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旨》)補(bǔ)脾湯:(一) 治小兒久病,面黃肌瘦,切牙目札,頭發(fā)稀少,誤藥所致。
人參 白術(shù)(各一錢) 白芍藥(酒炒) 白茯苓(各八分) 川芎 陳皮(各六分) 炙甘草黃(蜜炙) 當(dāng)歸(各四分)
上每服二三錢,姜、水煎。
調(diào)中湯:(二) 治傷乳食瀉后,脾胃虛噦吐瀉。
人參 茯苓 干姜(炒) 藿香 白術(shù) 甘草(炙) 木香 丁香 香附(炒,去毛)砂仁(等分)
上水煎。食前服。
調(diào)中丸:(三) 治脾胃虛寒吐瀉。
人參 白術(shù)(炒) 甘草(炒,各五錢) 干姜(炮,四錢)
上為末,蜜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薛按云∶前二方乃本經(jīng)自病之藥,即人參理中丸也。若腎水侮土而虛寒者,當(dāng)加半夏、茯苓、陳皮,或嘔吐,更加藿香,泄瀉加木香。
人參理中丸:(四) 治中氣虛熱。
人參 白術(shù)(炒) 炙甘草(等分)
上為末,姜汁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局方》)觀音散:(五) 治內(nèi)傷嘔逆吐瀉,不進(jìn)飲食,漸至羸瘦。
人參(一兩) 神曲(炒) 茯苓 炙甘草 綿黃 白術(shù)(炒) 白扁豆(炒) 木香(各一錢)石蓮肉(去心,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入藿香三葉、姜、棗,水煎服。
助胃膏:(六) 治脾胃虛寒,吐瀉,飲食不化等證。
人參 白術(shù)(炒) 茯苓 甘草(炙) 丁香(各五錢) 山藥(一兩,炒) 砂仁(四十個(gè))木香(三錢) 白豆蔻(十四個(gè)) 肉豆蔻(面煨,四個(gè))一方無(wú)木香,名香砂助胃膏。
上為末,蜜丸,芡實(shí)大。每服十丸,米飲化下。
(錢氏)七味白術(shù)散:(七) 一名人參白術(shù)散。治虛熱而渴。
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 炙甘草 藿香 木香(各一錢) 干葛(二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溫服。如飲水多,多服之為妙。按∶此方治小兒虛熱而渴,如無(wú)氣滯吐瀉等證,則當(dāng)減去木香、藿香,以避燥而耗氣。
太和餅:(九)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各五錢) 山藥(炒,四錢) 木香 炙甘草(各一錢) 肉果(面煨,四個(gè)) 白豆蔻(十四個(gè)) 砂仁(十四個(gè)) 山楂肉(一兩) 使君子肉(六十個(gè))煉蜜搗和為小餅。量?jī)捍笮∨c服;蛟賹(duì)證加減藥味用之。
團(tuán)參散:(十) 治心虛血熱,自汗盜汗。
人參 當(dāng)歸(等分)
上為末。用雄豬心一個(gè),切三片,每服二錢,以豬心一片煎湯調(diào)服,或用水煎服亦可。
止汗散:(十一) 一名敗蒲散。治睡而自汗。
故蒲扇(燒存性)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diào)下。
調(diào)元散:(十二) 治小兒變蒸,脾弱不乳,吐乳多啼。
人參 白術(shù) 陳皮 濃樸(制) 香附(各一錢) 炙甘草 藿香(各五分)
上每服一二錢,姜、棗煎服。
平和飲子:(十三) 治小兒變蒸,于三月后,每三日進(jìn)一服,可免百病,百日內(nèi)宜服。
人參(一錢半) 白茯苓(一錢) 炙甘草(五分) 升麻(二分)
上咀,水半盞,煎三分。不時(shí)服。弱者加白術(shù)一錢。
調(diào)氣散:(十四) 治變蒸吐瀉,不乳多啼,欲發(fā)慢驚。
