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經(jīng)》曰∶諸脈者,皆屬于目。目得血而能視。
《針經(jīng)》曰∶五臟六腑注于目而為之睛,睛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則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中。故邪中于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入于腦則腦轉(zhuǎn),腦轉(zhuǎn)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zhuǎn)矣。邪中其情,則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歧。故目者五臟六腑之精,榮衛(wèi)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主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發(fā)于陰,白眼赤脈發(fā)于陽,故陰陽合傳,而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精神亂而不轉(zhuǎn),卒然見非常之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
《內(nèi)經(jīng)》曰∶東方青色,入通于肝,開竅于目,藏精于肝。又云∶人臥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又云∶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而明矣。又云∶心合脈,諸脈皆屬于目也。
□
東垣曰∶夫十二經(jīng)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竅,其清陽氣上散于目而為明,其氣走于耳而為聽。因心煩事冗,飲食失節(jié),勞役過度致脾胃虛弱。心火太盛則百脈沸騰,血脈逆行,邪害空竅,天明則日月不明矣。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于脾,上貫于目。
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脈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靜而安,相火化行其令。相火者,絡也,主百脈皆榮于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又因邪氣所并而損血脈,故諸病主焉。凡醫(yī)者不理脾胃,乃養(yǎng)血安神,治標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
□
人有雙眸,如天之有兩曜,乃一身之至寶,聚五臟之精華。其五輪者應五行,八廓者象八卦。凡所患者,或因過食五辛,多啖炙爆,熱飧面食,飲酒不已,房室無節(jié),極目遠視,數(shù)看日月,頻撓心火,夜讀細字,月下觀書,抄寫多能,雕鏤細作,博奕不休,久被煙火,位淚過多,刺頭出血多,若此者,俱散明之本。復有馳騁田獵,沖冒塵沙,日夜不息者,亦傷目之由。
又于少壯之時,不自保惜,逮至四十,以漸昏蒙。故善衛(wèi)養(yǎng)者,才至中年,無事常須瞑目,勿使他視,非有要事,勿宜輒開,則雖老而視不衰。大抵榮衛(wèi)順,則斯疾無由而生,榮衛(wèi)衰則致病多矣。且傷風冷則淚出,虛煩則昏蒙,勞力則 赤。白腫則肺家受毒,生瘡則風熱侵肺,黃乃酒傷于脾,血灌瞳仁及赤色俱是心家有熱,羞明見紅花為肝邪,黑花則腎虛,青花膽有寒,五色花為腎虛有熱,不可一概為治。若虛不補而實不瀉,亦難收救。然上虛乃肝虛,下虛乃腎虛,肝虛則頭暈耳聾目眩,腎虛則虛壅生花,耳作蟬鳴,大宜補肝益腎。其有熱淚交流,兩瞼赤痛乃肝之極熱,迎風有淚為腎虛客熱,涼肝瀉腎,必得其宜。至于五臟各以類推,虛則生寒,實則生熱,補瀉之用,須在參詳,亳厘之差,千里之謬。余則無非有所觸動,或大病之后,所患不一,至于暴赤一證,多因泛熱沖上,或眠食失時,飽食近火得之,加以勞役失于調(diào)攝,過食毒物變成惡證。醫(yī)者不原本始,但知暴赤屬陽,或以散血之劑,或以涼心之藥,縱使退散,遂至脾經(jīng)受寒,飲食不進,頭目虛煩,五臟既虛,因成內(nèi)障。亦有見其不進飲食,俾更服熱藥,遂致暴燥熱氣上攻,昏澀眵淚;蚍甘⑴,辛苦重勞,遂生 肉,心氣不寧,風熱交并,變?yōu)榕示,證狀不一,是為外障。又若讀書博奕等勞過度,名曰肝勞,不可但投以治肝之劑及作他證治之,卒于罔效。惟須閉目珍護,不及遠視,庶乎疾瘳。若夫患風疹者,必多眼暗,先攻其風則暗自去。婦人胎前產(chǎn)后用藥亦須避忌。小兒所患切宜善治,惟略加淋洗,鈹鐮針灸,端不可施,尤戒其用手頻揉,或因茲睛壞,至于莫救。
以上諸證,專是科者,宜留意焉。
□
眼者,五臟六腑之精華,如日月麗天,著明而不可掩者也。其首尾赤 屬心,其滿眼白睛屬肺,其烏睛圓大屬肝,其上下臉胞屬脾,而中黑瞳一點如漆者腎實主之。是雖五臟各有證應,然論其所主,則瞳子之關(guān)系重焉。何以言之?目者,肝之外候也。肝取木,腎取水,水能生木,子肝母腎,焉有子母而能相離者哉?故肝腎之氣充,則精彩光明;肝腎之氣乏,則昏蒙暈眩。
烏輪赤暈,刺痛浮漿,此肝熱也∶瞼生清淚,枯黃繞睛,此肝虛也;瞳人開大,淡白偏斜,此腎虛也;瞳人焦小,或帶微黃,此腎熱也。一虛一實,以此驗之。然人知肝腎之氣相根據(jù)而行,孰知心者,神之舍,又所以為肝腎之副焉,所謂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何則?心主血,肝藏血,血熱沖發(fā)于目者,皆當清心涼肝,又不可固執(zhí)水生木之說。夫眼者,輕膜裹水,照徹四方,溯源反本,非天一生水,又果孰為之主宰乎?析而論之,則拘急牽颼,瞳青胞白,癢而清淚,不赤不痛,是之謂風眼;烏輪突起,胞硬腫紅,眵淚濕漿,里熱刺痛,是之謂熱眼;眼渾而淚,胞腫而軟,上壅朦朧,酸澀微赤,是之謂氣眼。其或風與熱并,則癢而浮赤;風與氣得,則癢澀昏沉。血熱交聚,故生yin膚粟肉、紅縷偷針之類;氣血不至,故有眇視胞垂,雀眼盲障之形。淡紫而隱紅者為虛熱,鮮紅而紫赤者為實熱。兩 呈露生 肉者,此心熱血旺;白睛紅膜如傘紙者,此氣滯血凝熱證。瞳人內(nèi)涌,白睛帶赤,冷證;瞳人青綠,白睛枯槁,氣沉而濁也。眼熱經(jīng)久,復為風冷所乘則赤爛;眼中不赤,但為痰飲所注則作痛。肝氣不順而挾熱,所以羞明;熱氣蓄聚而傷胞,所以胞合。吁!此外證之大概,然爾五臟不可闕一,脾與肺獨無預,何耶?曰∶白睛帶赤,或紅筋者,其熱在肺;上胞下胞,或目唇間如疥點者,其熱在脾。脾主味也,五味之秀養(yǎng)諸中,則精華發(fā)見于其外;肺主氣也,水火升降,榮衛(wèi)流轉(zhuǎn),非氣孰能使之?前所謂五臟各有證應者,于此又可推矣。雖然,眼之為患,多生于熱,其間用藥,大抵以清心涼肝調(diào)血順氣為先。有如腎家惡燥,設遇虛證,亦不過以當歸、地黃輩潤養(yǎng)之,輕用溫藥不可也。況夫肺能發(fā)燥,肝亦好潤,古方率用杏仁、柿干、飴糖、砂蜜為佐,果非潤益之意乎?至于退翳一節(jié),尤關(guān)利害。凡翳起于肺家受熱,輕則朦朧,重則生翳。珍珠翳狀如碎米者易散,梅花翳狀如梅花瓣者難消。雖翳自熱生,然治法先退翳而后退熱者,謂熱極生翳,若先去赤熱則血為之冰,而翳不能去。其有赤眼,與之涼藥過多,又且滌之以水,不反掌而冰凝。眼特一團水耳,水性清澄,尤不可規(guī)規(guī)于點洗。喜怒失節(jié),嗜欲無度,窮役目力,泣涕過傷,凌霧沖風,當暑冒日,不避煙火,飲啖熱多,此皆患生于臟腑者也,專事點洗,可乎哉?有能靜坐澄神,愛護目力,放懷息慮,心逸日休,調(diào)和飲食以養(yǎng)之,斟酌藥餌以平之,明察秋毫斷可必矣。
□
《內(nèi)經(jīng)》曰∶諸熱瞀螈,冒昧氣逆沖上,目昧不明,諸痛瘡癢皆屬于火。河間云∶目昧不明,目赤腫痛,翳膜 瘍皆為熱也。及目膜俗謂之眼黑,亦為熱也。然平白目無所見者,熱氣郁之甚也;蜓阅课稙楦文I虛冷者,誤也。是以謂肝主于目,腎主于瞳子,故妄言目昧為虛冷也。然腎水冬陰也,虛則當熱;肝木春陽也,虛則當涼。腎陰肝陽,豈能同虛而為冷者歟?
或通言肝腎之中陰實陽虛而無由昧,俗妄謂肝腎之氣衰少,而不能至于目也。不知經(jīng)言熱翳目冥眼黑也,豈由寒爾?又如仲景言傷寒病熱極則不識人,乃目盲也!墩怼吩弧糜蔁嵘踱鲇粲谀慷轮灰。然皮膚之汗孔者,謂氣液之孔竅也,一名氣門,謂泄氣之門也;一名腠理,謂氣液出行之腠道文理也;一名鬼門者,謂幽冥之門也;一名玄府者,謂玄微之府也。然玄府者,無物不有出入升降之道路門戶也。經(jīng)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人之眼耳口鼻,一身神識能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閉塞者,不能為用也。若目無所見,耳無所聞,鼻不聞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齒腐毛墮,皮膚不仁,腸不能滲泄者,悉由熱氣怫郁,玄府閉密,而致氣液血脈榮衛(wèi)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隨郁結(jié)微甚而察病之輕重也,故知熱郁于目無所見也。故目微昏者,至近則轉(zhuǎn)難辨物,由目之玄府閉小也,如隔縑視物之象也;蛞暼缦壱碚,玄府有所閉合者也。或目昏而見黑花者,由熱氣甚而發(fā)之于目?簞t害,承乃制。而反出其泣,氣液昧之,以其至近,故雖視而亦見如黑花也。沖風泣出而目暗者,由熱甚而水化制之也。故經(jīng)言厥則目無所見。
夫人厥則陽氣并于上,陰氣并于下。陽氣并于上,則火獨光也;陰氣并于下,則足獨冷也。
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昧而盲,是以沖風泣下而不止。風之中于目也,陽氣內(nèi)守于睛,是火氣燔目,故見風泣下也。
□
一曰目 白眼痛屬陽,故痛晝甚而夜輕,點苦寒藥,服辛苦發(fā)散之劑則效。經(jīng)所謂白眼赤脈法于陽故也。陽主散,陽虛則眼楞急,而為倒睫拳毛。
一曰目珠黑眼痛屬陰,故痛夜甚而晝輕,點苦寒藥,服發(fā)散劑則反劇。經(jīng)所謂瞳子黑眼法于陰故也,陰主斂,陰虛不斂,則瞳子散大,而為目昏眼暗。
□
一曰風助火郁于上。經(jīng)云少陰司天之政,二之氣陽氣布,風乃行,寒氣時至,民病目瞑目赤,氣郁于上而熱。又云少陽司天之政,初之氣,風勝乃搖,候乃大溫,其病氣干上目赤是也。
二曰火盛。經(jīng)曰火太過,曰赫曦之紀,其病目赤。又云火郁之發(fā),民病目赤心熱。又云少陽司天之政,三之氣炎暑至,民病熱中,聾瞑目赤,又云少陽之勝,目赤是也。
三曰燥邪傷肝。經(jīng)云歲金太過,燥氣流行,民病目赤。又云陽明司天,火燥氣下臨,肝氣下從,脅痛目赤是也。
□
外障在睛外,有翳遮睛。如目痛赤脈從上而下者,太陽病之類。須是隨證施治,如鼓應桴。
內(nèi)障在睛里,無翳而昏暗,與不患之眼相似,惟瞳人里隱隱青白,無隱青白者,亦有之也,此為內(nèi)障。屬氣血虛,宜從補法,詳見治法條!毒V目》謂內(nèi)障先患一目,次第相牽,兩目俱損者,皆有翳在黑睛,內(nèi)遮瞳子而然。今詳通黑睛之脈者。目系也。目系屬足厥陰、足太陽、手少陰三經(jīng)。
蓋此三經(jīng)臟腑中虛,則邪乘虛入中,郁結(jié)睫目系,入黑睛內(nèi)為翳!洱埬菊摗匪^腦脂流下作翳者,為足太陽之邪也。所謂肝風沖上成翳者,即足厥陰之邪也。故法以針言之,則當取三經(jīng)之俞,次如天柱、風府、太沖、通里等穴是也。其有妙手巧心審諦者,用針于黑眼里撥過其翳,為效尤捷。以藥言之,則當于補中疏通此三經(jīng)之郁結(jié),使邪不得入目系而愈。
□
不疼不痛漸昏朦,薄霧輕煙漸漸濃。
或見蠅飛花亂出,或如懸 在虛空。
此般狀樣因何得,肝臟停留熱與風。
大叫大啼驚與怒,腦脂流入黑睛中。
初時一眼先昏暗,次第相牽與一同。
苦口何須陳逆耳,只緣肝氣不相通。
此時服藥宜銷定,將息多乖即廢功。
日久既應全黑暗,時名內(nèi)障障雙瞳。
名字隨形分十六,龍師圣者會難窮。
靈藥這回難得效,金針一撥自當空。
強修將息依言說,莫遺仍前病復宗。
□
《靈樞經(jīng)》曰∶目之上系屬于腦,后出于項中。邪中于項,因逢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目系入于腦,入于腦則轉(zhuǎn),轉(zhuǎn)則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zhuǎn)。邪中其精,所中者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歧視,故見一物為兩也。東垣益氣聰明湯加驅(qū)風之藥是也。
亂視者乃精神惑亂,故卒然非常。經(jīng)所謂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惑亂也。又曰∶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辨白黑,審長短。若視長為短,視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藥與歧視大同。
□
睛目者,目睛邪側(cè)不正也,俗謂邪視,小兒謂三通睛,此亦胎氣得之者。藥無治法,惟《甲乙經(jīng)》針灸水溝為主。直視者,視物而目睛不轉(zhuǎn)動者是也。若目睛轉(zhuǎn)動者,非直視也。
傷寒直視者,邪氣壅盛,冒其正氣,使神氣不慧,藏睛之氣不上榮于目,則目為之直視。傷寒證至于直視,為邪氣極,證候逆,多難治。經(jīng)曰∶衄家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不能眠。以肝受血而能視,亡血家肝氣虛,目氣弱,又復亡陽,則陰陽俱虛所致也。
