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傷寒(九)
    

丹溪手鏡:傷寒(九)

脈法大浮數(shù)動滑為陽也,沉澀弱弦微為陰也。凡陰病見陽脈者生,凡陽病見陰脈者死。脈浮而數(shù)(陽脈也),能食不大便者,里實也,名曰陽結,期十七日當。殛枤夤探Y,陰脈不得而雜之,陽結為火,至十七日傳少陰水當愈,水不能制火,故劇。)脈沉而遲(陰也),不能食,身…

脈法

大浮數(shù)動滑為陽也,沉澀弱弦微為陰也。凡陰病見陽脈者生,凡陽病見陰脈者死。

脈浮而數(shù)(陽脈也),能食不大便者,里實也,名曰陽結,期十七日當。殛枤夤探Y,陰脈不得而雜之,陽結為火,至十七日傳少陰水當愈,水不能制火,故劇。)

脈沉而遲(陰也),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陰病也,名曰陰結,期十四日當。幉∫婈幟}當下利,今反硬者,是陰氣結固,陽不得而雜之,陰結屬水,至十四日傳陽明土,當愈,土不制水故劇,此病要死。)

脈靄靄如車蓋者,名陽結也;大而厭厭聶也,為陽氣郁結于外,不與陰雜也。

脈累累如循長竿者,名曰陰結也;連連強直也,為陰氣郁結于內,不與陽雜也。

脈瞥瞥如羹上肥者(輕浮也),陽氣微也,衰也。

脈縈縈如蜘蛛絲(縈縈惹之不利者至細也)。陽氣衰也。

脈綿綿(緩而連綿)如瀉漆之狀者(前大后小也)亡其血也。

脈來緩,時一止復來,名曰結(結陰也)陰氣勝而陽不能相續(xù)也。

脈來數(shù),時www.med126.com一止復來,名曰促(促,陽也)陽氣勝而陰不能相續(xù)也。

脈三部浮沉大小遲數(shù)同等,為陰陽和平,雖劇當愈。

脈浮而洪,邪氣勝也;自汗如油,喘而不休,正氣脫也;水漿不下,胃氣盡也;形體不仁,榮衛(wèi)絕也;乍靜乍亂,正邪交爭,此為命絕。

汗出發(fā)潤(津脫也),喘而不休(氣脫也),此狀為肺先絕也。

陽反獨留,身體大熱是血先絕,為氣獨在;形體如煙熏,身無精華,血不榮也;直視,心經絕也;頭搖,陰絕陽無根也,此為心先絕也,心主血。

唇吻反青,脾部見木色,四肢 習,手足振動,此為肝絕也。

環(huán)口黧黑,脾主口,無精華則黑;冷汗,陽脫也;發(fā)黃,此為脾絕也。

溲便遺屎,腎絕不能payment-defi.com/zhicheng/約制也;狂言,腎藏志,志不守也;目反直視,此為腎絕也。

脈陰陽(表里也)俱緊(緊為寒)口中氣出,唇口干燥(陽氣漸復也。)

倦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知陰獨在也,勿妄治也,自解。到七日微發(fā)熱,手足溫者,陰氣已絕,陽氣得復,解矣。到八日以上,反大熱者,陰極變熱,邪氣勝正,此為難治,設使惡寒者,必欲嘔也,寒邪發(fā)于上焦,腹內痛者,必欲利也,寒邪勝于下焦。

脈陰陽俱緊,至于吐利,其脈獨不解,緊去乃安,為欲解矣。若脈遲,至六七日不欲食,為吐利后脾胃大虛,此為脫,水停故也,為未解。食自可者(脾胃已和,寒邪已散)為欲解。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脈皆至(陽正勝也,大煩熱也,)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擾者則陰陽爭勝也,此欲解也。

脈和,其人大煩,目內 皆黃者,欲解。

脈不和者,病進。脈浮(陽也)而緊(陰也)按之反芤(虛也),此為本虛,當戰(zhàn)汗出而解。

脈浮而數(shù)(陽也),按之不芤(陽實也),不戰(zhàn)而汗解矣。

脈自微(邪氣弱正氣微),此以曾經汗吐下亡血,內無津液,此陰陽自和,必不汗不戰(zhàn)而自解。

風(傷陽),則浮虛(傷陰)則牢堅沉潛,水蓄支散也,飲急,弦動陰陽相搏則為痛,數(shù)則熱煩,設有不應知變所緣,三部不同,病各異端。

人恐怖,脈形如循絲累累然,面白脫色者,血氣不足。

人愧,脈浮,面色乍白乍赤者,神氣怯也。

人不飲食,脈自澀,澀陰也,主亡津液,唇口干燥也。

下利三部無脈,冷氣在胸中,令脈不通,然尺中時一小見脈再舉頭者,腎氣也,脾虛腎氣所以乘,若見損脈來,至為難治。

趺陽脈滑而緊,滑者胃氣谷氣實,緊者胃氣陰氣強特實,擊強痛還自傷。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正虛,大為邪實,在尺為關(邪關下焦),在寸為格(邪格上焦),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趺陽脈伏而澀,伏者胃氣伏而不宣,則吐逆水谷不化;澀者,脾氣澀而不布,則食不入,名曰開格。

趺陽脈大而緊者,當即下利為難治,下利者脈微小,今反緊者,邪勝也。

寸口諸微亡陽,諸濡亡血,諸弱陰虛也發(fā)熱,諸緊為寒。

諸寒乘虛,寒乘氣虛,抑佚陽氣,則為厥郁(昏也,胃不仁,強直不知人也),以胃無谷氣,脾澀不通(上下也),使口急不能言,戰(zhàn)寒(在表也),栗寒(在里也)。病欠者(陰陽相引,故欠和也,)無病言遲者,風也(風中經絡,舌難運用,)搖頭者,里痛也,行遲者,表強也(邪中經絡也)。坐而伏者,短氣也;坐而一腳下者,腰痛也。裹實護腹如卵者,心痛也。

傷寒證治

冬時觸冒殺厲之氣,實時為病,名曰傷寒。寒毒藏于肌膚,伏留至春,再感乖戾之氣,名曰春溫,至夏變?yōu)槭畈。春濕者,至夏至以前也,脈數(shù)而大散,似太陽發(fā)熱不惡寒,同中暑煩渴不憎寒,治宜升麻葛根解肌類也;熱多,小柴胡;發(fā)渴煩躁便秘,大柴胡微利之;脈實者可下之。

陽脈浮滑,陰脈濡弱,更遇于風,變?yōu)轱L溫,以前熱未歇,又感于風者也,又因發(fā)汗身猶灼然,自汗喘息切忌再汗,亦不可下及燒針類也。又云∶寸尺俱浮,誤則死矣。宜葳蕤湯、知母葛根湯也。

熱病者,夏時發(fā)也,熱極重于溫也,治宜寒涼解其內外之煩毒也。如頭疼惡寒身熱,脈洪盛有汗,夏至前,陽旦湯;夏至后,桂枝石膏升麻湯。無汗,夏至前后,麻黃加知母石膏湯,煩躁大青龍湯加黃芩,大熱梔子升麻湯。

陽脈洪數(shù),陰脈實大,更遇溫熱,變?yōu)?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payment-defi.com/tcm/2009/20090113023241_77444.shtml" target="_blank">溫毒,以前熱未已,又感溫熱,以其表里俱熱,病之最重者也。

陽脈濡弱,陰脈弦緊,更遇溫氣,變?yōu)?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payment-defi.com/tcm/2009/20090113015515_74341.shtml" target="_blank">溫疫。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