人參 陳皮 木香 藿香 香附 炙甘草(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姜、棗、水煎服。
(錢氏)當(dāng)歸散:(十五) 治夜啼不乳。
人參 當(dāng)歸 白芍藥(各二錢半) 炙甘草(錢二分) 桔梗 陳皮(各一錢)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灌之。
(《撮要》)當(dāng)歸散:(十六) 治變蒸有寒無(wú)熱。
當(dāng)歸(二錢) 人參 炙甘草 木香 官桂(各一錢)
上每服二三錢,姜、棗、水煎。
人參黃連散:(十七) 治心經(jīng)蘊(yùn)熱夜啼。
人參(二錢半) 黃連(錢半,炒) 炙甘草(五分) 竹葉(二十片)
上姜、水煎服。
(無(wú)擇)燈花散:(十八) 治心躁夜啼。
燈花(二三顆)
上研細(xì),用燈草煎湯調(diào)涂口中,乳汁送下,日三服。一法用燈花涂乳上,令兒吮之。如無(wú)燈花,用燈草燒灰,加辰砂少許亦妙。一法用燈花七枚,硼砂一字,辰砂少許,蜜調(diào)涂唇上,立安。
(《寶鑒》)天麻散:(十九) 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發(fā)熱抽搐,痰涎壅盛,或脾土虛弱,肝木乘侮,吐瀉不食,嗜臥困倦。
半夏(七錢) 天麻(二錢半) 甘草(炙) 白茯苓 白術(shù)(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姜棗湯調(diào)服。
(湯氏)異功散:(二十) 止渴,消暑,生津,補(bǔ)脾胄。
豬苓 澤瀉(各三錢)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各五錢) 陳皮(二錢半) 朱砂(一錢)
上為末,蜜丸,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燈心竹葉湯化下。
柴胡散:(二一) 治變蒸骨熱,心煩啼叫不已。
人參 炙甘草 麥冬(各二錢) 龍膽草(酒炒黑) 防風(fēng)(各一錢) 柴胡(五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柴苓散:(二二) 治壯熱來(lái)去。
上每服二三錢,入小麥二十粒,青竹葉三片,水煎服。
惺惺散:(二三) 治小兒傷寒時(shí)氣,風(fēng)熱頭痛目眵,多睡痰壅,咳嗽喘急,或痘疹已出未出,疑似之間。
人參 白術(shù)(炒) 茯苓 甘草 北細(xì)辛 川芎 桔梗(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入薄荷五葉,水煎服。一方有防風(fēng)、天花粉。
星蘇散:(二四) 治諸風(fēng)口噤不語(yǔ)。
南星(略炮,切)
上每服五七分,紫蘇五葉,姜四片,水煎入雄豬膽少許。溫服。
(錢氏)黃龍散:(二五) 治發(fā)熱不退,或往來(lái)寒熱。
柴胡(五錢) 赤芍藥(三錢) 黃芩(炒) 甘草(炙,各二錢)
上每服二三錢,姜、棗、水煎。
人參 羌活 川芎 白茯苓 柴胡 前胡 獨(dú)活 桔梗 枳殼 地骨皮 天麻(各等分)炙甘草(減半)
牛黃散:(二七) 治溫?zé)釅褵幔蚝疅嵬鶃?lái)。
牛黃(研) 甘草(各半兩) 柴胡 梔子(酒炒) 龍膽草(酒炒) 黃芩(炒,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五七分,以金銀薄荷湯調(diào)下。
(錢氏)生犀散:(二八) 治心經(jīng)風(fēng)熱。
犀角(鎊三錢) 柴胡 葛根 赤芍藥 地骨皮(各一兩) 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二黃犀角散:(二九) 治溫?zé)嵝纳癫话,火腑秘結(jié)。
上為末。每服五七分,熱湯調(diào)下,量?jī)杭訙p。