大抵病危直視,皆為臟氣脫絕,邪盛而正氣衰也。
□
《綱目》云∶足太陽之筋為目上綱,足陽明之筋為下綱。熱則筋縱,故目不開也。
□
血輪四 屬心經(jīng),氣輪白肺黑風輪,肉輪上下瞼脾胃,水輪屬腎主瞳人。
□
眼目之圖(圖缺)
□
五輪之圖(圖缺)
□
關(guān)泉小腸水谷金(肺),陰會屬腎胞陽門(命門)。
傳道大腸清凈膽,津液膀胱養(yǎng)化林(肝)。
肺屬白珠為氣輪,肝屬黑珠為風輪,脾胃屬上下瞼皮為肉輪,心屬四 為血輪,腎屬瞳人為水輪。
風輪病因喜怒不常,作勞用心,晝凝視遠物,夜勤讀細書,眼力既勞,風輪內(nèi)損。其候頭尤澀,睛內(nèi)偏疼,視物不明,胞弦緊急,宜去風之藥。
血輪病因憂愁思慮,悲喜房勞,內(nèi)動于心,外攻于目。其候赤筋纏 ,白瘴侵睛,胞腫難開,昏暮多澀,日久下淚,失明愈深,洗心涼血之藥。
肉輪病因多食熱物,好吃五辛,遠遂奔馳,注睛聚騎,食飽耽眠,積風痰壅。其候胞弦赤腫,暴赤昏朦,眼眵常盈,倒睫澀痛,瘀血侵睛,宜疏肝醒脾之藥。
氣輪病因凌寒冒暑,愛飲寒漿,肌體虛疏,寒邪入內(nèi),或痛或昏,傳在白睛,筋多腫赤,視日如隔霧,觀物似生煙。日久不治,變成白膜,黑暗難開。宜祛寒清熱宣肺藥。
水輪病因勞役不止,嗜欲無厭,大驚傷神,大怒傷志,加之多食酒面,好啖咸辛,因動腎經(jīng),通于黑水,冷淚鎮(zhèn)流于瞼上,飛花相趁于眼前,積氣風虛,或澀或癢,結(jié)成翳障,多暗多昏,宜補腎之藥。
□
天廓(傳道)肺(大腸)風廓(養(yǎng)化)肝
地廓(水谷)脾胃 雷廓(關(guān)泉)小腸
火廓(胞陽)心命門山廓(清凈)膽水廓(會陰)腎 澤廓(津液)膀胱
□
八廓之圖(圖缺)
【天廓病】因云中射雁,月下看書,多食腥膻,侵冒寒暑,致天廓有病內(nèi)動,視物生煙, 痛難開,不能辨認。
【地廓病】因濕漬頭上,冷灌睛眸,眼弦緊急,瘀血生瘡。
【火廓病】因心神恐怖,赤病侵 ,血灌瞳人,熱淚如傾,其證瞼紅睛內(nèi)偏痛,熱淚難開。
【水廓病】因努力爭斗,開弓力強,致令生病昏暗淚。
【風廓病】因窗穴臨頭,有風吹腦,坐臥當之。腦中邪風,攻于風廓,以致黑暗多癢,兩瞼常爛,或昏多淚。
【雷廓病】因失枕臥睡,酒后行房,血脈溢滿,精宣閉滯,風虛內(nèi)聚上攻,故令 赤瞼內(nèi)生瘡。
【山廓病】因撞刺磕損,致肉生兩瞼,翳閉雙睛。若不早治,永成昏暗,瘀血侵睛。
【澤廊病】因春不宣解,冬聚陽毒,多吃脂胞,過食熱物,致令腦脂凝聚,血淚攻潮,有如霧籠,復見飛蜂繚繞,黑花常滿,難于膽視。
□
【血輪病】因心經(jīng)火熱,驚恐所生,宜瀉心涼肝,所病大小 赤爛,多生浮翳,血灌瞳人,大先赤,小 左眼先病,傳右眼,皆屬心。
【氣輪病】因肺熱,白睛紅腫,多生瘀肉,有淚,白膜侵睛,名曰氣障。而亦因侵冒寒暑,憂思所生,宜宣肺補心。
【風輪病】因肝經(jīng)積熱,怒氣太盛所生,病則昏暗黑花,頭痛流浪,宜瀉肝補肺。
【肉輪病】因脾胃勞倦,飲食不節(jié),熱毒濃味所生,病則上下瞼澀,眼胞腫起, 肉侵睛,外生小塊,在廓名曰輪針。倒睫拳毛,皆屬于脾,宜瀉肝清脾。
【水輪病】因腎經(jīng)虛弱,酒色太過,相火所成,病則眼目青暗,頭痛冷淚,觀人物若煙,視太陽若水。久而失治,青盲內(nèi)障,宜補腎補肝。
□
【關(guān)泉廓】屬小腸經(jīng),病主瘀肉侵睛。
【水谷廓】屬脾經(jīng),病主額頭常痛,眵淚多黑花。
【會陰廓】屬腎經(jīng),病主昏暗,淚生睛痛。
【胞陽廓】屬命門,病主瞼肉赤腫,睛痛多瘀血。
【清凈廓】屬膽經(jīng),病主兩 癢痛淚出。
【傳道廓】屬大腸經(jīng),病主昏朦多淚。
【津液廓】屬膀胱經(jīng),病主血系侵睛, 肉生瞼。
【養(yǎng)化廓】屬肝經(jīng),主赤筋拳毛倒睫。
□
經(jīng)云∶眼屬五臟六腑,百脈之精而具明。故五輪之說有所本也,八廓之說無義可據(jù),《綱目》所以刪之。甫考八廓乃后世龍木禪師論,五行八卦配合之意,于義不切。奈何傳誤既久,俗習一辭,遽爾厘刪,似為脫簡。夫何世謂眼科,開口五輪八廓,若遺言者,即謂弗工。
姑存而辨之,以俟?jié)u杜。
□
圓冰滑澀散浮沉,白翳黃心橫翳新。
棗花黑偃兼風變,驚振雷頭雀目生。
綠烏青黑黃風障,胎患傷寒熱后昏。
肝經(jīng)積熱混睛膜, 肉攀睛兩眼粘。
黑翳如珠花翳陷,冰霞深翳入水輪。
釘翳根深浮玉翳,偶然遂順忽然成。
雞冠蜆肉瞼生粟,胞內(nèi)凝脂與漏睛。
蟹睛突起迎風淚,倒睫拳毛碧翳分。
鵑眼凝睛神祟痛,旋螺突起轆轤形。
打傷撞損風牽瞼,血灌瞳人昧目塵。
天行赤眼暴赤翳,胎風赤弦客熱侵。
瞼硬睛冷痛如刺,瞳人干缺癢難任。
黃膜上沖赤膜下,瞼中生贅與通睛。
疳眼斑瘡青膜障,青盲起坐更生星。
血翳包睛女子逆,早晨午后有其因。
痛極憎寒與傷損,七十二候此分明。
□
圓翳內(nèi)障(一)
圓翳初起如薄霧輕煙,不痛不癢,漸而失明,名曰內(nèi)障。或先病一目,后則俱病,此是腦脂流下,肝風充上,宜以金針撥之,服防風散。
冰翳內(nèi)障(二)
冰翳初患,頭額眉瞼遍痛,眼中赤澀,此由肝臟積熱,久成內(nèi)障。其翳如冰,瞳人漸大,宜服還睛丸。
滑翳內(nèi)障(三)
滑翳初患,不癢不痛,先病一目,后乃相牽,漸漸失明,有翳如水銀珠子。亦由腦脂流下,肝風上沖,宜決明散。
澀翳內(nèi)障(四)
澀翳先病一目,后兩目俱病,如云霧朦罩,不見三光。陰看則大,陽看則小,瞳人欲散,宜還睛丸。
散翳內(nèi)障(五)
散翳初因風熱上攻,久而生翳,漸而失明。其翳如云霧布散太空,滿如帛朦物,遂成內(nèi)障,宜服蟬花無比丸。
浮翳內(nèi)障(六)
浮翳初患一目,久則俱病。亦因肝風上沖,腦脂流下,翳如銀色,宜服墜翳丸。
沉翳內(nèi)障(七)
此因肝臟勞熱,常見黑花,年久凝結(jié)成翳,色青白,瞳人中若沉如在水中,宜還睛丸。
白翳黃心(八)
此由勞傷太過,虛熱上攻,有時昏朦不能辨物,久成內(nèi)障,白翳中黃,宜服參茯還睛丸。
橫翳內(nèi)障(九)
此證瞳人有膜,青白色,其翳上下皆平,中有如橫劍之狀,宜服還睛丸。
棗花內(nèi)障(十)
此證頭旋腦熱,痛癢不休,眼前常見黃黑花,眼中有翳,參payment-defi.com/hushi/差如棗花,宜服參茯還睛丸。
黑圓翳內(nèi)障(十一)
此證頭旋腦熱,眼黑生花,肝膽積熱,風上沖腦,凝結(jié)成翳。如煙色隱隱,深沉如水之中不能視物,宜服瀉肝散。
偃月翳內(nèi)障(十二)
此證為肝腎俱勞,致生翳障如偃月白色,不能辨物,服墜翳丸。
五風變化內(nèi)障(十三)
此證乃是虛勞內(nèi)熱,嘔吐傷睛,腦熱生風,今目失明。初覺宜服除風湯,后服補腎丸。
驚振內(nèi)障(十四)
此因五臟虛勞,肝氣內(nèi)促,熱上充腦,毒瓦斯流下眼中,而成白翳,故成內(nèi)障,宜服鎮(zhèn)肝丸。
雷頭風內(nèi)障(十五)
此因熱毒上沖頭及面目,頸項俱腫,故曰雷頭風,久而毒瓦斯入目,致令失明,瞳人漸大,宜服瀉肝散。
高風雀目(十六)
此因臟腑熱極,腎水不滋,金不制木,肝氣損目,久則變?yōu)榍嗷璨灰姡朔䴙a肝散。
綠風內(nèi)障(十七)
此證頭旋額痛,眼內(nèi)多赤,常見紅黑不定,皆因肝風熱盛,致令瞳人綠開,久則無見,宜服還睛丸。
烏風內(nèi)障(十八)
此證不痛不癢,漸漸昏暗,是由氣澀使然,真如烏風,宜服補肝丸。
青盲內(nèi)障(十九)
此證多因酒色太過,內(nèi)傷腎氣,不痛不癢,漸失其明,眼目俱不傷損,有似常人。只因一點腎氣不充,故無所見。有謂瞳人反背,有謂翳膜遮朦,皆非也。宜服還睛滋腎之藥。
黑風內(nèi)障(二十)
此證頭旋腦痛,眼澀生花,往來黑暈,乃是肝臟虛勞,致使失明,瞳人漸小,宜補肝丸。
黃風內(nèi)障(二十一)
此證多因胃火太盛,上沖頭目。初病痛澀,久則昏花,如霧漫天,紅焰黃黃,漸致失明,宜瀉胃散、決明散。
胎患內(nèi)障(二十二)
此證因母懷孕之時,太過酸甘,酒色不禁,移毒于胎,致生目疾,或赤或爛,或膜或翳,宜服清涼散。
傷寒熱后昏內(nèi)障(二十三)
此因熱病愈后,臟氣未痊,余熱未盡,或多食毒味,致令眼前黑暗,瞳人開大,視物不明,宜服熊膽丸。
肝經(jīng)積熱內(nèi)障(二十四)
此因肝經(jīng)熱甚,毒瓦斯入腦,下注于目,赤澀生翳,或聚或散,初輕而漸重,宜服酒調(diào)散、瀉肝散。
混精內(nèi)障(二十五)
此證初起不痛不癢,漸覺昏朦,亦因勞神太過,熱熾生風,肝邪為翳,而成內(nèi)障,久則失明,宜養(yǎng)血瀉肝散。
肉攀睛(二十六)
此因心肺二經(jīng)火邪沖目,至有內(nèi) 肉息,漸起攀睛,久而不退,必定失明。宜服洗心瀉肺湯,外點老膜散,及用手法去之。
瞼生風粟(二十七)
此因脾胃積熱,肝木生風,致使兩瞼內(nèi)生風粟,如粟子磨搽目珠,痛成翳障,久久漸昏,流浪不止。宜先以燈草去粟,去血后服清脾退熱除風之藥。
黑翳如珠(二十八)
此因肝經(jīng)積熱,勞作腎虛,致使冷痛出淚,烏睛上邊黑翳凸起如珠,宜服除風湯,后服補腎丸。
花翳白陷(二十九)
此證初患頭痛腫澀,淚出難開,眼中白翳如碎米,或如魚鱗陷凹。為肝風太盛,血氣俱虛。
宜用疏風活血,外點熊膽膏。
冰霞深翳(三十)
此因肺熱肝風,致令黑睛生白翳,如冰霞之象。不宜鉤割,宜服茺蔚子散。
膜入水輪(三十一)
此證虛勞之過,肝臟風熱,年久烏睛變?yōu)榘佐瑁瑵u入水輪。若有血根血筋者難治。宜服活血湯、鎮(zhèn)心丸。
釘翳外障(三十二)
此因心火肝風上炎入目,致使赤腫有淚,怕日羞明,疼痛太甚,生翳如釘,高突如粟。宜服除熱瀉心湯后服定志丸。
玉翳浮睛(三十三)
此因熱郁不退,使生白膜,如玉凝睛;蛲椿蚰[,久則滿睛失明,宜服退翳湯。
逆順生翳(三十四)
此因五臟虛勞,風熱壅蔽,時常赤腫,致漸生翳;驈纳仙,或從下生,上下交貫,甚則濃如駑肉,侵及瞳人,白睛紅者,先服知母飲,后服補虛人參丸。
雞冠蜆肉(三十五)
此因脾胃積熱,毒瓦斯入腦而流于目,以致目生肉翳,如雞冠蜆肉之狀,鉤割可去,宜服茺蔚子丸、搜風湯。
兩瞼粘濃(三十六)
此因脾胃熱毒壅于目,致使兩瞼澀赤,多眵如膿,或眼皮翻出, 角不開。宜服涼血活血湯,外用消風湯洗。
胞肉凝脂(三十七)
此因脾胃伏熱,風邪上沖,久則眼胞內(nèi)生肉翳如粟米,破爛如桃膠之象,雖內(nèi)服藥,必先去余肉及瘀血,點退毒膏方可。
拳毛倒睫(三十八)
此因脾肺熱壅,致令眼弦癢澀,日以手揩,以致倒睫。有因勞倦,思慮太過,致令脾氣下陷,而睫倒則拳毛,反內(nèi)眼珠受害,漸生翳膜,久而不起,必致失明。宜以方法健起眼皮,先服細辛湯,后服補脾藥。
碧翳內(nèi)障(三十九)
此因風熱久亢而生碧翳,淡青色于黑睛上下,不痛不癢,久則失明,宜服退翳散。
體眼凝睛(四十)
此因五臟風熱結(jié)積而然,所患眼目,忽然疼痛,眼珠脹硬,轉(zhuǎn)回不隨,血氣凝滯,不能榮轉(zhuǎn)。宜針合谷諸穴,以引氣血通流,后用摩風膏涂之,宜服搜風湯。
神祟痛(四十一)
此因心火積郁,血熱為病,或日輕夜重,或好惡不常,久久延患,謂之邪祟,宜服安心丸、養(yǎng)心補血湯。
旋螺尖起(四十二)
此因腎水不足,肝火有余,上注目中。初覺脹痛,漸生翳子,起至黑睛,高突如旋螺,宜服瀉肝散、補腎丸。
轆轤展睛(四十三)
此因臟腑壅毒致目之患,兩瞼上下,各開翻反,不相遮蔽,睛出狀如轆轤,惟直視不能轉(zhuǎn)動。急服瀉肝散、麥門冬湯。
打撞傷損(四十四)
若因打跌傷損,積血注目者,宜敷血藥,內(nèi)宜行血當歸川芎湯。其或物傷,眼珠突出,可從容以手輕輕托進,緩交揉定,不可洗面及目。若有污血在面上,可用熱酒淋絹封貼面上,少時取下,血自去。
宜地黃酒、除風湯。
迎風冷淚(四十五)
此證肝風入目,陽氣內(nèi)伏,外面迎風則淚隨出,內(nèi)風以應外風,亦各從其類也,至夏月陽氣在外,則不出淚,則風亦在外故也。若久而肝虛,夏月亦有淚也。宜服細辛茺蔚子散。
白膜侵睛(四十六)
此證肝虛肺盛,故有白膜侵上黑睛,白珠多赤,亦肺有火邪。先服瀉肺散,后服蒙花散。
青膜內(nèi)障(四十七)
此為肝風太過,入目生青膜蔽睛,如霧如煙,此因熱久生風,致有此障。久而不退,必致失明。宜點八寶散,服瀉肝養(yǎng)金之藥。
羞明怕日(四十八)
此蓋因脾經(jīng)濕熱郁目中,瞼不能開,疼痛流淚,怕日羞明,此則內(nèi)火所惡外火而然也,宜服瀉脾散,及去水谷、地廓、三焦?jié)駸帷?/p>
小兒痘瘡(四十九)
此因痘毒末盡,余熱在目,故目害。只宜清涼解毒,不須點藥。
漏睛膿血(五十)
初因五臟積熱,毒郁不散,以致目內(nèi)生瘡,膿血泛流,久則清漿,因而成漏,甚則破陷失明,宜服黃 湯。
蟹睛突起(五十一)
此因五臟熱毒所攻,至令烏睛上有黑翳突起,如蟹睛之狀。初起急服桔梗飲,后服補睛丸。
有用小針刺蟹睛上,流出清水,以藥點之而愈。
風牽出瞼(五十二)
此因脾胃積熱,肝經(jīng)風盛,致患赤瞼相牽,甚則眼胞掉出。治宜刺去瘀血,烙以燈燧,宜服黃 湯。
血灌瞳人(五十三)
此因觸傷外物,不曾散行敗血,以致血灌瞳人,或腫或脹,疼痛難開,不治則失明。宜服止痛沒藥散,復用活血散。點以七寶膏。
目飛塵(五十四)
此因飛塵入目,粘貼瞼皮,睛上疼痛,摻澀難開,不能睹物。治須翻出眼皮,用綿拭凈方點藥,宜服寧心丸。
天行赤眼暴翳(五十五)
此因運氣所患,風火yin郁,大概患眼赤腫,淚出而痛,或致頭額俱疼,漸生翳障,遮蔽瞳人,紅紫不散,必有瘀血,宜去之,可服瀉肝散、鎮(zhèn)心丸。
天行赤眼(五十六)
亦因運氣流行,忽然疼痛,淚出鼻塞不利,初患一目,后復相仍,或二七后亦愈,不宜去血,宜服瀉肝兼散邪,外用洗藥。
爛弦風瞼(五十七)
此因脾胃積熱,風邪相干,致患眼弦赤爛,小兒皆因胎氣風熱之毒。宜用碧云膏涂之,后服黃湯。
暴風客熱(五十八)
此因三焦積熱,久則攻目,忽然白睛紅腫,壅護烏睛,痛癢不一,淚出難開,先用洗肝散,后服補肝丸。
瞼硬睛疼(五十九)
此因風熱凝滯,郁結(jié)不散,久則生翳,不能視物,宜以煨鹽煎洗,點以紫金膏,服活血清熱疏風之劑。
痛如針刺(六十)
此證先惟頭痛淚出,漸至痛如針刺。此是心經(jīng)伏火,郁蒸太過,久則翳膜蔽睛,急宜洗心涼膈。
瞳人干缺(六十一)
此因腎虛肝熱,致令瞳人干缺,上下常長,斜偏不正,久而損目失明,宜洗肝后補腎。
風癢難任(六十二)
