的損失率成正比,溫度越高,損失越多,例如油溫220℃,損失率為5.75%;230℃,損失率7.39%;240℃,損失率為7.85%;250℃,損失率為8.29%;250-260度,損失率達18.57%。油溫如低于220℃,炮制時間則需延長,故認為油溫220-250℃為宜,經紙層析和薄層層析,用生馬錢子進行對照,炮制前后兩種主要生物堿Rf值基本一致,說明兩種主要生物堿仍未破壞(石鵬程:藥學通報,(3):60,1981)。
12.從實驗結果可見,馬錢子經炮制后,總生物堿、士的寧、馬錢干堿均有下降,但以士的寧下降最少,馬錢子堿降低最多,這樣就大量地去掉了毒性大,療效差的馬錢子堿,降低了毒性。認為士的寧是馬錢子的主要成分,但不能代表馬錢子的所有作用,馬錢子中除去土的寧生物堿后毒性降低,臨床應用仍有明顯降低“血沉”及“抗O”的作用,但主觀止痛作用差一些,可見傳統(tǒng)炮制馬錢子是有道理的(葉定江等:中藥通報,(1):18,1983)。
-----------學習了!
-----------真是長了見識!
-----------長了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