柴胡飲子:(三十) 解肌熱蒸熱積熱,或汗后余熱,脈洪實(shí)弦數(shù),大便堅(jiān)實(shí)者。
柴胡 人參(各五分) 黃芩 芍藥(各七分) 當(dāng)歸(一錢) 甘草(四分) 大黃(八分)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按∶此方用藥頗善,但大便如常者,勿得輕用大黃。
地骨皮散:(三一) 治虛熱壯熱。
地骨皮 知母 人參 柴胡 茯苓 半夏 甘草(等分)
上姜、水煎。有驚熱,加蟬蛻、天麻、黃芩。
天麻定喘飲:(三二) 治喘嗽驚風(fēng)。
天麻 防風(fēng) 羌活 白術(shù) 甘草(炒) 人參 桔梗 川芎 半夏曲(等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補(bǔ)肺散:(三三) 一名阿膠散。治肺虛惡心喘急,久患咳嗽有痰。
阿膠(兩半,炒) 鼠粘子(炒) 馬兜鈴(各半兩) 杏仁(七粒) 糯米(一兩) 甘草(三錢)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錢氏)阿膠散:(三四) 治小兒肺病,咳嗽喘急,或咳而哽氣,喉中有聲。
阿膠(蛤粉炒,一兩) 鼠粘子(炒香,二錢半) 炙甘草(一錢) 馬兜鈴(半兩) 杏仁(七個(gè),去皮尖) 糯米(一兩)
上每二三錢,水煎。
(丹溪)保和丸:(三五) 治飲食酒積停滯胸膈,痞滿腹脹。
神曲(炒) 陳皮 半夏 茯苓(各一兩) 山楂肉(蒸曬,三兩) 連翹 蘿卜子(炒,各五錢)
上為末,粥丸,綠豆大。一方尚有炒麥芽一兩,黃連五錢。
大安丸:(三六) 治證同前。即前保和丸加白術(shù)二兩。
(楊氏)消食丸:(三七) 治乳食過(guò)多,胃氣不能消化。
砂仁 陳皮 神曲(炒) 麥芽(炒) 三棱 蓬術(shù)(各半兩) 香附(炒,一兩)
上為末,面糊丸,麻子大。白湯送下,量?jī)杭訙p。
消乳丸:(三八) 治嘔吐,消乳食。脈沉者,傷食不化也。
香附(炒) 砂仁 陳皮 神曲(炒) 炙甘草 麥芽(炒,等分)
上為末,米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姜湯下。
白餅子:(三九) 治傷食腹中有癖,嘔吐肚疼。先用此藥一服,推下食積,然后調(diào)治,不可服冷藥。
滑石 輕粉 半夏(湯浸焙) 南星(各一錢) 巴豆(二十四粒,去皮膜,用水一升煮干,研爛)
上為末,糯米飯丸,綠豆大。捻作餅,每服二三餅,煎蔥白湯、紫蘇湯下,忌熱物,量?jī)杭訙p。
薛曰∶凡用此方及利驚丸、紫霜丸、三味牛黃丸、褊銀丸之類,乃斬關(guān)奪門,起死回生之重劑也,必審形病俱實(shí),方可施之,鞏至失手,命在反掌。經(jīng)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乃實(shí),實(shí)者病氣實(shí),而形氣則虛也。東垣先生云∶形病俱實(shí)者,當(dāng)瀉不當(dāng)補(bǔ);形病俱虛者,當(dāng)補(bǔ)不當(dāng)瀉。治者審焉。
宣風(fēng)散:(四十) 治濕痰、去積滯,通秘結(jié),攻黑陷里實(shí),以代百祥丸、牛李膏。
檳榔(二個(gè)) 陳皮 甘草(各五錢) 牽牛(四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量大小增減與服,白湯調(diào)下。一方有大黃、木香,連前三味煎成后,加牽牛末調(diào)服。
人參養(yǎng)胃湯:(四一) 治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生冷,寒熱如瘧,或嘔逆惡心。
人參 濃樸(姜制) 蒼術(shù)(炒) 半夏(制) 草果仁 藿香 茯苓(各五錢) 橘紅(二錢半)炙甘草(二錢)
上每服二三錢,姜三片,烏梅一個(gè),水煎。
人參安胃散:(四二) 治脾胃虛弱,傷熱乳食,嘔吐瀉痢。