皆因風熱太盛,所以癢澀難任,或有迎風便癢,久則雨瞼赤爛,宜去瘀血,洗以鹽煎,服補肝湯。
黃膜上沖(六十三)
此證初患赤澀淚出,漸而白睛下邊黃膜沖上烏睛,遮蔽瞳人,皆因肝風胃熱所致,則宜點文推云,服瀉脾散。
赤膜下垂(六十四)
此證赤痛發(fā)歇年久,漸至黑睛上邊生有赤膜垂下,如紅霞之狀,俗云倒垂蓮翳,則宜點武推云,服清涼散。
瞼中生贅(六十五)
此證脾胃積久而發(fā)出,以致瞼生肉贅,如粟如黍,或有血塊,俱以手法去瘀血,服活血清熱而愈。
血翳包睛(六十六)
此證多因心經(jīng)熱壅,肝臟虛勞,致有赤脈侵睛,赤肉擁簇黑睛,如橡斗包裹之狀,有因上下瞼有粟而致,有瘀血者,先去臉內(nèi)瘀血,服活血湯及退云散。
小兒疳眼(六十七)
此證多是飲食炙爆,甘辛積熱,以致脾胃成疳,上攻眼目赤澀,烏珠有翳,久漸變白,宜速治療。若不是除,多成痼疾。初服清熱飲,次服五疳丸。
早晨疼痛(六十八)
此因虛陽上攻,頭風注目,早晨血氣皆從上行,故虛陽及風火而勢益盛,故疼痛也。
宜服芎 散及白蒺藜散。
午后昏朦(六十九)
此因陰血不足,滯而不行血,致午后則斂而氣不充其血故也。此皆陰虛腎弱,先服回陽養(yǎng)血湯,后服滋腎丸。
女人血氣逆流(七十)
此證因經(jīng)血不通,氣血逆行,而上攻于目,故目每害之,滿眼紅筋,或如血翳包睛之狀,甚者血灌瞳人。治此者,但只通經(jīng)而目隨愈,宜服破血通經(jīng)之藥。
痛極憎寒(七十一)
此證目痛憎寒,乃為陽虛而生外寒,宜固衛(wèi)氣,兼治目痛。若或發(fā)熱而憎寒者,必有外感,宜用羌活湯發(fā)散之,不須治目而目痛自愈。今專是科者,但見憎寒,輒用附子,此之謂不知本。
起坐生花(七十二)
此證眼前黑花簇飛,而不疼不痛,無眵無淚,蓋是腎肝虛憊,氣不充周,以致視有如無,睹無若有。
氣血不足,水木不榮。此皆不宜點藥,可服補湯及羊肝丸、益腎丸之屬。
甫按七十二證,古者有之,茲綠之以成全書。至于論治,則又不可執(zhí)于是,而昧法之大綱也。夫大綱者,標本也,氣血也,風火也,知此三者,目病其庶幾乎。治法詳悉于下。
膏粱之變,滋味過也;氣血之盛,稟受濃也;元陽上炎,陰不濟也;邪入經(jīng)絡,內(nèi)無御也;因生而化,因化而熱。熱為火,火性上炎。足厥陰肝為木,木生火,母妊子,子以yin勝,火發(fā)反克。而肝開竅于目,故肝受克,而目亦受病也。其病眵多 緊澀,赤脈貫睛。臟腑秘結(jié)者為重,重者芍藥清肝散主之,通氣利中丸主之。眵多 臊緊澀,赤脈貫睛,臟腑不秘結(jié)者為輕,輕者減去硝黃,芍藥清肝散主之,黃連天花粉丸主之,火盛,服通氣利中丸。目眶爛者,內(nèi)服上藥,外以黃連爐甘石散收其爛處,兼以點眼春雪膏、龍腦黃連膏、 鼻碧云散攻其yin熱,此治yin熱反克之法也。非膏粱之變,非氣血之盛,非亢陽上炎,非邪入經(jīng)絡,毋用此也。用此則寒涼傷胃,生意不上升,反為所害,病豈不治而已也?噫!審諸。
□
風動物而生于熱,譬如烈火焰而必吹,此物類感召而不能違間者也。因熱而召,是為外來;久熱不散,感而自生,是為內(nèi)發(fā)。內(nèi)外為邪,惟病則一。yin熱之禍,條已如前,益以風邪,為害豈纖乎?風加頭痛,風加鼻塞,風加腫脹,風加涕淚,風加腦巔沉重,風加眉骨酸疼,有一于此,羌活勝風湯主之。風加癢,則以杏仁、龍膽草泡散洗之。病者有此數(shù)證,或不服藥,或誤服藥,翳必隨之而生。翳如云霧,翳如絲縷,翳如秤星。翳如秤星者,或一點,或三四點,而至數(shù)十點。翳如螺蓋者,為病久不去,治不如法,至極而至也。為服寒涼藥過多,脾胃受傷,生意不能上升,漸而至也。然必要明經(jīng)絡,庶能應手。翳凡自內(nèi) 而出,為手太陽、足太陽受邪,治在小腸膀胱經(jīng),加蔓荊子、蒼術(shù),羌活勝風湯主之。自銳 客主人而入者,為足少陽、手少陽、手太陽受邪,治在膽與三焦小腸經(jīng),加龍膽草、 本,少加人參,羌活勝風湯主之。自目系而下者,為足厥陰手少陰受邪,治在肝經(jīng)心經(jīng),加黃連,倍加柴胡,羌活勝風湯主之。自抵過而上者,為手太陽受邪,治在小腸經(jīng),加木通、五味子,羌活勝風湯主之。熱甚者,兼用治yin熱之藥, 鼻碧云散俱治已上之證,大抵如開鍋蓋法, 之隨效,然力少而銳,宜不時用之以聚其力。雖然,早者易而久者難,漸而復漸,復而又復可也。急于復者即不治。今世醫(yī)用磨翳藥者有之,用手法揭翳者有之。噫!翳猶瘡也,奚斯愈乎?庸者用此,非徒無益,增害尤甚。愚者受此,欣然而不悟,可嘆也哉!故置風熱不制之病治法。
□
陰陽應象大論曰∶天有四時,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寒暑燥濕風之發(fā)耶,發(fā)而皆宜時,則萬物俱生;寒暑燥濕風之發(fā)耶,發(fā)而皆不宜時,則萬物俱死。故曰∶生于四時,死于四時。又曰∶人有五臟,化為五氣,以生喜怒憂悲恐。喜怒憂悲恐之發(fā)耶,發(fā)而皆中節(jié),則九竅俱生;喜怒憂悲恐之發(fā)耶,發(fā)皆不中節(jié),則九竅俱死,故曰生于五臟,死于五臟。目,竅之一也,光明視見,納山川之大,及亳芒之細,悉云霄之高,盡泉沙之深,至于鑒無窮而有窮,而有窮又不能為窮。反而聚之,則乍張乍斂,乍動乍靜,為一泓一點之微者,豈力為強致而能此乎?是皆生生自然之道也。或因七情內(nèi)傷,五賊外攘,饑飽不節(jié),勞役異常。足陽明胃之脈,足太陰脾之脈,為戊己二土,生生之原也。七情五賊,總傷二脈,饑飽傷胃,勞役傷脾。戊己既病,則生生自然之體,不能為生生自然之用,故致其病,曰七情五賊勞役饑飽之病。其病紅赤睛珠痛,痛如刺,應太陽。眼睫無力,常欲垂閉,不敢久視,久視則酸疼生翳,皆成陷下,所陷者,或圓或方,或長或短,或如點,或如縷,或如錐,或如鑿。證有印此者,柴胡復生湯主之,黃連羊肝丸主之。痛睛甚者,當歸養(yǎng)榮湯主之,助陽活血湯主之,加減地黃丸主之,決明益陰丸主之,加當歸、黃連羊肝丸主之,龍腦黃連膏主之。以上數(shù)方,皆群隊升發(fā)陽氣之藥,其中有用黃連、黃芩之類者,去五賊也。 鼻碧云散,亦可兼用。最忌大黃、芒硝、牽牛、石膏、梔子之劑,犯所忌,則病愈振。
□
血陰物,類地之水泉,性本靜。行,其勢也。行為陽,是陰中之陽,乃坎中有火之象。
陰外陽內(nèi),故行也;純陰,故不行也。不行則凝,凝則經(jīng)絡不通。經(jīng)曰∶足陽明胃之脈,常多氣多血。又曰∶足陽明胃之脈,常生氣生血,手太陽小腸之脈斜絡于目 ,足太陽膀胱之脈起于目內(nèi) ,二經(jīng)皆多血少氣,血病不行,血多易凝。靈蘭秘典論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五味yin則傷胃,胃傷血病,是為五味之邪,從本生也。又曰∶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遇寒則阻其化。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遇風則散其藏。一阻一散,血亦病焉。是為風寒之邪,從末生也。凡是邪勝,血病不行,不行漸滯,滯則易凝,凝則病始外見,以其斜絡目 耶,以其起于目內(nèi) 耶,故病環(huán)目青 ,如被物傷狀。重者白睛亦,輕者或成斑點,然不痛不癢,無淚眵 羞澀之證,是曰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此病初起之時,大抵與傷寒證相似,一二日則顯此病也,川芎行經(jīng)散主之,消凝大 丸主之。
睛痛者,更以當歸養(yǎng)榮湯主之。如此則凝復不滯,滯復能行,不行復行,邪消病除,血復如故,志此,無所不愈也;不志于此,無所愈也。
□
氣陽物,類天之云霧,性本動。聚,其體也。聚為陰,是陽中之陰,乃離中有水之象。陽外陰內(nèi),故聚也;純陽,故不聚也。不聚則散,散則經(jīng)絡不收。經(jīng)曰∶足陽明胃之脈,常多氣多血。又曰∶足陽明胃之脈,常生氣生血。七情內(nèi)傷,脾胃先病。怒,七情之一也,胃病脾病,氣亦病焉。陰陽應象大論曰∶足厥陰肝主目,在志為怒,怒甚傷肝。傷脾胃則氣不聚,傷肝則神水散。何則?
神水亦氣聚也。其病無眵淚痛癢羞明緊澀之證,初但昏如霧露中行,漸空中有黑花,又漸睹物成二體,久則光不收,遂為廢疾。蓋其神水漸散而又散,終而盡散故也。初漸之次,宜以千金磁朱丸主之,鎮(zhèn)墜藥也;石斛夜光丸主之,羨補藥也,益陰腎氣丸主之,壯水藥也。有熱者,滋陰地黃丸主之。此病最難治,餌服上藥,必要積以歲月,必要無饑飽勞役,必要驅(qū)七情五賊,必要德性純粹,庶幾易效。不然必廢,廢則終不復治。久病光不收者,亦不復治。一證因為暴怒,神水隨散,光遂不收,都無初漸之次,此一得永不復治之證也。又一證為物所擊,神水散,如暴怒之證,亦不復治,俗名為青盲者是也。世病者多不為審,概曰目昏無傷,始不經(jīng)意,及成,世醫(yī)亦不識,直曰熱致,竟以涼藥投。殊不知涼藥又傷胃,況不知涼為秋為金,肝為春為木,涼藥又傷肝,往往致廢而然后已。病者猶不以藥非,而委之曰命也;醫(yī)者猶不自悟其藥,而贅之曰病拙。吁,二者俱此,誰其罪乎?予累見也,故兼陳涼藥之誤。
□
輕清圓健者為天,故首象天;重濁方濃者為地,故足象地。飄騰往來者為云,故氣象云;過流循環(huán)者為水,故血象水。天降地升,云騰水流,各宜其性,故萬物生而無窮;陽平陰秘,氣行血隨,各得其調(diào),故百骸理而有余。反此,則天地不降升,云水不騰流,各不宜其性矣;反此,則陰陽不平秘,氣血不行隨,各不得其調(diào)矣。故曰∶人身者,小天地也!峨y經(jīng)》曰∶血為榮,氣為衛(wèi),榮行脈中,氣行脈外。此血氣分而不混,行而不阻也明矣。故如云騰水流之不相雜也。大抵血氣如此,不欲相混,混則為阻,阻則成結(jié),結(jié)則無所去還,故隱起于皮膚之中,遂為疣病,然各隨經(jīng)絡而見。疣病自上眼睫而起者,乃手少陰心脈、足厥陰肝脈,血氣混結(jié)而成也。初起時,但如豆許,血氣衰者,遂止不復長,亦有久止而復長者,盛者則漸長,長而不已,如杯如盞,如碗如斗,皆自豆許致也。凡治在初,須擇人神不犯之日,大要令病者食飽不饑,先汲冷井水洗眼如冰,勿使氣血得行。然后以左手持銅筋,按眼睫上,右手翻眼皮令轉(zhuǎn),轉(zhuǎn)則疣肉已突,換以左手大指按之,弗令得動移。復以右手持小眉刀尖,略破病處,更以兩手大指甲捻之令出,則所出者如豆許小黃脂也?殖龆荒軘啵烁悦嫉都鈹嘀,以井水再洗,洗后則無恙。要在手疾為巧。事畢須投以防風散結(jié)湯,數(shù)服即愈。此病非手法則不能去。何則?為血氣初混時,藥自可及,病者則不知其為血氣混也。比結(jié),則藥不能及矣。故必用手法去,去畢,必又以升發(fā)之藥散之。藥手皆至,庶幾了事。
□
積者,重疊不解之貌。熱為陽,陽平為常,陽yin為邪。常邪則行,行則病易見,易見則易治,此則前篇yin熱之病也。深邪則不行,不行積伏,因伏而又伏,日漸月聚,勢不得不為積也。積已久,久則必潰,潰始病見,病見則難治。難治者,非不治也,為邪積久,比潰已深。
何則?潰猶敗也。知敗者,庶可以救。其病隱澀不自在,稍覺 ,視物微昏,內(nèi) 穴開竅如針目,按之則沁沁膿出。有兩目俱病者,有一目獨病者,目屬肝,內(nèi)胱屬膀胱。此蓋二經(jīng)積邪之所致也,故曰熱積必潰之病,又曰漏睛眼者是也。竹葉瀉經(jīng)湯主之。大便不硬者,滅大黃,為用蜜劑解毒丸主之。不然,藥誤病久,終為枯害。
□
或問曰∶人有晝視通明,夜視罔見,雖有火光月色,終為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陽衰不能抗陰之病。諺所謂雀盲者也,問曰∶何以知之?答曰∶黃帝生氣通天論曰∶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nèi),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jié),皆通乎天氣。又曰∶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又曰∶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故知也。問曰∶陽果何物耶?答曰∶凡人之氣,應之四時者,春夏為陽也。應之一日者,平旦至昏為陽也。應之五臟六腑者,六腑為陽也。間曰∶陽何為而不能抗陰也?答曰∶人之有生,以脾胃中州為主也。靈蘭秘典曰∶脾胃者,倉廩之官,在五行為土,土生萬物,故為陽氣之原。
其性好生惡殺,遇春夏乃生長,遇秋冬則收藏;蛴袘n思恐怒,勞役饑飽之類,過而不節(jié),皆能傷動脾胃;脾胃受傷,則陽氣下陷;陽氣下陷,則于四時一日五臟六腑之中,陽氣皆衰;陽氣既衰,則于四時一日五臟六腑之中,陰氣獨盛;陰氣既盛,故陽不能抗也。問曰∶何故夜視罔見?答曰∶目為肝,肝為足厥陰也;神水為腎,腎為足少陰也;肝為木,腎為水,水生木,蓋亦相生而成也。況怒傷肝,恐傷腎,肝腎所傷,亦不能生也。晝?yōu)殛,天之陽也。晝(yōu)殛,人亦應之也。雖受憂思恐怒、勞役饑飽之傷,而陽氣下陷,遇天之陽盛陰衰之時,我之陽氣雖衰,不得不應之而升也,故猶能晝視通明。夜為陰,天之陰也。夜為陰,人亦應之也。既受憂思恐怒、勞役饑飽之傷,而陽氣下陷,遇天陰盛陽衰之時,我之陽氣既衰,不得不應之而伏也,故夜視罔所見也。問曰∶何以為治?答曰∶鎮(zhèn)陰升陽之藥,決明夜靈散主之。問曰∶病見富貴乎?貧賤者乎?答曰∶憂思恐怒,勞役饑飽,富貴者甚乎?惟其貧賤者,不能免甚也。
問者稱善。
□
五臟無偏勝,虛陽無補法,六腑有調(diào)候,弱陰有強理。心肝脾肺腎,各有所滋生。一臟或有余,四臟俱不足。此五臟無偏勝也;蚋』驗樯ⅲ窃魂枱o根。益之欲令實,翻致不能禁,此虛陽無補法也。膀胱大小腸,三焦膽包絡,俾之各有主,平秘永不危,此六腑有調(diào)候也。衰弱不能濟,遂使陽無御,反而欲匹之,要以方術(shù)盛,此弱陰有強理也。精微論曰∶心者五臟之專精,目者為其竅也,又為肝之竅。腎生骨,骨之精為神水。故肝木不平,內(nèi)挾心火,為勢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傷,上為內(nèi)障,此五臟病也。勞役過多,心不行事,相火代之。五臟生成論曰∶諸脈皆屬于目。相火者,心包絡也,主百脈,上榮于目。