人參(一錢) 黃 (二錢)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白芍藥(酒炒,七分) 白茯苓(四分)陳皮(三分) 黃連(炒,一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生附四君湯:(四三) 治吐瀉不思乳食,凡虛冷病,宜先與數(shù)服以正胃氣。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炙甘草 附子 木香 橘紅(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姜、棗、水煎服。
釀乳法:(四四) 治胃虛吐瀉,睡中吐舌搖頭,嘔乳,額上汗流,驚啼面黃,令兒饑飲。
人參 藿香 木香 沉香 陳皮 神曲(炒) 麥芽(炒,各等分) 丁香上每服四五錢,姜十片,紫蘇十葉,棗三枚,水煎。每服半盞。令母食后捏去舊乳方服,臥少時(shí)卻與兒飲。
按∶小兒不能飲藥者,凡用補(bǔ)瀉諸劑皆宜此法。
銀白散:(四五) 治胃虛吐瀉。
糯米(炒,二兩半) 扁豆(蒸,二兩) 白術(shù)(炒,一兩) 炙甘草(三錢) 丁香 藿香(各二錢)
上為末。紫蘇米飲調(diào)下!吨敝阜健芳优白附子、全蝎、木香、石蓮子、姜,水煎。
朱君散:(四六) 治吐瀉后而為驚為瀉及糞青者。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炙甘草 鉤藤鉤 朱砂(各一錢) 麝香(半分) 燈心(一團(tuán))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diào)下。
二順散:(四七) 治中暑霍亂吐瀉,煩悶燥渴,小便赤澀,便血肚疼。
白術(shù) 炙甘草 茯苓 豬苓 澤瀉 干姜(炒) 肉桂 杏仁(去皮尖,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五七分,不拘時(shí)水調(diào)下,或用水煎服。
香樸散:(四八) 治積冷嘔吐。
藿香葉 濃樸(姜汁炒) 陳皮(各七錢) 半夏(湯泡七次,一兩) 炙甘草(一錢)
上每服三錢,姜、棗、水煎。瀉甚者,加木香、肉豆蔻。
沉香散:(四九)順胃氣,止嘔吐。
茯苓(二錢) 沉香 丁香 木香 藿香 濃樸 炙甘草(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米飲湯調(diào)服。
玉露散:(五十)治傷熱吐瀉。
上為末。每服五分,白湯調(diào)下。
六神散:(五一) 治面青啼哭,口出氣冷,或泄瀉不乳,腹痛曲腰,四肢厥冷。
人參 白術(shù)(炒) 山藥(炒,各五錢) 炙甘草(二錢) 白茯苓 白扁豆(炒,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姜、棗、水煎。
香橘餅:(五二) 治傷冷積瀉。
木香 青皮(各一錢) 陳皮(二錢半) 濃樸 神曲(炒) 麥芽(炒,各半兩)
上為末,蜜和為餅。每服一枚,米飲調(diào)下。
(錢氏)黃芩湯:(五三) 治挾熱下痢,頭痛胸滿大渴,或寒熱脅痛,脈洪大而實(shí)者。
黃芩(一兩半) 芍藥 甘草(炒,各一兩)
上每服二三錢,姜、水煎。如嘔,加半夏二錢。
澀腸散:(五四) 治小兒久痢,腸頭脫出。
上為末,臘茶少許和藥摻腸頭上,絹帛揉入。
破故紙(炒)
上為末。每服一錢,熱湯調(diào)下。
(陳氏)肉豆蔻丸:(五六) 治瀉痢水谷,或淡黃或白,不能止者。
肉豆蔻 訶子肉 白龍骨(各半兩) 木香 砂仁(各二錢) 赤石脂 枯白礬(各七錢半)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黍米大。周歲兒每服三五十丸,三歲兒服百丸,溫米飲下。瀉甚者,煎木香散或異功散送下,不止,多服。薛按∶前方治陽(yáng)氣虛寒腸滑之澀劑,蓋腎主大便,若因腎氣不固而致前證者,宜用木香散送四神丸;如不應(yīng),急煎六君子湯送四神丸補(bǔ)之,蓋豆蔻丸澀滯之功多,補(bǔ)益之功少也。
寧神湯:(五七) 治心虛火盛,熱躁驚搐等證。
人參 當(dāng)歸身 生地 麥冬(各一錢) 山梔仁 黃連(炒) 炙甘草(各二錢) 石菖蒲(三分)辰砂(入二分)
上加燈心半錢,水一盞,煎七分,調(diào)辰砂攪勻。食后溫服。
當(dāng)歸養(yǎng)心湯:(五八) 治心虛驚悸。
歸身 麥冬 生地(酒洗) 人參 炙甘草 升麻(少用)水一鐘半,加燈草一團(tuán),煎七分。食遠(yuǎn)服。
(錢氏)養(yǎng)心湯:(五九) 治心血虛怯,驚癇,或驚悸怔仲,盜汗無(wú)寐,發(fā)熱煩躁。
人參 黃 遠(yuǎn)志 當(dāng)歸 川芎 棗仁 五味子 柏子仁 肉桂 白茯苓 茯神 半夏曲(各三錢) 炙甘草(四錢)
上每服二三錢,姜、水煎。
茯神湯:(六十) 治膽氣虛寒,頭痛目眩,心神恐懼,或者驚癇。
人參 黃 (炒) 棗仁(炒) 熟地 白芍(炒) 柏子仁(炒) 五味子(炒) 茯神(各一兩)桂心 甘草(炒,各五錢)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清神湯:(六一) 治驚癇,心虛血熱。
犀角(鎊屑) 遠(yuǎn)志(姜汁焙) 白鮮皮 石菖蒲 人參 甘草(等分)
上為末。每服五七分,麥門冬煎湯調(diào)服。
(錢氏)酸棗仁湯:(六二) 治心肺虛熱,煩躁驚啼,痘疹血熱血燥等證。
棗仁 炙甘草 人參 生地 麥冬 當(dāng)歸身 梔子仁(等分)
上加燈心,水一盞,煎六分。溫服。
黑附子湯:(六三) 治慢脾風(fēng)四肢厥冷。
附子(炒,去皮,三錢) 木香 人參(各一錢半) 白附子(一錢) 炙甘草(五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姜五片,水煎。若手足即溫,即止后服。
鉤藤散:(六四) 治吐利,脾胃氣虛,慢驚生風(fēng)。
鉤藤鉤:人參 天麻 蝎尾(去毒) 防風(fēng) 蟬殼(各半兩) 麻黃 僵蠶(炒) 炙甘草川芎(各二錢半) 麝香(五分)
上 咀。每服二三錢,水煎服。虛寒加附子一錢。
薛按∶慢驚之證屬脾胃虧損所致,前方乃辛溫散表之藥而無(wú)調(diào)補(bǔ)之功,須審用之。
鉤藤飲子:(六五) 治小兒一切驚風(fēng)潮搐,目視昏迷。
鉤藤鉤 防風(fēng) 獨(dú)活 天竺黃 羌活(各三錢) 麻黃 升麻 甘草 草龍膽(各二錢)川芎(三錢) 蟬蛻(五個(gè),去頭足)
上每服二三錢,姜、棗、水煎服。薛立齋曰∶按上方若外感風(fēng)寒,形證俱實(shí)者宜用之。
若形氣虛而病氣實(shí)者,宜用惺惺散加鉤藤、麻黃;若外邪少而形病俱虛者,宜異功散。
(錢氏)鉤藤飲:(六六) 治小兒臟寒夜啼,陰極發(fā)躁。
payment-defi.com/pharm/鉤藤鉤 茯神 茯苓 當(dāng)歸 川芎 木香(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每服二錢,姜、棗、水煎服!洞橐贩接猩炙幰诲X。若心經(jīng)有熱,臉紅便赤,去木香,加朱砂末一錢,木通湯下。
(薛氏)抑肝散:(六七) 治肝經(jīng)虛熱發(fā)搐,或發(fā)熱切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不安。
軟柴胡 甘草(各五分) 川芎(八分) 當(dāng)歸 白術(shù)(炒) 茯苓 鉤藤鉤(各一錢)
上水煎,子母同服。以蜜丸,名抑青丸。
大青膏:(六八) 治傷風(fēng)痰熱發(fā)搐。
天麻 青黛(各一錢) 白附子(煨) 烏蛇(酒浸,取肉,焙) 蝎尾(各五分) 天竺黃 麝香(各一字)
上為末,生蜜丸,豆大。每用半粒,薄荷湯化下。
地黃清肺飲:(六九) 治肺熱疳蝕穿孔,或生 肉,或鼻外生瘡。