火盛則百脈沸騰,上為內(nèi)障,此虛陽病也。膀胱小腸三焦膽,脈俱循于目,其精氣亦皆上注而為目之精,精之窠為眼。四府一衰,則精氣盡敗,邪火乘之,上為內(nèi)障,此六腑病也。神水黑眼,皆法于陰;白眼赤脈,皆法于陽。陰齊陽侔,故能為視。陰微不立,陽盛即yin。陰陽應象大論曰∶壯火食氣,壯火散氣。上為內(nèi)障,此弱陰病也。其病初起時,視覺微昏,常見空中有黑花,神水淡綠色。次則視歧,睹一成兩,視神水淡白色?蔀闆_和養(yǎng)胃湯主之,益氣聰明湯主之,千金磁朱丸主之,石斛夜明丸主之。有熱者,以瀉熱黃連湯主之。久則不睹,神水絕白色,永為廢疾也。然廢疾亦有治法,先令病者以冷水洗眼如冰,氣血不得流行為度,用左手大指次指按定眼珠,不令轉(zhuǎn)動;次用右手持鴨舌針,去黑睛如米許,針之令入。白睛甚濃,欲入甚難,必要手準力完。重針則破,然后斜回針首,以針刀刮之,障落則明有落而復起者,起則重刮,刮之有至再三者,皆為洗不甚冷,氣血不凝故也。障落之后,以棉裹黑豆數(shù)枚,令如杏核樣,使病目垂閉,覆眼皮上,用軟帛纏之,睛珠不得動移為度。如是五七日,才許開視,視勿勞也,亦須服上藥,庶幾無失。此法治者五六,不治者亦四五。五臟之病,虛陽之病,六腑之病弱陰之病,此四者皆為陰弱不能配陽也。噫!學人慎之。
□
天有六邪,風寒暑濕燥火也;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也。七情內(nèi)召,六邪外從,從而不休,隨召見病。此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也。世病目赤為熱,人所共知者也,然不審其赤分數(shù)等,各治不同。有白睛純赤如火,熱氣炙人者,乃yin熱反克之病也,治如yin熱反克之病。有白睛赤而腫脹,外睫虛浮者,乃風熱不制之病也,治如風熱不制之病。有白睛淡赤而細脈深紅,縱橫錯貫者,乃七情五賊勞役饑飽之病。有白睛不腫不脹,忽如血貫者,乃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也,治如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有白睛微變青色,黑睛稍帶白色,白黑之間,赤環(huán)如帶,謂之抱輪紅者,此邪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也。此病或因目病時內(nèi)多房勞,皆能內(nèi)傷元氣,元氣一虛,心火亢盛,故火能克金。金乃手太陰肺,白睛屬肺;水乃足少陰腎,黑睛屬腎,水本克火,水衰不能克,反受火制。故視物不明,昏如霧露中,或睛珠高低不平,其色如死,甚不光澤,赤帶抱輪而紅也?诟伞⑸嗫,眵多羞澀,稍有熱者,還陰救苦湯主之,黃連羊肝丸主之,川芎決明散主之。無口干舌苦,眵多羞澀者,助陽活血湯主之,神驗錦鳩丸主之,萬應蟬花散主之。有熱無熱,俱服千金磁朱丸,鎮(zhèn)墜心火,滋益腎水,榮養(yǎng)元氣,自然獲愈也。噫!天之六邪,未必能害人也,惟人以七情召之而致也。
七情匿召,六邪安從。反此者豈止能避而已哉?猶當役之而后已也。
□
陰陽以和為本,過與不及,病皆生焉。急者,緊縮不解也;弛者,寬縱不收也。緊縮屬陽,寬縱屬陰,不解不收,皆為病也。手太陰肺為辛為金也,主一身皮毛,而目之上下睫之外者,亦其屬也。手少陰心為丁,手太陽小腸為丙,丙丁為火,故為表里,故分上下,而目之上下睫之內(nèi)者,亦其屬也。足厥陰肝為乙,乙為木,其脈循上睫之內(nèi),火其子也,故與心合。
心肝小腸三經(jīng)受邪,則陽火內(nèi)盛,故上下睫之內(nèi),緊縮而不解也。肺金為火克,受克者必衰,衰則陰氣外行,故目之上下睫之外者,寬縱而不收也。上下睫既內(nèi)急外弛,故睫毛皆倒而刺里,睛既受刺,則深赤生翳者,睛受損也。故目所病者皆具,如羞明沙澀,畏風怕日,沁爛,或痛或癢,生眵流浪之證俱見。有用藥夾于上睫之外者,欲弛者急,急者弛,而睫毛無倒刺之患者,非其治也。此徒能解厄于目前,而終復其病也。何則?為不審過與不及也,為不能除其原病也。治法當攀出內(nèi)瞼向外,速以三棱針亂刺出血,以左手大指甲迎其針鋒。后以黃防風飲子主之,無比蔓荊子湯主之,決明益陰丸主之,菊花決明散主之, 鼻碧云散亦宜兼用。如是則緊縮自弛,寬縱漸急,或過不及,皆復為和。藥夾之治,忍勿施也,徒為苦耳,智者宜審此。
□
人之有五臟者,猶天地之有五岳也;六腑者,猶天地之有四瀆也;奇經(jīng)者,猶四瀆之外,別有江河也。奇經(jīng)客邪,非十二經(jīng)之治也,十二經(jīng)之外,別有治奇經(jīng)之法也?姶陶撛弧眯翱陀谧汴栜E之脈,令人目痛,從內(nèi) 始。啟玄子王冰注曰∶以其脈起于足,上行至頭而屬目內(nèi) ,故病令人目痛從內(nèi) 始也《針經(jīng)》曰∶陰蹺脈入鼽,屬目內(nèi) ,合于太陽陽蹺而上行。故陽蹺受邪者,內(nèi) 即赤,生脈如縷,縷根生瘀肉瘀肉生黃赤脂,脂橫侵黑睛,漸蝕神水,此陽蹺為病之次第也;蚣驿J 而病者,以其合于太陽故也。銳 者,手太陽小腸之脈也。銳 之病,必輕于內(nèi) 者,蓋枝蔓所傳者少,而正受者必多也,俗呼為攀睛,則其病也。還陰救苦湯主之,撥云退翳丸主之,梔子勝奇散主之,萬應蟬花散主之,磨障靈光膏主之,消翳復明膏主之,樸硝黃連爐甘石泡散主之。病多藥不能及者,宜治以手法,先用冷水洗,如針內(nèi)障眼法,以左手按定,勿令得動移,略施小眉刀尖,剔去脂肉復以冷水洗凈,仍作前藥餌之。此治奇經(jīng)客邪之法也,故并置其經(jīng)絡病始。
□
志于固者,則八風無以窺其隙;本于密者,則五臟何以受其邪?故生之者天也,召之者人也。
雖生弗召,莫能害也,為害不已,召之甚也。生氣通天論曰∶風者百病之始也。清凈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陰陽應象大論曰∶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夫肉腠固,皮毛密,所以為害者,安從其來也?今為物之所傷,則皮毛肉腠之間,為隙必甚。所傷之際,豈無七情內(nèi)移,而為衛(wèi)氣衰憊之原?二者俱召,風安不從?故傷于目之上下左右者,則目之上下左右俱病,當總作除風益損湯主之。傷于眉骨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手少陰有隙也,加黃連除風益損湯主之。傷于額者,病自抵過而上。傷于耳中者,病自銳而入,以其手太陽有隙也,加柴胡除風益損湯主之。傷于額交巔耳上角及腦者,病自內(nèi)而出,以其足太陽有隙也,加蒼術(shù)除風益損湯主之。傷于耳后耳角耳前者,病自客主人斜下,傷于頰者,病自銳 而入,以其手少陽有隙也,加枳殼除風益損湯主之。傷于頭角耳前后及目銳后者,病自銳 而入,以其足少陽有隙也,加龍膽草除風益損湯主之。傷于額角及巔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足厥陰有隙也,加五味子除風益損湯主之。諸有熱者,更當加黃芩,兼服加減地黃丸。傷甚者,須從權(quán)倍大黃,瀉其敗血。六節(jié)藏象論曰∶肝受血而能視。此蓋滋血復血之藥也,此治其本也。又有為物暴震,神水遂散,更不復治,故并識之于此。
□
傷寒病愈后,或有目復大病者,以其清陽之氣不升,而余邪上走空竅也。其病隱澀赤脹,生翳羞明,頭腦骨痛,宜作群隊升發(fā)之劑餌之,數(shù)服斯愈!秱摗吩弧枚瑫r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不傷于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其傷于四時之氣者,皆能為病。又生氣通天論曰∶四時之氣,更傷五臟,五臟六腑一病則濁陰之氣不得下,清陽之氣不得上。今傷寒時病雖愈,濁陰清陽之氣猶未來復,故余邪尚熾不休,故其走上而為目之害也是以一日而愈者,余邪在太陽;二日而愈者,余邪在陽明;三日而愈者,余邪在少陽;四日而愈者,余邪在太陰;五日而愈者,余邪在少陰,六日而愈者,余邪在厥陰,七日而復。是皆清陽不能出上竅,而復受其所害也,當為助清陽上出則治,以人參補陽湯主之,羌活勝風湯主之,加減地黃丸主之, 鼻碧云散亦宜用也。忌大黃、芒硝苦寒通利之劑,用之,必不治。
□
強者,盛而有力也;實者,堅而內(nèi)充也。故有力者,強而欲搏;內(nèi)充者,實而自收。是以陰陽無兩強,亦無兩實,惟強與實,以偏則病,內(nèi)搏于身,上見于虛竅也。足少陰腎為水,腎之精上為神水。手厥陰心包絡為相火,火強搏水,水實而自收。其病神水緊小,漸小而又小,積漸之至,竟如菜子許。又有神水外圍,相類蟲蝕者,然皆能睹而不昏,但微覺 羞澀耳。是皆陽氣強盛而搏陰,陰氣堅實而有御,雖受所搏,終止于邊鄙皮膚也,內(nèi)無所傷動。治法當抑陽緩陰則愈,以其強耶,故可抑;以其實耶,惟可緩而弗宜助,助之則反勝,抑陽酒連散主之。大抵強者則不易入,故以酒為之導引,欲其氣味投合,入則可展其長。此反治也,還陰救苦湯主之,療相火藥也,亦宜用 鼻碧云散。然病世亦間見,醫(yī)者要當識之。
□
六節(jié)藏象論曰∶肝受血而能視。宣明五氣篇曰∶久視傷血。氣厥論曰∶膽移熱于腦,則辛鼻淵,傳為衄 瞑目?姶陶撛弧枚探(jīng)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由此推之,目之為血所養(yǎng)者明矣。手少陰心生血,血榮于目,足厥陰肝開竅于目,肝亦多血,故血亡目病。男子衄血便血,婦人產(chǎn)后崩漏亡之過多者,皆能病焉。其為病睛珠痛,珠痛不能視,羞明隱澀,眼睫無力,眉骨太陽因為酸疼,當作芎歸補血湯主之,當歸養(yǎng)榮湯主之,除風益損湯主之,滋陰地黃丸主之。諸有熱者,加黃芩;婦人產(chǎn)漏者,加阿膠;脾胃不諧,惡心不進食者,加生姜,復其血,使有所養(yǎng)則愈。然要忌咸物。宣明五氣篇又曰∶咸走血。血病無多食咸,是忌。
□
東垣李明之曰∶諸斑疹皆從寒水逆流而作也。子以初生也,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呼吸者,陽也,而動作生焉。饑食母血,渴飲母血。飲食者,陰也,而形質(zhì)生焉。陰具陽足,十月而降,口中惡血,因啼即下,卻歸男子生精之所,女子結(jié)胎之處。命宗所謂玄牝玄關(guān)者也。此血僻伏而不時發(fā),或因乳食內(nèi)傷,或因濕熱下溜,營氣不從,逆于肉理,所僻伏者,乃為所發(fā)。初則膀胱壬水夾脊逆流,而克小腸丙火,故頸項以上先見也,次則腎經(jīng)癸水又克心火,故胸腹已上次見也,終則二火熾盛反制寒水,故胸腹以下后見也。至此則五臟六腑皆疾也。七日齊,七日盛,七日謝,三七二十一日而愈者,為火數(shù)故也。愈后或有病疽病瘡者,是皆余毒尚在不去者。今其病目者亦然。所害者與風熱不制之病稍同而異,總以羚羊角散主之。便不硬者,減硝黃。未滿二十一日而病作者,消毒化斑湯主之。此藥功非濁能于目,蓋專于 者之藥也。不問初起已著,服之便令消化,稀者則不復出,方隨四時加減。
□
衛(wèi)氣少而寒氣乘之也,元氣微而飲食傷之也。外乘內(nèi)傷,釀而成之也。父母以其純陽耶,故深冬不為裳;父母以其惡風那,故盛夏不解衣;父母以其數(shù)饑耶,故飼后強食之;父母以其或渴耶,故乳后更飲之。有愚戇而為父母者,又不審其寒暑飲食也,故寒而不為暖,暑而不能涼,飲而不至渴,食而不及饑。而小兒幽玄銜默,抱疾而不能自言,故外乘內(nèi)傷,因循積漸,釀而成疳也?识尊嚕扯,腹脹下利,作嘶嘶聲;日遠不治,遂生目病。其病生翳,睫閉不能開,眵淚如糊,久而膿流,竟枯兩目。何則?為陽氣下走也,為陰氣反上也。治法當如陰陽應象大論曰∶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fā)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各遠其原,不反其常,是其治也。當作升陽降陰之劑,茯苓瀉濕湯主之,升麻龍膽草飲子主之。此藥非專于目,并治以上數(shù)證。然勿后,后則危也。為父母者其審諸。
左寸脈洪數(shù),心火炎上也,關(guān)弦而洪,肝火盛也。右寸脈關(guān)脈俱弦而洪,肝木挾相火之勢,而先侮所不勝之金,而制己所勝之土也。尺脈微弱,腎水不升,而火在上。尺脈洪數(shù),為相火邪火上炎,挾肝木之邪而爍目也。
經(jīng)曰∶目得血而能視。故血為目之主,血病則目病,血凝則目脹,血少則目澀,血熱則目腫。
所以古人治目,惟取神庭、上星、囟會、前頂、百會。血之翳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已,昧者可使立明,腫者可使立消。令人亦有去血之法,惟可施于暴熱暴腫,又不宜以為法之常也。
何則?令人多是七情之郁火,氣血之耗損,故去血太多,而目愈槁,無所滋榮,病益熾矣,所以彌年不愈,終久失明也。為今治者,只以活血涼血為上策,而滋陰降火以收功。此蓋治目之大綱,固無所損而必可以收十全之功,醫(yī)者不可以不審也。
□
劉河間曰∶世人視目之病,而不知病之理,豈知目病悉因于火而為病乎?何以言之?白輪變赤,火乘肺也;瞼皮赤腫,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腎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
善治火者一句了。故《內(nèi)經(jīng)》曰∶熱勝則腫。凡目暴赤腫起,羞明隱澀,淚出不止,暴翳目蒙,皆火熱之所為也。治火之法,藥用咸寒,吐之下之,可使立愈。甫按目病屬火,固其理也。病之始起,可以峻用寒涼。或兼七情郁滯,氣血停凝,以致熱壅而為目病者,則當于苦寒劑中而加之以辛溫之藥而發(fā)散之,導滯開郁,而氣血風火豈不從而發(fā)散者乎?甫故曰散熱為要,亦表里之意也,備于下云。
□