桑白皮(半兩,炒) 紫蘇 前胡 赤茯苓 防風(fēng) 黃芩 當(dāng)歸 天門冬 連翹 桔梗生地 甘草(炙,各二錢)每服五七錢,水煎服,次用化 丸。
甘草湯:(七十) 治撮口。
甘草(生用,一錢)
上水煎,以棉球蘸吮,令出痰涎,卻以豬乳點(diǎn)入口中即瘥。
(《秘旨》)安神丸:(七一) 治心血虛而睡中驚悸,或受驚嚇而作。
人參 棗仁 茯神 半夏(各一錢) 當(dāng)歸 芍藥(炒) 橘紅(各七分) 五味子(五粒,杵)炙甘草(三分)
上為末,姜汁糊丸,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生姜湯下。
七味安神丸:(七二) 治心經(jīng)蘊(yùn)熱驚悸。
黃連 當(dāng)歸身 麥門冬 白茯苓 甘草(各半兩) 朱砂(飛一兩) 冰片(二分半)
上為末,湯浸蒸餅和 豬心血搗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燈心湯下。
十味安神丸:(七三) 治驚。
人參 茯神 麥門冬 山藥(各二錢) 片腦(一分) 龍齒(二錢) 朱砂 甘草 寒水石(各五分)金。ǘ)
上為末,蜜丸,雞豆大。燈心湯調(diào)下。一方有馬牙硝。
朱砂安神丸:(七四) 方在寒陣一四二。
清心火,養(yǎng)血安神。
(錢氏)安神丸:(七五) 方在寒陣一四三。
除火邪熱渴,清心化痰。
安神鎮(zhèn)驚丸:(七六) 驚退后調(diào)理,安心神,養(yǎng)氣血,和平預(yù)防之劑也。
天竺黃(另研) 人參 南星(姜制) 茯神(各五錢) 當(dāng)歸 棗仁(炒) 麥冬 生地芍藥(炒,各三錢) 黃連(姜汁炒) 薄荷 木通 山梔(炒) 朱砂(另研) 牛黃(另研)龍骨( ,各二錢) 青黛(一錢,另研)
上為末,蜜丸,綠豆大。每服三五丸,量?jī)捍笮〖訙p,淡姜湯送下。
(萬(wàn)氏)龍腦安神丸:(七七) 治驚痰,及痘中昏悶譫妄良方。
大辰砂(一錢,飛) 牛黃(一分) 龍腦(半分)
上研細(xì)末,取 豬心血、小豬尾尖血,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或二三丸,新汲水化下,或燈心湯、紫草湯俱可下。
鎮(zhèn)心丸:(七八) 治急驚化痰鎮(zhèn)心。
朱砂 龍齒 牛黃(各一錢) 鐵粉 人參 茯苓 防風(fēng) 琥珀(各二錢) 全蝎(七枚,焙)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薄荷湯送下。
金薄鎮(zhèn)心丸:(七九) 治風(fēng)壅痰熱,心神不寧,驚悸煩渴,唇焦頰赤,夜臥不安,譫語(yǔ)狂妄。
金。ㄊ瑸橐) 朱砂(一兩,飛) 人參 白茯苓 甘草(各半兩) 山藥(一兩半)牙硝(一錢半) 麝香(五分) 片腦(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每一錢作十丸,以金薄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或含化亦可。
辰砂膏:(八十) 治眼閉口噤,啼聲不出,吮乳不得,口吐白沫。
辰砂(二錢) 硼砂 馬牙硝(各一錢半) 玄明粉 全蝎 珍珠(各一錢) 麝香(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豆許,諸驚,薄荷湯下;潮熱,甘草湯下;月內(nèi)者,用乳汁調(diào)涂乳頭令吮之。
琥珀散:(八一) 治急慢驚風(fēng),涎潮昏冒,驚搐目瞪,內(nèi)釣腹痛,或驚癇時(shí)發(fā)。
琥珀 牛黃 膽星(此當(dāng)倍用) 白附子 天麻 僵蠶(炒,去絲嘴) 代赭石全蝎 蟬蛻 乳香(各一錢) 朱砂(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二分,白湯調(diào)下。
(《千金》)龍膽湯:(八二) 治月內(nèi)臍風(fēng)撮口,四肢驚掣,發(fā)熱吐乳;及客忤鬼氣驚癇,加人參、當(dāng)歸。
龍膽草(炒黑) 鉤藤鉤 柴胡 黃芩(炒) 芍藥(炒) 桔梗 茯苓 甘草 大黃(煨,各二錢半) 蜣螂(二枚,去翅足)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量?jī)杭訙p。
梅花飲:(八三) 治五臟積熱,喉中有痰,面色赤白,鼻流清涕,氣逆喘急,目赤咳嗽,或因驚夜啼。
硼砂 馬牙硝 芒硝 辰砂(各一錢) 人參(二錢) 甘草(五分) 片腦(半分) 麝香(一分)
上為末。瓷器收貯,每服半匙,麥冬湯調(diào)服,或薄荷湯亦可。
擦牙通關(guān)散:(八四) 治風(fēng)搐關(guān)竅不逸,痰塞中脘,留滯百節(jié)。
南星(二錢) 麝香(一字) 牙皂(二錢,燒存性) 僵蠶(一錢) 赤腳蜈蚣(一條)
上為末。姜汁蘸藥少許擦牙,或調(diào)服二三點(diǎn),涎自出。
(陳氏)抱龍丸:(八五) 治風(fēng)痰壅盛,或發(fā)熱咳嗽,或發(fā)驚搐等證。
膽星(九制,四兩) 天竺黃(一兩) 雄黃 朱砂(各五錢) 麝香(五分,另研,或減半亦可)
上為細(xì)末,用大甘草一斤煮極濃汁搗丸,每?jī)勺鞫,陰晾干。用薄荷湯或燈草湯下一二丸。此方加牛黃四錢,即名牛黃抱龍丸。加琥珀,即名琥珀抱龍丸。
至圣保命丹:(八六) 治胎驚內(nèi)釣,肚腹緊硬,啼叫不安,乃急驚風(fēng),眼目上視,手足抽搐,不省人事。
全蝎(十四個(gè),去毒) 防風(fēng)(二錢) 炮南星 白附子 蟬蛻 僵蠶(炒,去絲嘴)天麻 朱砂(各一錢) 麝香(五分) 金箔上為末,米糊和,每?jī)勺魉氖。每服一丸,白湯化下。有熱者,以南星易炮星?/p>
此方去天麻,加琥珀捏成錠,以薄荷湯磨服,即名保生錠子,亦名太乙保生丹,治慢驚尚有陽(yáng)證者。
定命丹:(八七) 治天釣撮口,通利痰熱。
全蝎(七枚) 天麻 南星(炮) 白附子(各二錢半) 朱砂 青黛(各一錢半) 輕粉麝香(各五分) 片腦(一字)
上為末,米糊丸,綠豆大。每服一二丸,荊芥薄荷湯下,可先研半丸吹入鼻中。
九還金液丹:(八八) 此藥有斡旋造化之功,專治男婦痰盛氣急,中風(fēng)不語(yǔ),口眼歪斜,左癱右瘓,牙關(guān)緊急,及小兒急驚風(fēng),手足抽搐,不省人事,痰多氣急等證,功效不可盡迷。
膽星(九制者,二兩) 朱砂(飛,一兩) 生半黃(五錢) 僵蠶(五錢,炒) 牙皂(去皮弦,炒焦,三錢) 冰麝(各五分)小麥面炒熟,煉蜜和勻搗丸,茨實(shí)大,金薄為衣,黃蠟區(qū)收藏。如大人牙關(guān)緊急,先以通關(guān)散開(kāi)其竅,隨用淡姜湯下一二丸。若治小兒,用薄荷湯化下一丸。
膽星天竺丸:(八九) 治小兒痰涎上壅,喘嗽不休。
膽星(一兩) 天竺黃(三錢) 半夏(姜制) 白附子(湯炮,去皮臍,各五錢) 天麻防風(fēng)(各二錢) 辰砂(一錢,飛)
上為末,甘草湯為丸,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湯或淡姜湯下。
(陳氏)溫白丸:(九十) 驅(qū)風(fēng)豁痰定驚。
人參 防風(fēng) 白附子(生用) 真僵蠶(炒) 全蝎(焙,各一錢) 南星(湯泡七次,焙) 天麻(各二錢)
上用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丸,姜湯下。
粉紅丸:(九一) 治小兒心虛,困臥驚動(dòng),痰涎不利,或發(fā)熱痰嗽等證。
天竺黃(五錢) 天南星 朱砂(各一錢半) 冰 胭脂(各一錢)
上以牛膽汁和丸,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砂糖湯下。
(錢氏)牛黃丸:(九二) 治風(fēng)癇,因汗出風(fēng)邪乘虛而入,痰涎迷悶,手足搐掣。
牛膽南星 全蝎(焙) 蟬蛻(各二錢半) 防風(fēng) 白附子(生用) 天麻 僵蠶(炒,各一錢半)麝香(半字)