河間曰∶在腑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為里,當養(yǎng)血安神。如暴病昏澀,翳膜眵淚,斑熱入眼,皆表病風熱,宜表散以去之。如久病昏弱,不欲視物,內(nèi)障見黑,花瞳散皆里也。血少神勞,腎虛也,宜補養(yǎng)以安神。除風散熱者,瀉青丸主之。養(yǎng)血安神者,定志丸主之。婦人,熟地丸主之。有體肥氣盛,風熱上行,眼目昏澀,槐子散主之。有因目疾服藥過多,致?lián)p氣血,久之眼漸昏弱,乍明乍暗,不能視物,此則失血之驗也。熟干地黃清氣,定志丸相須而養(yǎng)之;蛴幸曃锊幻鳎姾诨ㄖ畷。而反閉之,此風邪內(nèi)滿,常有不測之疾也。
□
《明醫(yī)雜著》眼痛赤腫,古方用藥不同,當分內(nèi)外。在內(nèi)湯散用苦寒辛涼之藥以瀉其火,在外點洗則用辛熱辛涼之藥以散其邪。故點藥莫要于冰片,而冰片大辛熱,以其辛性急,故借以拔出火邪,而散其熱氣。古方用燒酒洗目,或用干姜末、生姜汁點眼者,皆此意也。蓋火眼是火邪上攻于目,故內(nèi)治用苦寒藥治其本也。然火邪既客于目,從內(nèi)出外,若外用寒涼以阻逆,則郁火內(nèi)攻不得散矣。故點藥用辛熱,而洗眼用熱湯,是火郁即發(fā)之,因而散之,從治法也。世人不知冰片為劫藥,而誤認為寒,常用點眼,遂至積熱入目,而漸昏暗翳障。故云∶眼不點不瞎者此也。又不知外治寒涼,而妄將冷水冷物冷藥挹法,當致昏暗者有之。
目病發(fā)率腫,兩瞼如桃,合而為一,痛不可忍者,宜用防風通圣散下之立愈。
實熱上沖而痛,黃連瀉火,當歸補血,心煩加梔子,便秘加大黃,久病目昏當用八珍湯,加羌活、防風、甘、菊佐之,不可服寒涼之藥。肥人風熱上壅目痛,防風、羌活、荊芥、酒芩以散濕熱。
瘦人血少血熱,用養(yǎng)血涼血藥,少加風藥,宜生地四物湯,芩、連、荊芥、菊花、防風之類。
勞役飲食不節(jié),內(nèi)障昏暗,蔓荊子湯。
□
瞳子散大,由食辛熱之物太甚故也。所謂辛主散熱,則助火上乘于腦中,故精散,而視物亦散大也。夫睛明,所以視萬物者也,令視物不真則精衰矣。蓋火之與氣,勢不兩立。故經(jīng)曰∶壯火食氣,壯火散氣。手少陰、足厥陰所主,風熱連目系,邪入中人,各從其類,故循此道而攻。頭目腫悶,瞳子散大,皆血虛陰弱故也,當除風熱,涼血益血,以收耗散之氣則愈矣。
□
拳毛倒睫之病,為脾受木邪風火糜害,故兩瞼受傷,外緩內(nèi)急之所致也。蓋內(nèi)復熱致陰氣外行,當去內(nèi)熱并火邪。眼皮內(nèi)緩則睫不倒,拳毛立出,翳膜立退。治用手法,掉出內(nèi)瞼向外,以三棱去血,左手爪甲迎其針鋒立愈。
□
目眶歲久赤爛,俗名為赤瞎是也。當以三棱針刺目眶外,以瀉濕熱而愈。
□
能遠視,不能近視,陽氣有余,陰氣不足也,乃血虛氣盛。蓋血虛氣盛者,火有余,元氣不足也;馂樵獨庵\,元氣來也,徐而和,細細如絲;邪氣來也,緊而強,如巨川之水不可遏也。海藏云∶目能遠視,責其有火;不能近視,責其無水。宜東垣地芝丸主之。
□
能近視,不能遠視者,陽氣不足,陰氣有余也,氣虛而血盛也。血盛者,陰火有余,氣虛者,氣弱也。海藏云∶目能近視,責其有水;不能遠視,責其無火。東垣定志丸主之。
□
目痛赤脈,從上而下者,太陽也;從下而上者,陽明也;從外 走內(nèi)者,少陽也。太陽病宜溫之散之,陽明病宜下之寒之,少陽病宜和解之。子和治一子,年十余歲,目赤多淚,眾工無效。戴人見之曰∶此子目病得之母腹中被驚。其父曰∶孕時在臨清被兵恐。戴人令服瓜蒂散加郁金,上涌下瀉,各去涎沫數(shù)升。人皆嘆之。其母亦曰∶兒腹中無病,何以吐瀉如此?至明日,其目輝然爽明安善。趙君玉目暴赤腫,點洗不退,偶思戴人有言曰∶凡病在上者,皆宜吐,乃以茶調(diào)散涌之,一涌而目愈。君玉嘆曰∶法之妙,其效如此,乃知法不遠人,人自遠法也。
孫真人在仁廟朝,治衛(wèi)才人患眼疼。眾醫(yī)不能療,或用寒藥,或用補藥,加之臟腑不安,上召孫。孫曰∶臣非眼科,乞不全責于臣。降旨有功無過。孫乃診之,肝脈弦滑,非壅熱也。
乃才人年壯血盛,肝血并不通,遂問宮人,月經(jīng)已三月不通矣。遂用通經(jīng)藥,經(jīng)既通,不日目疾愈。上賜孫三十萬緡。宮人謠曰∶神醫(yī)不來,雙睛難開。
子和嘗自病目,或腫或翳,羞明隱澀,百余日不愈。忽眼科張仲安云∶宜刺上星、百會、攢竹、絲空諸穴上血出,及以草莖內(nèi)兩鼻中出血約升許,來日愈大半,三日平復如故。此則血實宜破之之法也。
芍藥清肝散 治眵多 ,緊澀羞明,赤脈貫睛,臟腑秘結(jié)。
白術(shù) 甘草 川芎 防風 荊芥 桔梗 羌活 芍藥 柴胡 前胡 薄荷 黃芩 山梔 知母(各五分) 滑石 石膏 大黃 芒硝(各八分)
水二盞煎一盞,食后熱服。
洗肝散 治風毒上攻,暴作目腫,痛澀難開,眵淚不絕。
川當歸 羌活 薄荷 梔子 芎 生地黃 防風 大黃 龍膽草 甘草(各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diào)服。
平肝散 治迎風冷淚。
川芎 當歸 赤芍藥 防風 荊芥 柴胡 羌活 蟬蛻 菊花 蔓荊子 白芷(各五分)生地黃 膽草(各八分) 夏枯草(一錢) 甘草(三分)
上水二盞,煎一盞,去渣,加酒一杯同服。
洗心散 治心經(jīng)積熱,四 赤澀痛淚。
黃連 生地黃(各一錢) 菊花 當歸(各八分) 木通 梔子(各七分) 甘草(四分)
水二盞,煎一盞,食后溫服。
防風通圣散 治時行暴熱,風腫火眼,腫痛難開,或頭面俱腫。
防風 荊芥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麻黃 薄荷 桔梗 黃芩 梔子 石膏 白術(shù) 連翹 大黃 樸硝(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二盞煎,食遠溫服。
涼膈散 治膈上積熱攻頭,目腫痛赤澀。
黃芩 梔子 薄荷 甘草 大黃 連翹 樸硝(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diào)下,食遠服。
明目流氣飲 治肝經(jīng)虛邪,風熱上攻,眼目昏花,當風多淚,怕日羞明,赤澀難開,或生翳障,倒睫拳毛,眼弦赤爛。及婦人風暴赤眼,包 黑應,作眼疾,皆效。
大黃 川芎 大力子(炒) 菊花 防風 細辛 白蒺藜(炒去刺) 梔子 黃芩 玄參 蔓荊子 草決明(炒) 荊芥 木賊 蒼術(shù)(各等分) 甘草
上為末,每服二錢,臥時飲湯或酒下。
蟬花無比散 治大人小兒遠年近日,一切風眼氣眼,攻注昏暗,瞼生風粟,或痛或癢,漸生翳膜,或久患頭風,牽搐兩目,漸漸細小眼眶赤爛,并宜治之。若常服此,祛風退翳明目。
蛇蛻(炒,一兩) 蟬蛻(去頭翅,一兩) 羌活 當歸 石決明(鹽水煮一時) 川芎(各二兩)白蒺藜(炒去刺,八兩) 蒼術(shù) 防風 芍藥 茯苓 甘草(各三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食后米泔調(diào)服。
還陰救苦湯 治目久病,白睛微變青色,黑睛稍帶白色,黑白之間赤如帶,謂之包輪紅。視物不明,昏如霧露中,睛面高低不平,其色如死,甚不光澤,口干舌苦,眵多羞澀,上焦有熱。
升麻 蒼術(shù) 甘草 知母 防風 羌活 川芎(各半兩) 柴胡 細辛(二錢) 本(酒洗,四錢) 紅花(一錢) 桔梗(半兩) 黃連 黃芩 黃柏 歸尾(各七錢) 連翹 生地黃 膽草(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六錢,水二盞煎一盞,熱服。
菊花決明散 治風熱毒攻,卒生翳膜,赤脈貫睛,羞明多淚,漸成內(nèi)障,暴發(fā)客熱,并宜服之。
草決明(炒) 石決明(制) 羌活 甘菊花 蔓荊子 川芎 黃芩 木賊 石膏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連末服。
(東垣)當歸龍膽湯 治眼中白翳。
防風 石膏 柴胡 羌活 五味子 升麻(各三分) 甘草 黃連 黃 (各五分) 黃芩(酒炒)黃柏(炒) 芍藥 龍膽草(酒洗) 歸身(各八分)
上水二盞煎一盞,去渣入酒杯,余熱服。
瀉熱黃連湯 治內(nèi)障,眵淚 。
黃連(酒炒) 黃芩(酒炒) 生地黃(酒洗) 龍膽草(酒洗。各一兩) 柴胡 升麻(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午后熱服。
萬應蟬花散 治一切眼疾,眵多怕日,上焦邪熱。
蟬蛻 蛇蛻(各三錢) 川芎 防風 羌活炙 甘草 蒼術(shù) 赤芍藥 當歸 白茯苓(各一兩)石決明(制,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臨臥米飲調(diào)下。
無比蔓荊子湯 治眼棱緊急,以致倒睫拳毛,損睛生翳,及上下瞼 赤爛,羞澀難開,眵淚稠粘。
蔓荊子 當歸 葛根 防風(各五分) 人參 黃 (各一錢) 細辛 甘草(各三分) 黃連 柴胡(各一錢)
水二盞,煎一盞,食遠熱服。
助陽活血湯 治眼睫無力,常欲垂閉,或痛或昏。
黃 (蜜炙) 甘草(水浸炙) 當歸(酒洗。各五分) 白芷(四分) 蔓荊子(炒) 防風 升麻(酒洗。各五分) 柴胡(七分)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一鐘,食遠稍熱服。
當歸養(yǎng)榮湯 治眼珠痛甚,血少枯澀。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 防風 白芷 羌活(各八分)
上水二盞煎一盞,食后熱服。
羌活勝風湯 治眵多 躁,緊澀羞明,赤脈貫睛,頭痛鼻塞,腫脹涕淚,腦顛沉重,眉骨酸痛,外翳如云霧絲縷,秤星螺蓋。
白術(shù) 枳殼 羌活 川芎 白芷 獨活 防風 前胡 桔梗 薄荷葉 荊芥穗 甘草 柴胡 黃芩(酒洗。各五分)
水二盞煎一盞,熱服。
柴胡復明湯 治一切風熱,赤澀多淚,疼痛翳陷。
本 蔓荊子 川芎 白芍藥 羌活 獨活 白芷 柴胡 炙甘草 五味子 薄荷葉 桔梗 蒼術(shù)(米泔浸) 茯苓 黃芩(酒洗。各五分)
上水二盞,煎一盞,食后溫服。
沖和養(yǎng)胃湯 治內(nèi)障初起,視覺微昏,空中有黑花,神水變淡綠色,次則視歧,睹一成二。
柴胡 白茯苓 當歸(各八分) 五味子(九粒) 白芍藥 黃 羌活炙 甘草 防風(各五分) 人參 白術(shù) 升麻 干葛(各一錢) 干姜
上水三盞煎二盞,入黃芩、黃連各一錢,苒煎一盞,食后稍熱服。
梔子勝奇散 治一切赤脈縷睛,風熱痛癢, 肉攀睛,眵多淚澀,羞明怕日。
蟬蛻 草決明 川芎 荊芥穗 蒺藜 谷精草 菊花 防風 羌活 密蒙花 甘草 蔓荊子 木賊 山梔子 黃芩(等分)
上制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臥時,熱茶調(diào)下。
龍膽草散 治上焦風熱,目赤羞明,近風多淚, 肉攀睛,瘀肉隱痛,并皆治之。
川芎 香附子(四兩) 龍膽草 甘草 草決明(炒) 木賊 凈菊花(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麥門冬薄荷湯加砂糖一匙同調(diào),食后臨臥服。
瀉白散 治風熱翳膜血筋,一切肺熱外障。
黃芩 梔子 當歸 生地黃 赤芍藥(各等分)
每服三錢,為散為湯任服。
蟬花散 治一切內(nèi)外障。
蟬花 谷精草 白蒺藜 菊花 密蒙花 防風 羌活 黃芩 梔子 甘草 川芎 木賊 草決明 蔓荊子 荊芥穗(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清茶或荊芥湯調(diào)下,食后臨臥服。
甘州枸杞子(肥者,二升,搗碎絹袋盛之,內(nèi)一斗酒中浸,封固密,三七日后,每朝夕飲之,任情勿醉) 豬肝(炙熟薄切,以花椒鹽醬蘸食之,用前枸杞酒壓之,只飲二三杯勿醉)
竹葉瀉肝湯 治眼目癮澀,稍覺 ,視物不明,內(nèi) 開竅如針孔,按之稍痛,浸浸膿出。
柴胡 梔子 羌活 升麻 炙甘草 赤芍藥 草決明 澤瀉 白茯苓(各五分) 車前子 黃芩 黃連 大黃(酒洗。各七分) 青竹葉(十片)
上水二盞煎一盞,食后稍熱服。
光明夜靈散 治目至夜便昏,雖有燈月,亦不能視。
石決明( 復煮) 夜明砂(另研。各二錢) 豬肝(一兩生用,如不食豬,以白羯羊肝代之亦可)
上二味和勻,以竹刀切肝作二片,以藥鋪一片,以一片合之,用皮紙包住,又用麻皮纏定,勿令藥出,淘米泔水一大碗,貯瓷罐內(nèi),不犯鐵器,入肝藥于中煮至小半碗,臨臥連肝藥并汁服盡。
明目細辛湯 治兩目發(fā)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風,惡燈火,多眵隱澀,鼻塞流涕,津唾稠粘,大便微硬。
麻黃 羌活 防風 本 川芎 細辛 白茯苓 蔓荊子 荊芥穗(各四分) 歸尾 生地黃(酒洗。各八分) 花椒(七粒)
上水二盞,煎八分,食后臨臥稍熱服。
神效明目湯 治眼棱緊急,拳毛倒睫,兩瞼赤爛,疼痛昏澀,夜則難開,眵淚滿眼。
干葛 黃連 黃芩(各五分) 蔓荊子 防風 甘草(各四分) 細辛(三分)
水盞半,蔥一根,煎七分,臨臥稍熱服。
補肝散 治肝風內(nèi)障,不痛不癢,眼前常見五色黃白黑赤花,或視一物二形難辨。
羚羊角 防風(各二兩) 羌活 人參 車前子 白茯苓 細辛 玄參 黃芩(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
明目清涼飲 治一切熱眼痛淚羞明。
當歸 川芎 黃連 赤芍藥 防風 荊芥 蔓荊子 連翹 生地黃 柴胡 膽草(各六分)
桔梗 蟬蛻 薄荷 甘草(各三分)
水二盞煎一盞,食后臨臥服。
瀉脾散 治眼目腫痛如桃,蓋是脾經(jīng)濕熱壅郁,上攻于目,以致瞼皮腫脹,內(nèi)搓目睛,宜服一貼即愈。
蒼術(shù) 枳殼 赤芍藥 歸尾 川芎 黃連 柴胡 香附子 甘草(各五分) 大黃(二錢)樸硝(一錢)
上水。一盞煎一盞,內(nèi)硝黃再煎二三沸,半饑溫服。
(東垣)試效方 治腦痛瞳子散大。
熟地黃(八錢) 生地黃 當歸身 黃柏 茺蔚子(炒研) 柴胡(各半兩) 芍藥(一兩二錢)川芎 防風(酒洗) 知母(各三錢) 牡丹皮 寒水石 丹參(各二錢) 羌活 黑附子(童便入鹽煮熟,去皮臍,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每服七十丸,白湯下,隨以物壓之,忌多語。
密蒙花散 治小兒痘疹,及諸熱毒害眼。
密蒙花(一錢半) 青葙子(一錢) 決明子(炒) 車前子(炒。各五分)
上為末,羊肝一片,破開摻藥在內(nèi),仍合之,濕紙數(shù)層包裹,灰火煨熟,空心食之。
二草散 治小兒疳眼疼,并赤眼腫痛。
甘草 龍膽草 當歸(各一錢) 細辛(凈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蓋煎五分,食后入砂糖三匙,溫和服。又三黃丸亦治疳眼,每日服一次為佳。
合明散 治小兒雀目,至夜不見物。
石決明 夜明砂 蛤粉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三歲者每服五分,煮豬肝汁,辰后調(diào)服。
(謙甫)還睛散 治翳膜遮睛,昏澀淚出,瘀血 肉攀睛。
川芎 龍膽草 草決明 石決明 荊芥穗 甘菊花 茺蔚子 楮實子 白茯苓(各一兩)甘草 木賊 白蒺藜(各七錢。炒) 川椒(去子炒出汗,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茶清調(diào)下,日三服,忌一切雞魚濃味及蕎麥面熱物。
雀目方 治大人小兒雀目,蒼術(shù)末每服一錢,用羊子肝一個,竹刀批破,摻藥在內(nèi),麻繩纏定,以粟米泔水一大碗煮熟,令患眼對瓶口熏之,藥氣少溫即吃之,如此三五次必效。
簡要補肝散 治肝虛目痛,冷淚不止,怕日羞明。
夏枯草(七錢) 香附子(童便浸透,洗凈搗碎,曬干再研為末,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臘茶調(diào)下。
上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尤甚者神效。或有點上苦寒眼藥則痛甚者,亦神效。蓋目珠連目本,目本又名目系,屬厥陰之經(jīng)。夜甚及點苦寒藥反甚者,夜與寒并陰故也。丹溪云∶夏枯草有補養(yǎng)厥陰血脈之功,其草三月開花,遇夏即枯,蓋稟純陽之氣也。至哉斯言!故治厥陰目痛如神者,以陽治陰也。予嘗治目珠痛,及連眉棱骨痛,并頭半邊腫痛,遇夜則反甚,用黃連膏子點上,則又大痛,百藥不效。灸厥陰少陽則痛隨止半月,又灸又止者月余。遂以夏枯草二兩、香附子二兩、甘草四錢,同為細末,清茶調(diào)下一錢半,須臾減痛大半,至四五日良愈。又男子年六十,亦目珠連眉棱骨痛,夜甚,用苦寒藥點亦甚,與前證皆同,但有白翳二點在黑目及外,是為異耳。藥皆不效,亦以此藥應手而愈。
羚羊角飲 治綠翳內(nèi)障,頭旋痛,眼內(nèi)痛澀。
羚羊角 防風 知母 人參 白茯苓 玄參 桔梗(各半兩) 細辛 黃芩 車前子(各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水煎溫服。
羚羊角湯 治清翳內(nèi)障,勞倦頭旋,腦疼目痛。
羚羊角 人參 玄參 地骨皮 羌活 車前子(去沙隔紙炒。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煎食后下。
保命拈痛散 治目痛并頭額俱痛,兩目赤腫,時見黑花,脈弦,欲作內(nèi)障,得之于饑飽勞倦。
柴胡 甘草 天花粉 當歸 生地黃(各一兩) 黃芩(二兩,酒浸,半炒半曬)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一片、棗一枚,煎八分,稍熱服。
本事菊花散 治肝腎風毒上沖眼痛。
甘菊花 牛蒡子(炒) 防風(各二兩) 甘草 白蒺藜(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熟水調(diào)下,食后臨臥服。
防風飲子 治拳毛倒睫。
人參 黃 炙甘草 當歸(各八分) 防風 葛根(五分) 細辛 蔓荊子(各三分)
上水盞半煎七分,食后溫服,避風寒。
八味還睛散 治肝肺相傳,停留風熱,翳膜遮睛,痛澀眵淚。
白蒺藜(炒去刺) 防風 甘草 木賊 山梔仁(各七錢) 草決明(一兩,炒) 青葙子(二錢半炒) 蟬蛻(二錢,去土)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麥門冬煎湯調(diào)服。
經(jīng)效散 治眼因撞刺生翳,疼痛無時,經(jīng)久不安,復被物擊,兼為風熱所攻,轉(zhuǎn)加痛楚,不能見物。
大黃 當歸 赤芍藥(各一錢) 柴胡 甘草 連翹(各五分) 犀角(八分,鎊末)
上除犀角在外,水盞半煎七分,去渣入犀角末,和勻,食后溫服。
車前子散 治肝經(jīng)積熱上攻眼目,順逆生翳,血貫瞳人,羞明多淚。
車前子 草決明 菊花 密蒙花 羌活 甘草 黃芩 龍膽草 白蒺藜(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后米飲調(diào)下。
四物龍膽湯 治目痛暴作云翳,疼不可忍。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生地黃(各一錢) 龍膽草 防風 防己 羌活(各七分)
上水二盞煎一盞,食后溫服。
桑白皮散 治風氣壅塞,熱毒上攻,睛白腫脹,日夜疼痛,心煩氣喘,悶躁不安。
桑白皮 杏仁(去皮尖) 玄參 枳殼 升麻 旋復花 防風 赤芍藥 黃芩 甘草甘菊花 甜葶藶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溫服。
(東垣)清神益氣湯 治因脾胃虛弱之人,誤服洗肝散,或服寒涼過多,而目愈病者宜此。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各一錢) 炙甘草 麥門冬 五味子(各五分) 蒼術(shù) 陳皮 升麻 芍藥 防風 黃柏 青皮(各六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一盞服。
開明散 治風毒攻眼,朦澀膜脹通用。
白蒺藜(炒去刺) 防風 羌活 川芎 天麻 茯苓 蟬蛻(各五分) 蒼術(shù)(童便浸一宿用) 細辛 荊芥 茺蔚子 甘草(各三分) 甘菊(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鹽一點,食后沸湯調(diào)下。
(宣明)石膏羌活散 治久患雙目不睹光明,遠近內(nèi)外氣障風昏,倒睫拳毛,一切眼疾。
羌活 密蒙花 木賊 白芷 干菜子 蒼術(shù) 細辛 麻子 川芎 荊芥穗 甘菊花 石膏 黃芩 本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二錢,食后臨臥用蜜湯調(diào)下,或茶清亦可。日進三服,二十日后,大有神效。
麥門冬湯 治血貫瞳人,疼痛昏澀,及轆轤轉(zhuǎn)關(guān)外障。
麥門冬(去心) 細辛 枯黃芩(酒洗) 桔梗 玄參(各八分) 大黃 芒硝(各五分)
上水二盞煎一盞,去渣內(nèi)芒硝化清,食后溫服。
煎胡犀角湯 治傷寒熱后,兩目昏暗,或生浮翳。
前胡 犀角屑 蔓荊子 青葙子(隔紙炒) 防風 梔子仁 麥門冬(去心) 生地黃(酒洗)菊花 羌活 決明子(炒) 車前子(微炒) 細辛 甘草(炙) 黃 (各五分)
上水二盞煎八分,食后溫服。
甘菊湯 治內(nèi)外翳障,一切眼疾。
甘菊花 升麻 旋復花 石決明 芎 大黃(酒蒸) 羌活 地骨皮 石膏 木賊 青葙子 車前子 黃芩 防風 梔子 草決明(炒) 荊芥穗 甘草 黃連(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盞半,入蜜少許,同煎八分,去渣,食后臨臥溫服。
(東垣)萬壽地芝丸 治目不能遠視能近視,此亦防近視。
生地黃(四兩) 天門冬(去心,四兩) 枳殼(麩炒) 甘菊花(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溫酒茶清任下。
(東垣)定志丸 治目不能近視,反能遠視。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朱砂為衣。米飲下十丸至二十丸。
明目羊肝丸 治肝虛風熱,冷淚赤澀,內(nèi)外障眼。
黃連(三兩) 家菊花 石決明( ) 熟地黃 龍膽草 當歸 麥門冬 枸杞子 牛膝 防風 羌活 黃柏 人參 柴胡 青鹽(各八錢) 肉桂(四錢) 羯羊肝(一具,烙干為末)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丸,溫水下。
黃連羊肝丸 治前證。只用黃連一味,同羊肝為丸服。
還睛丸 治男子婦人風毒上攻,眼目腫痛,怕日羞明,多饒眵疾,隱澀難開,臉 紅爛,瘀血侵睛,或患暴赤痛不可忍并效。又治偏正頭風頭痛,頭目眩運,皆有奇效。
白術(shù) 菟絲子 青葙子 防風 羌活 白蒺藜(炒去刺) 密蒙花 木賊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白湯吞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還睛補肝丸 治肝虛目暗,中風淚下。
白術(shù) 細辛 芎 決明子(微炒) 人參 羌活 當歸 白茯苓 苦參 防風 官桂 地骨皮 玄參 黃芩 五味子 車前子(微炒) 菊花 青葙子 甘草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不拘時,米飲送下。
決明丸 治風熱內(nèi)攻,外受風邪,昏痛不能視物。
草決明 細辛 青葙子 白蒺藜(炒去刺) 茺蔚子 芎 獨活 羚羊角(鎊) 升麻 防風 玄參 枸杞子 黃連 菊花(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淡竹葉煎湯送下。
決明益陰丸 治目畏日惡火,沙澀難開,眵淚且多,久病皆治。
羌活 獨活(俱酒洗,各半兩) 黃連(一兩) 歸尾(酒洗) 石決明( ) 草決明(炒)防風(各半兩) 黃芩(酒炒,一兩) 甘草(半兩)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茶清下。
開明丸 治年深日久,翳障昏朦,寂無所見,一切目疾。
熟地黃(二兩,酒浸搗) 細辛(一兩) 杏仁(去皮尖炒,半兩) 車前子 麥門冬 蘇仁 菟絲子 地膚子 茺蔚子 枸杞子 草決明 五味子 防風 澤瀉 黃芩(各一兩) 官桂 青葙子 北葶藶(各半兩) 羊肝(一具,須用白者,將肝薄切,瓦上焙干為末,或用煮熟研爛為泥,和藥稠者以蜜清之)
上為細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熱水下,日二服,忌辛熱。
夜光丸(一名雙美丸) 治眼目昏暗諸疾,兼退翳膜。
川椒(去閉目并合口者,炒出汗,一斤半,搗取凈末一斤) 甘菊花(取末,一斤)
上和勻,取肥地黃十五斤,搗取汁八九升許,將前藥末拌浸令勻,曝稍干入盤中,攤曝三四日,取干濕得所,勿令大燥,入煉蜜二斤同搗,千杵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服二次,熟湯下。久久服之,目能夜視,發(fā)白再黑,通神強志,延年益壽。一方用熟地黃二兩,浸酒丸蒸九曝。食后細嚼,飲湯茶清任下。
石斛夜明丸 治神水散大,昏如霧露,眼前黑花,睹物成二,久則光不收斂,及內(nèi)障神水淡白綠色。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人參 白茯苓 熟地黃(酒洗) 生地黃(酒洗。各一兩) 川芎 甘草(炙) 枳殼(麩炒) 羚羊角(鎊) 青葙子(微炒) 五味子(炒。各半兩)菟絲子(制) 家菊花 杏仁 干山藥 甘州枸杞子 牛膝(酒洗。各七錢) 白蒺藜(炒去刺)肉蓯蓉(酒洗去鱗炙) 石斛(酒洗。各半兩) 黃連(酒炒) 草決明(炒。各一兩) 犀角(鎊,半兩) 防風(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通氣利中丸 治眵多 ,緊澀羞明,赤脈貫睛,臟腑秘結(jié)。
白術(shù)(炒,一兩) 白芷 羌活 黃芩(酒洗) 滑石(飛) 牽牛(取末。各半兩) 大黃(酒蒸,二兩半)
上除滑石、牽牛,余共為末,滴水和丸,梧桐子大。臨睡茶湯送下三十丸至百丸。
黃連天花粉丸 治同前。
黃連(酒炒) 天花粉 家菊花 川芎 薄荷葉 連翹(各半兩) 黃芩 梔子(炒。各四兩)黃柏(酒炒,六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食后臨睡茶湯下。
錦鳩丸 治肝經(jīng)不足,風邪內(nèi)乘,上攻目暗,淚出羞明,隱澀癢痛,瞻視茫茫,多見黑花,或生翳膜并治。
防風 甘菊花(各三兩) 牡蠣 黃連 白蒺藜 細辛 草決明 蘇仁 瞿麥 白茯苓(各二兩)蔓荊子(二升,淘凈,絹袋盛飯上蒸一時,取出搗爛曬干) 斑鳩(一只,去毛腸嘴爪,用武火連骨炙干) 羯羊肝(一具,批片,火炙焦燥)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臨臥溫酒白湯任下,日三次。如久患外障,服藥未效,加至五十丸必效。
千金磁石丸 升降水火,明眼目,益心腎。
磁石(燒紅淬酒中,以碎散為度,研至無聲,二兩) 朱砂(一兩,另研) 神曲(炒,二兩) 沉香(五錢)
上為細末,別用生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磁石法水入腎,朱砂法火入心,沉香佐之,是則升降水火。
補胃丸 治腎氣不足,眼目昏暗,瞳人不合,漸成內(nèi)障。
五味子(炒) 熟地黃(酒洗焙) 枸杞子 楮實子(炒) 覆盆子(酒浸) 肉蓯蓉(酒浸焙)車前子 石斛(各一兩) 青鹽 沉香(另研。各半兩) 磁石( 紅醋淬水飛過) 菟絲子(酒制。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悟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加減駐景丸 治肝腎不足,目視KT KT 。
車前子(微炒) 當歸 熟地黃(酒洗。各五兩) 川椒(炒。各一兩) 楮實子 五味子 枸杞子 菟絲子(制。各四兩)
上為細末,蜜水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神芎丸 治內(nèi)熱火眼赤腫,或白睛黃色。(方見積熱門。)
撥云退翳丸 治一切內(nèi)外障膜遮睛昏暗,大效。
草決明(炒) 蔓荊子(炒) 薄荷葉 枳實 甘草 白蒺藜(炒去刺) 甘菊花 荊芥穗 川芎 木賊 羌活 當歸(各兩半) 蟬蛻 蛇蛻(各半兩) 地骨皮 密蒙花 天花粉 黃連(各一兩) 川椒(去目,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食后臨臥,日進三服,細嚼米飲下。
(東垣)益陰胃氣丸 專治腎水不能制火目疾。此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熟地黃(酒洗) 生地黃(各三兩) 牡丹皮 澤瀉 當歸 山茱萸 茯苓 柴胡 五味子 干山藥(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辰砂末為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東垣)滋陰地黃丸 治血少神勞腎虛,眼目昏暗。
黃連(一兩) 黃芩 當歸身 熟地黃(各七錢) 生地黃(酒洗,一兩半) 五味子 人參 炙甘草(各三錢) 地骨皮 天門冬 柴胡 枳殼(各二錢)
上為細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臨臥茶清下,日三服。
觀音丸 治內(nèi)外翳障失明,或欲結(jié)青光內(nèi)障,或赤脈疼痛皆治。
血竭 熊膽(研。各二錢) 人參(半兩) 蛇蛻(皂角水洗,瓦上焙燥) 木賊(童便浸)蒼術(shù)(制) 威靈仙(各二錢) 黃連 地骨皮 蔓荊子 茺蔚子 車前子 川芎 當歸 羌活 蟬蛻石決明 蠶蛻紙(二十幅,炒焦)
上為細末,用羯羊肝一具,擂碎去筋膜,將肝慢火煮半生熟,和藥同搗,用粟米粉調(diào)肝汁煮糊,搗藥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后溫米飲下,日二次。
墜翳丸 治年深眼疾,及白翳大者。
人參 當歸(各一錢) 赤芍藥 白蒺藜(炒去刺) 川芎 細辛 旋復花 五味子(各二錢)荊芥 黃芩 防風 柴胡 羌活(各三錢) 黃連 知母 木賊(各二錢) 甘菊花(一錢) 甘草(三錢。以上銼曬干為末,不用火焙,然后入后藥內(nèi)) 磁石( 淬,三錢) 石膏(三錢) 珍珠(一錢) 麝香(一字) 琥珀(二錢) 石決明(一枚,生用) 硼砂(二錢半)
上為細末,入前藥一處,用粳米糊丸,如龍眼大,朱砂為衣,取日氣陰干。臨臥及食后細嚼三丸,白湯送下,或淡鹽棗湯皆可下。
磁石丸 治雷頭風變內(nèi)障。
磁石( 醋淬) 五味子 干姜 牡丹皮 玄參(各一兩) 附子(制,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茶湯或鹽湯任下。
羌活退翳丸(一名地黃丸) 治內(nèi)障右眼小 青白翳,大 微顯白翳,腦痛瞳人散大,上熱,大便澀,小便如常,日昧天陰則昏盲不能視。
熟地黃 生地黃(酒洗) 黃柏(酒炒) 當歸(酒洗) 茺蔚子 丹參(各半兩) 黑附子(炮)寒水石 赤芍藥 防己(酒制。各一錢) 知母(鹽水炒) 牡丹皮 羌活 川芎(各三錢)柴胡(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如消食未盡,候饑時服之,忌語言,隨后以食壓之。東垣云∶翳在大 ,加葛根升麻,翳在小 ,加柴胡羌活是也。
嚴電丸 治男婦肝腎久虛,風熱壅目,并宜服之。
川芎 防風 甘松 細辛 杏仁 香附子 甘菊花 蒼術(shù)(泔浸) 枸杞子 荊芥 蟬蛻 赤芍藥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白湯送下。
三花五子丸 治五臟風熱上攻,肝虛頭痛,眼見飛花,或生翳障,并宜服之。
密蒙花 旋復花 甘菊花 草決明(炒) 石決明( ) 枸杞子 地膚子(炒) 菟絲子(酒蒸)大力子(炒)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麥門冬湯下。
固本還睛丸 治遠年一切目疾,內(nèi)外翳障遮睛,風弦爛眼,及老弱昏眼多眵,迎風冷淚,視物昏花并治。
天門冬(去心酒浸,搗爛如泥) 麥門冬(去心焙干另研) 山藥(一兩半) 熟地黃(酒洗煮爛搗如泥,不犯鐵器,三兩) 人參(二兩半) 白茯苓 枸杞子(各一兩半) 川牛膝(酒洗) 石斛 草決明(微炒) 杏仁(去皮尖) 甘菊花 菟絲子(制)羚羊角(鎊。各一兩) 犀角(銼,八錢) 防風(七錢) 五味子 甘草(各四兩) 白蒺藜(炒去刺)黃連 枳殼 青葙子 川芎(各六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鹽湯下。
遠志丸 清心益肝明目退翳。
人參 遠志 茯神 蘆薈 琥珀 蔓荊子 川芎 生地黃 熟地黃 茺蔚子 蟬蛻 車前子細辛 白蒺藜(炒去刺) 石菖蒲(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飲湯臨臥下。
空青丸 治沉翳。細看方書,其病最深。
空青(二錢) 細辛 五味子 石決明(另研) 車前子(各一兩) 知母 生地黃 防風(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茶湯下。
青葙子丸 治肝心毒熱丁翳入黑睛。
青葙子 藍實 枳殼(麩炒) 大黃(酒炒) 茺蔚子 草決明 黃連 細辛 麻黃 車前子(各一兩)菊花 甘草(炙。各二兩) 鯉魚膽 雞膽(各一枚,陰干) 羚羊角(鎊,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食后茶清下二十丸,日三服。兼治外障一切目疾。
茺蔚子丸 治氣熱病后眼暗,及有翳膜。
茺蔚子 澤瀉 枸杞子 青葙子 枳殼 生地黃(各一兩) 石決明 麥門冬(各兩半)細辛(半兩) 車前子 黃連(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白湯下。
槐子丸 治肝虛風邪所致攻目偏視。
槐子仁(二兩) 酸棗仁(炒) 覆盆子 柏子仁 車前子 白蒺藜(炒去刺) 牛蒡子(炒)蔓荊子 茺蔚子
上等分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臨臥溫白湯各一服。
八寶珍珠散 點一切風熱流淚,翳膜諸眼。
爐甘石(一斤,用傾銀鍋 通紅,入三黃湯內(nèi)銅鍋煮二時,湯干就焙干,退冷再乳三日,如塵無聲,紙篩過,聽合眾藥用) 血竭(二錢) 膽礬(一錢) 白硼(半兩) 朱砂(三錢) 雄膽 乳香(制) 沒藥(制。各四錢) 輕粉(二錢)
上為極細末,俱以皮紙篩過,外加冰片,點每藥二錢,加片三分。
玄明春雪膏 治時氣熱眼。
玄明粉(半兩,制法見制法備錄) 硼砂(三錢) 冰片(三分)
上乳無聲,瓷罐收貯,密封固勿泄氣,點二大 內(nèi)。
蕤仁春雪膏 治紅赤羞明, 癢痛沙澀。
蕤仁(去油,四錢) 龍腦(四分)
先以蕤仁細研,入腦和勻,用生好真蜜一錢二分再研調(diào)勻,每用點內(nèi) 角。
丹溪乳連膏 點目中百病。
黃連膏(半杯) 乳汁(一杯,銀杓熬過半)
二味和勻入瓷罐,少加冰片埋土地一七,可點諸目疾。
《衍義》云∶人乳汁治目之功多,何也?人心主血,肝藏血。肝受血則能視。飲食之精液而成血,上則為乳,下則為月經(jīng),故知乳汁即血也。用以點目,豈有不相宜者哉?
龍腦黃連膏 點眼中赤脈,如火溜熱炙人。
黃連(去毛凈酒炒,八兩) 龍腦(一錢)
先銼黃連令碎,以水四碗貯砂鍋內(nèi),入連同煮至一大碗,濾去渣,入薄瓷碗,四重湯煮成膏半盞許,以龍腦一錢為牽,用時旋入為妙。
黃連甘石散 治眼眶破爛,畏日羞明。
爐甘石(制者,一斤) 黃連(四兩) 龍腦(量加)
先以黃連細研如粉,密羅過,同甘石再研,俱用紙篩收貯。用時取一二兩,加入龍腦,用井花水調(diào)如稠糊。臨睡以筋頭蘸敷破爛處,不破爛者,點眼內(nèi) ,勿使入眼內(nèi)為妙。
磨障靈光膏
爐甘石(六兩) 黃連末(一兩) 黃丹(三兩,飛過) 當歸末(二錢) 乳香(半兩) 麝香(五分)輕粉 海螵蛸(一錢) 白丁香(各一錢) 砂(五分) 龍骨(三分)
上各研為極細末聽用。先用好白蜜十兩,或銀器內(nèi)砂鍋內(nèi)熬五七沸,以毛邊紙搭去沫,先下黃連、當歸、甘石,慢火用柳木攪勻,次下黃丹如紫色,卻下乳麝輕粉 砂等,攪勻急手丸,如皂角子大,以油紙裹之。每用一丸,新汲水化開,旋入龍腦少許,時點翳上。
百點膏 張濟明眼病翳六年,以致遮瞳人,視物不明,如云蔽障之狀。時暑熱大作,點此膏五七次,翳退去半。
黃連(三錢以水一大碗,煎至半碗方入下項藥) 當歸身 甘草 防風(各八分) 蘇仁(去皮尖,三分)
上煎濃去渣凈,然后以瓷碗重湯熬至滴水成膏,再入煉蜜少許,再熬少許為度,貯凈瓷罐中。
每日點五七度。
光明散子 治一切眼疾,時熱翳膜,簡而有效。
制甘石末(一兩) 硼砂(一錢) 冰片(二分)
上共一處,研極細點。
復明膏 治一切翳膜神效。
制甘石坯子(五兩) 黃丹(一兩) 人參 當歸 青鹽 乳香 沒藥 蘆薈(各一錢) 硼砂(二錢)珍珠(五分) 麝香(三分) 白蘞(錢半) 海螵蛸 黃連粉 黃柏粉 蘇仁粉(各半兩) 好蜜(四兩)
上件各制各研為極細末,先將好蜜煉去沫凈,滴水不散,然后入前項末藥,慢火十分攪勻為錠子,銀盒收貯。每以新汲水磨點四 。
還睛膏 太湖傅知縣施民,點一切眼疾,俱有神效。
坯子(十兩) 真丹(四兩) 乳香 沒藥 血竭 熊膽 海螵蛸 黃連粉 輕粉 當歸 硼砂(各二錢)白丁香(一錢) 青鹽(三錢) 銅綠(半兩) 砂 麝香(各一錢)
上俱如法制,各研極細和勻,次將白蜜半斤,煉濾過滴水不散為度,方下丹,熬紫色,再下余藥,調(diào)成膏作錠,井花水點眼。
碧玉餅子 余祁謝玉春害目數(shù)年,后遇一僧,以此餅點之,愈后求其方,制以施人,無有不驗者。
坯子(一兩) 黃丹(八錢) 乳香 沒藥(各二錢) 珍珠 琥珀(各一錢) 硼砂 海螵蛸(各二錢)熊膽(二錢) 冰片(一錢) 青鹽(五分) 麝香(五分)
上俱根據(jù)法制過,各研極細和勻,又乳至無聲。一日久以煉蜜丸,作餅子,瓷罐收密。點時用新汲水或乳汁,磨而點目 內(nèi)。
小料紫金膏 治一切風熱赤眼,有翳膜加入膜藥。
女貞實 九里明 十里光(即夢子葉。各三斤,搗爛煮汁去渣,熬成膏聽用) 菊花汁(一碗)龍膽草汁(一碗) 豬膽(三枚) 羊肝(三枚) 白蜜(四兩)
上同三黃膏一碗熬勻,再慢火熬成膏貯之。點時取出,漸加冰片少許。
大料紫金膏 點一切眼疾如神。
黃連 大黃(各二兩) 龍膽草 片芩 黃柏 三柰 夏枯草 梔子 菊花 秦艽 木通 歸尾 荊芥 川芎 牛蒡子(炒研) 木賊 草決明 白蒺藜(炒去刺) 細辛(各五錢)蔓荊子 白芷 玄參 密蒙花 生地黃 薄荷 菟絲子 赤芍藥 本 覆盆子 苦參 檳榔 獨活 羌活 桔梗 杏仁(各一兩) 楮實子 茺蔚子(炒) 青葙子 濃樸 車前子 海桐皮 訶子(去核) 秦皮 赤茯苓 熟地黃 桑白皮(各五錢) 防風 連翹(各一兩) 牙皂角(二錢) 甘草(五錢) 五味子(十粒,未破者)
上共五十一味,各根據(jù)制法將水洗凈曬干,軋粗末,以瓷盆盛。用水五七碗,入藥浸一夕,以砂鍋煎至濃汁少許;又加水一碗,至半取起,去渣澄清汁;入銅鍋煎至二小碗取起,傾放入碗盛貯待用。制藥之時,看膏藥多少,方入末藥。和劑就作成餅子,亦可不入細藥,即紫金膏亦可點。有分為二處,調(diào)紅調(diào)黑,任其自為。
綠云散 治爛弦風眼,立效如神。
坯子(四兩,以乳汁調(diào)涂碗內(nèi)四圍上,以皮紙滿固中,取一孔,以艾葉搓作筋子大條,燃煙薰入碗內(nèi),久之其藥干黃色為度,又調(diào)又熏,如些三次畢取下) 銅綠(四錢五分)冰片(五分)
上合乳極細,好瓷罐收密勿泄氣。每用三分,蜜水調(diào)搽爛弦上,不過二次,全愈神效。
賽文武推云散 點一切老膜久障,多年不能見物,但見微光者,點七日,便睹五色,七日復明。
坯子(五錢) 青鹽(三分半) 銅綠(五分) 蘇仁 石蟹(各三分) 乳香(二分) 黃連粉 輕粉(各四分) 金錫(即灰坯金色者) 玄明粉 沒藥 硼砂(各二分) 黃粉(即鉛粉 如金色者) 白丁香(各三分)、翠白(即磁青) 晉礬 食冰鹽 明礬 枯礬(各分半) 膽礬 麝香(各一分)
上除蘇仁、麝連粉、坯子外,乳極細,紙過后,通合一處,乳萬余下,方可用點。甚者日點三次,臨臥一次;輕者共三次,只點大 角。內(nèi)其藥,疾散滿眼,不一七日復明七七后則愈。
不換金卷云丹 治一切遠年膜障,悉能復明。
大石蟹(一個為則,照后制法) 黃連 黃柏 黃芩 大黃 細辛 桔梗 防風 荊芥 梔子 薄荷 羌活 烏藥 陳皮 枳殼 前胡 當歸 姜黃 木賊 菊花 干姜 桑白皮(各等分)
上將二十一味細銼銅器,用水三碗浸三日,用布濾去渣。卻將石蟹微火 令紫色,入藥汁內(nèi),蘸冷取起,細研為末。就將藥水淘飛浮清者,以凈器盛俘水,安靜室勿動,以物覆器上,毋使塵垢入內(nèi)。
俟其澄清,傾去藥水,以蟹粉曝干取用,配后諸藥。
石蟹 坯子(各五錢) 熊膽 膽礬 硼砂(各二錢) 朱砂 銀朱 蘇仁(制) 輕粉(各一錢)川椒 胡黃連 夜明砂 牛黃 珍珠 鷹條(各五分) 血竭 巴豆 霜金墨(各二分)
上各根據(jù)制法,合乳一日,極細無聲,瓷罐貯之聽用,名曰丹頭。隨病輕重加減點眼,其效如神。
輕號 丹頭(五分) 大冰片(一分) 麝香(三厘) 坯子(一錢)
上共碾極細,專治一切風熱暴赤爛弦,迎風冷淚,怕日羞明。或兼半年一發(fā),或一年一發(fā),歇作無時,悉以輕劑點之,不可輕用重藥。病輕藥重,反受其害,內(nèi)服合病之劑為助。
次輕號 丹頭(六分) 冰片(一分) 麝香(三厘) 坯子(一錢)
上專治久患不瘥,珠上必生薄翳,或有紅筋赤脈,悉以此次輕藥點之,日三五次。若見退減,日點二次,愈則勿點。
重號 丹頭(七分) 冰片(一分) 麝香(三厘) 坯子(一錢)
上治眼患頗重,或翳障垂簾,或赤帶痛澀。用此吹點,日三四次,目漸好,即止吹藥,點數(shù)亦減,內(nèi)服本經(jīng)藥為愈。
至重號 丹頭(九分) 冰片(一分) 麝香(三厘) 坯子(一錢)
上專治重眼,濃膜遮睛,銀疔白翳,昏盲無見,方點此藥。日點五次,漸愈漸減。
點翳散
心紅(一錢) 枯礬(三分) 麝香(半分)
上乳極細無聲,收密。點翳上,三次即沒。
(《局方》)老膜散
砂(五分,上下瓦合定泥固,文火 枯) 龍骨( ,三錢) 巴豆(去油,三厘,甘草水煮) 白丁香(三分,飛)
上為極細末點。
歌曰∶
老膜經(jīng)年不放光,浮云蔽日有何妨?
巴豆去油甘草煮, 砂龍骨白丁香。
立消膏 治浮醫(yī)宿翳,霧膜遮睛。
雪白鹽(凈器中生研如塵,少許)
上以大燈草蘸鹽,輕手指定浮翳就點上,凡三次即沒,不疼痛。
治 肉瘀突
硼砂(一分) 冰片(三厘,合研極細如粉)
以燈草蘸藥點之。
收淚散 治風淚不止。
綠爐甘石(一錢) 海螵蛸(五分) 冰片(少許)
上乳極細末,點大 角,淚即收。二藥以燥片腦辛散之。
春水散 治風眼,除瘀熱。
枯礬 青鹽(各三錢) 黃丹(水飛,二錢) 雄黃(二分) 冰片(三分) 盆硝(鍋內(nèi)白,一兩)
上合碾極細點眼。
(《正傳》)光明丹 治一切風熱上壅兩目,赤腫澀痛,風弦爛眼及內(nèi)外翳障。
制甘石(一兩) 辰砂(一錢) 硼砂(二錢) 輕粉(五分) 冰片(三分) 麝香(一分)
以上常用,乳極細收貯為君,如赤眼腫痛加乳香、沒藥(各五分),內(nèi)外 障加珍珠(五分)、膽礬(二分),爛弦風眼payment-defi.com/jianyan/加銅青(五分)、黃丹(五分);蛞灾T藥合一,以治諸般眼疾。上各研為細末,一處再碾二日無聲,以瓷器密收,勿令泄氣,點眼絕妙。
白龍散 退翳明目。
馬牙硝(明凈者)
用濃紙裹令實,外以棱布囊之,帶在懷內(nèi)著肉處,養(yǎng)一百二十日取出,碾如粉,入冰片少許同碾。點眼,不論年深日久,眼生翳膜,漸昏不能遠視,但瞳人不散,點可復明。每用黍米許點內(nèi) ,日夜各一度,甚者各二度。簡易不繁,奏效甚大。
(《良方》)卷簾散 治新久病,眼昏澀難開,翳膜遮睛,或成 肉,連瞼赤爛,常多冷淚,或暴發(fā)赤眼腫痛。
制甘石(四兩) 膩粉(另研,半兩) 砂(另研,一錢) 白礬(半生,二錢) 黃連粉(五錢)銅青(一兩) 白丁香 乳香 鉛白霜 青鹽 膽礬(各五分)
上各乳極細無聲,密罐收貯,點 角內(nèi)。
(東陽)升煉靈光藥 治一切風熱翳障。
水銀(入鉛中結(jié)砂) 黑鉛(各五錢。結(jié)成砂) 枯礬 皂礬 火硝( 紅) 食鹽
上為極細末,入固濟陽城罐內(nèi),鐵燈盞封口,以鐵條扎固,鹽泥石脂密封;入百眼爐,文武火升打。燈盞內(nèi),常常搽水,三炷香盡退火任冷,取燈盞下,雪白靈藥掃下有五錢,收貯入后藥。
制甘石(一兩) 靈藥(三分) 冰片(一分)
上合研一日無聲,點目。
(守陽)碧云膏 箍眼最妙,治倒睫及腫爛弦風。
鉛粉 銅綠(各一兩) 乳香 沒藥(各一錢) 冰片(一分)
上為細末,大黃熬膏作錠子用,日干,以井水磨下,新筆涂眼四圍,不得入目。
搜風散 箍風熱眼及腫痛。
黃連 大黃 樸硝 黃丹(各等分)
上為末,以苦參同煎湯,外加煉過白蜜同調(diào),敷眼四弦甚妙。
拜堂散 敷風赤倒睫爛弦。
五倍子(不拘多少)
為末,蜜水調(diào)敷患處。
摩風散 治風牽眼目, 偏外障。
木香 當歸 白芷 黑附子 防風 細辛 本骨碎補(各一兩) 烏頭 芍藥 肉桂(各兩半) 豬脂(六兩)
上為細末,以麻油半斤浸一日夜,文武火熬如膏為度,涂摩之。專治赤目腫痛,白姜為水,調(diào)貼腳掌心。
(《直指》)敷眼方 治赤腫閉合。
凈土末(二兩) 爛石膏(一兩)
為細末,入蜜和,新汲水調(diào)如膏。敷眼四圍及太陽,內(nèi)服流氣飲、瀉肝散等劑為妙。
(《類癥》)敷腫立消法 治眼胞腫大,痛不可忍。
母生姜(連皮搗取凈汁) 枯礬(三錢,以姜汁調(diào)作膏,貼眼胞上,勿令入目)
敷火眼痛眼風熱眼
以生姜自然汁調(diào),貼太陽穴即止。
又方 桑葉 大黃 荊芥穗 樸硝(各等分)
為末蜜調(diào),貼太陽穴。
敷爛弦風眼二方
一方 治爛弦風最良。
銅青 白 粉 五倍子(等分)
上為末,熱湯泡三五分,閉以軟絹沃洗眼弦極效。
又方 治一切風赤眼,眼皮搔癢赤爛,久治不效,其功不可盡述。
臘月豬脂(半兩,先溶) 白蜜(少許,漸入豬油內(nèi)化) 白蠟(三錢,入油蜜內(nèi)同化)
輕粉(一錢,入油蠟中攪勻)
上不時搽眼赤皮上。
敷目歌
眼熱睛昏末樸硝,車前葉搗蜜來調(diào)。
臨臥涂敷眼胞上,便得清涼過一霄。
敷爛弦歌
爛弦百藥煎為奇,研細湯澄渣去之。
熬物稀膏入輕粉,鹽湯洗了敷之宜。
搐鼻散 吹一切火眼及內(nèi)障。
黃丹 牙硝(各一兩) 雄黃(三錢) 沒藥(五分)
上為細末,以管吹入鼻中,先令患人口含溫水,然后吹入。左目病則吹左鼻,右目病則吹右鼻。久患眼疾而甚者,不可吹。
退翳散 吹一切翳膜。
人蛻 蟬蛻 蛇蛻(炒) 鳳蛻(焙。各五分) 木通 木賊(各二錢) 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浮翳者可用吹之,即翳膜自起,燈心卷去三五次,以盡為度。
落翳神應方
干為細末,吹入鼻中三四次即落。一方鵝不食草一味,沖鼻中少時,翳即落。
又方 治一切翳膜甚者,外用推云散點之。
羌活 細辛 白芷 川芎(各三錢) 薄荷葉 牙皂角(各一錢) 躑躅花 甘草(各三分)
上為細末,口含清水,吹入鼻中。
沖倒睫拳毛法
木鱉子(去毛搗爛)
上將搗爛木鱉子,用綿包捻成條子塞鼻中,左病塞右鼻,右病塞左鼻,其毛自分上下,每日三次.
青火金針 治火眼赤腫,及頭痛牙疼者。
焰硝(一兩) 青黛 薄荷葉 川芎(各半兩)
上為細末,令患人口含水,以管吹入鼻內(nèi),濁涕熱淚去凈為愈。
赤火金針 治赤眼頭風,冷淚鼻塞,耳鳴牙疼。
焰硝(一兩) 川芎 雄黃 乳香 沒藥 石膏(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用二分,如前搐鼻,三次愈。
萬金膏 洗一切目疾。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防風 連翹 白芷 當歸 薄荷 樸硝(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子大。每用一丸,滾水泡化,熱洗眼。
洗爛弦風赤眼方 其效如神。此藥人家不可少。無目病則以施人,價廉工省,濟人甚大。
五倍子 黃連(去毛凈) 荊芥穗 防風(各二兩) 苦參(四錢) 銅綠(五分)
上為細末,外以薄荷煎湯丸,彈子大。臨時用以熱水化開洗眼,日三次,立愈神效。
桑艾煎 治一切火眼熱眼,爛弦風眼俱效。
大桑葉(十個) 大艾葉(十個) 黃連(三錢) 倍子(二錢) 樸硝(二錢)
上銼,水一大盞煎,去渣加銅綠末三四分攪勻,以綿蘸溫水洗。如非爛弦,減去銅綠。
(《良方》)熏洗法 治一切時氣熱眼風眼,爛弦自外而得之者。
黃連 川芎 荊芥穗 蔓荊子(各錢半) 五倍子(三錢,打碎炒赤色,放地上出火毒煎)
上銼分三服,每服用生絹一小方洗凈入藥,絹包裹以線扎定,入罐水煎,仍以紙糊罐口,勿令氣出。卻于撫風處,就瓶口熏之,氣溫傾出,用凈絹蘸洗。如此三次為驗,仍避風三四日。
冬青湯 洗諸害眼。
冬青葉濃煎湯入鹽,熱洗之。
(東垣)點鹽法 明目去昏翳,大利老眼,得補法之良。
海鹽(二斤,揀凈)
以百沸湯泡,瀘取清汁于銀古器內(nèi),熬取雪花鹽,用新瓦器盛貯。每早用一大錢擦牙,以水漱口,細細用左右手指背遞互以口內(nèi)鹽津洗兩眼大小 內(nèi),閉目良久。卻用水洗面,名洞視千里,明目堅齒,極妙之法,蘇東坡手錄。目赤不明,昏花老眼,惟宜此法大效。
洗眼光明湯 治眼目昏暗。
取桑園老桑皮燒灰,用水煎至七分澄清,去渣。洗一周年,眼明如童子,洗眼日期于后∶正月初八日、二月初十日、三月初五日、四月初八日、五月初八日、六月初七日、七月初七日、八月初三日、九月初十日、十月初九日、十一月初十日、十二月二十二日。
又方 用樸硝六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候冷澄清溫洗,每月洗至一年,眼如童子。
正月初一日、二月初八日、三月初四日、四月初五日、五月初五日、六月初四日、七月初五日、八月初一日、九月十三日、十月十三日、十一月十六日、十二月初五日。
秦皮散 治大人小兒風毒赤眼,腫痛癢澀,眵淚昏暗,并痘毒入眼。
秦皮 滑石 黃連(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半錢,沸湯泡,去渣,乘熱洗目。
洗眼法 治冷淚昏眼。
開元古錢(一百文) 甘草(三錢) 青鹽(一兩,明凈者)
用無根水一大碗,浸七日,每日著一杯洗目;十日約添甘草、青鹽,日洗三次,忌五辛煎炙。
滌風散 治風毒攻眼,赤腫癢痛。
黃連(去毛凈) 蔓荊子(各半兩) 五倍子(三錢)
上銼,分三服,新水煎,濾清汁以洗沃效。
一方 秦皮(一兩,水浸) 夏一日,冬三日,有碧色洗目,去赤腫,解風熱毒。
一方 槐樹皮(不拘多少)
煎湯澄清去渣,入黃連浸之,以帛隔之,沃洗兩目。去風止淚良。
明目第一方
此方始于上陽子,以授魯東門左丘明、杜子夏、左太沖,凡此諸賢皆有目疾,得此方皆愈。
夜省看書一要減思慮二 專內(nèi)視三簡外視四 晨興遲五 夜眠早六凡此六物,熬以神火,下以氣飲蘊于胸中七日,然后納諸方寸,修之一時。近能數(shù)其目睫,遠視天棰之余。長服不已,非但明目,亦可延年。
一法 節(jié)其酒色,冬夜臥暖,睡醒開目,轉(zhuǎn)睛四十九遍,永無眼疾。
姜液膏∶治眼風弦冷淚,癢澀有蟲。
母生姜(一塊) 以銀筋插入即拔出,點眼 效。
洞見碧霄∶鷹眼一對,炙干為末,研令極細,以人乳汁再研。每以銅箸取少許,點于瞳人上,日夜三度,可以夜見物;蛉∨D月鴝鵒眼,根據(jù)上法用效,三日能見霄中物,忌煙熏。
桑條煎∶治內(nèi)障外翳,及赤脈昏澀。
桑條(二三月間采嫩條曝干,凈器燒過,令火自滅成白灰,每用三錢,用滾水一大碗泡打轉(zhuǎn),候澄清,傾清汁于別處,以新綿洗目,于重湯內(nèi)令熱,每日洗一度,諸病目者皆效。)
鎮(zhèn)肝明目方∶治肝虛或當風淚下。
牯牛膽(臘月取用) 黑豆(不拘多少裝入內(nèi),百日后方可取食之,每服三七粒,食后酒下)
二百味花草膏∶治一切眼疾。
羯羊膽(一具,飯上蒸熟) 石蜜(煉成珠入膽汁研成膏,朱砂末少許同研)
食后臨臥,每挑一掠如豆大,口中含咽,外點內(nèi) 角。
一方∶治熱眼痛。以雞子一枚,打竅去黃留清仍封竅;以大蘿卜一個,剜空入雞子在內(nèi),閉竅固住,仍種在上,后取出雞子清,點眼極效。
一方∶治風淚赤眼。甩秋黃瓜一枚,切去近蒂一寸,剜去子穣,勿得破損,以焰硝裝在瓜內(nèi),以澀蓋之,懸背陰處,下用凈瓷器接滴下硝水及瓜上掃下白霜,俱以瓷器盛貯細研,點眼極效。
一方∶治積年目疾,昏澀不明。用決明子(炒為末)每服一錢,食后飲湯調(diào)下。亦治青盲白膜,赤痛淚出肝熱。取葉作菜食之良。
一方∶用覆盆子葉搗汁,滴目中,有蟲出如絲便效。治赤眼尤效。以此汁合膏,涂發(fā)不白。
一方∶治雀目,才日落則不見物。用雄鼠膽汁點大 內(nèi)自明。
補肝散∶三十目病,服此復明。
白蒺藜七月七日采,陰干,炒去刺為末,每服方寸匕,白湯調(diào)下。
指甲散∶去翳治諸物入目。法用男左女右手指甲洗凈,用刀割,輕輕起屑。以燈草頭濕蘸其屑點翳,上三四次即去。
羊膽膏∶治一切眼疾。用羊膽一枚,入蜜一錢,線扎定,入砂鍋內(nèi),水一碗,煮熟,再入涼水內(nèi)浸冷取起,候水干開膽傾汁,入瓷罐收之,點眼角 妙。
(元亮)蔓青散∶治一切青盲,瞳子不壞,十愈八九。
蔓青子(六升) 一味蒸之,看氣遍,合飯以下釜中,熱湯淋之,乃曝干,又蒸又淋,如此三次,為細末。食后清酒調(diào)方寸匕,夜再服。
石肝∶點眼極明,生水中山溪多有之,收如肝,黑澤而有赤紋,出水即干。
蒸胡麻散∶能明目洞視,明察秋毫。胡麻一石蒸過三十遍,搗末,每日調(diào)服盡一升。
一方∶治塵灰入目不出。用書中白魚為末,乳汁調(diào)注目中。
一方∶治麥芒入目,即煮大麥汁洗之效。
一方∶治人至夜則目澀好睡。取鼠目一枚,燒為末,水和注目中。不睡,取目以囊盛佩之,終不夜寐。
一方∶治熱病后毒瓦斯入目。露蜂房半兩,水二升,煎一升,濾清汁洗目,三四次愈。夜能見妖魁,不能遁形。用慈烏眼睛汁注目中,則可見妖物。神道目法用此。
大骨空(穴在手大指第二節(jié)尖。灸九壯,以口吹火滅。)
小骨空(穴在手小指第二節(jié)尖。灸七壯,以口吹火滅。上二穴能治迎風冷淚,風眼爛弦等證。)
睛明 風池 太陽(刺出血) 期門(灸四穴,治 肉攀睛。)
水溝(在鼻下,一名人中。針灸治目睛直視。)
二門(灸) 合谷(宜針灸治迎風冷淚。)
神庭 上星 囟會 百會 前頂(上五穴,宜用三棱針,刺出血,以鹽涂之。專治雀目不能夜視。)
肝俞(二穴,在背脊九椎兩旁,各開二寸半是穴。灸七壯,治肝風客熱,迎風冷淚,雀目亦治。)
合谷(二穴,在手虎口旁,歧骨下。灸七壯,治陽明熱郁,翳障赤腫。大抵目疾多宜灸此穴,永不再發(fā)也。)
攢竹 絲竹空(凡近目之穴禁灸,惟刺之血出而已。) 翳風(一穴,在曲宛下三寸內(nèi),旁半寸。灸七壯,治赤白翳膜,目不明。)
足三里(能明目。俗云∶三十歲以上不灸足三里,濁氣在上,故目不明。若灸三里,亦令火氣下降是理也。)
昔戴人治女僮,目忽暴盲不見物。曰∶此相火也,太陽陽明氣血俱盛,乃刺其鼻中,并攢竹穴出血,目立明。
承泣 承漿(治遠視KT KT 夜不見,目 項口牽引。) 商陽 偏歷 手三里
(灸左取右,右取左。) 目窗 上關(guān) 承光(上穴皆治目瞑眩,目視KT KT 。) 命門 肝俞(見前) 八關(guān)大刺(治眼痛欲出,不可忍者。須刺十指縫中,出血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