上為末,棗肉和丸,加水銀半錢,同研細(xì)丸,綠豆大。每服一二丸,荊芥生姜湯下。
(《雜著》)牛黃丸:(九三) 治小兒驚風(fēng),中風(fēng)五癇天吊客忤,潮熱,痰涎壅盛等證。
白花蛇(酒浸) 白附子 川烏 全蝎 天麻 薄荷 雄黃(各五錢) 朱砂(二錢)牛黃 麝香(各一錢) 冰片(五分)
上各另研為極細(xì)末,和勻,用麻黃煎酒搗丸,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
黃連(生,半兩) 黃芩 山梔仁(各三錢) 郁金(二錢) 辰砂(一錢半) 牛黃(二分半)
上為細(xì)末,臘雪調(diào)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七八丸,燈心湯下。
三味牛黃丸:(九五) 治驚熱,消疳積。
雄黃(飛) 牽牛(各一錢) 天竺黃(二錢)
上為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薄荷水下。
涼驚丸:(九六) 治驚疳熱搐睛赤,潮熱痰涎,牙關(guān)緊急。
龍膽草(炒焦) 防風(fēng) 青黛(各三錢) 鉤藤鉤(二錢) 黃連(炒,五錢) 龍腦(一錢)牛黃 麝香(各二分)
利驚丸:(九七) 治急驚。
天竺黃(二錢) 輕粉 青黛(各一錢) 黑牽牛(炒,五錢)一方無(wú)天竺黃。
上為末,煉蜜丸,豌豆大。每歲一丸,薄荷水化下。
(錢氏)抑青丸:(九八) 治肝熱急驚搐搦。
羌活 川芎 當(dāng)歸 防風(fēng) 龍膽草(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shí)大。每服一二丸,竹葉湯入砂糖化下。此方加大黃、梔子仁,即名瀉青丸。
化痰丸:(九九) 治驚搐喉內(nèi)痰響者暫用。
膽星 半夏(制) 礞石(制) 枳實(shí)(各二兩) 麝香(三分)
上為末,姜汁糊丸,綠豆大,朱砂為衣。姜湯研化,量送。
比金丸:(百) 治驚癇先用此藥。
人參 遠(yuǎn)志(姜制取肉,炒) 白茯苓 南星 川芎 石菖蒲(細(xì)密者) 天麻 朱砂青黛 琥珀(各一錢) 麝香(一字)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金銀薄荷湯下。
虎睛丸:(百一) 治驚癇邪氣入心。
虎睛(細(xì)研) 遠(yuǎn)志(姜汁浸) 犀角(鎊屑) 石菖蒲 大黃(濕紙包煨) 麥冬(等分)蜣螂(去足翅,炒,三枚)
上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一二丸,竹葉煎湯或金銀薄荷湯下。
五癇丸:(百二) 一名五色丸。治五癇。
朱砂 珍珠(各五錢) 雄黃(一兩) 水銀(二錢半) 黑鉛(三兩,同水銀結(jié)成砂)
上為末,煉蜜丸麻子大。每服三payment-defi.com/Article/四丸,煎金銀薄荷湯下。
斷癇丹:(百三) 治五癇瘥后復(fù)發(fā),證候多端,連綿不除者。
黃 (蜜炙) 鉤藤鉤 細(xì)辛 炙甘草(各半兩) 蛇蛻(二寸,酒炙) 蟬蛻(四個(gè))牛黃(一錢,另研)
上為末,煮棗肉丸,麻子大。煎人參湯下,每服數(shù)丸,量?jī)杭訙p。
消風(fēng)丸:(百四) 治風(fēng)癇先宜此藥。
膽星(二錢) 羌活 獨(dú)活 防風(fēng) 天麻 人參 荊芥 川芎 細(xì)辛(各一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薄荷紫蘇湯調(diào)化下。
妙圣丹:(百五) 治食癇,因驚而停食吐乳,寒熱,大便酸臭是也。
赭石( ,醋淬,二錢半) 巴霜(三分) 朱砂 雄黃 蝎梢(各一錢) 輕粉 麝香(各一匙)杏仁(微炒,二錢)
上為末,棗肉丸,梧子大。每服一二丸,木賊草煎湯送下。
褊銀丸:(百六) 治癲癇膈熱,風(fēng)涎壅盛,腹脹喘促,實(shí)滯者。
巴豆 水銀(各五錢) 京墨(八錢,火燒醋淬) 黑鉛(二錢半,水銀煎) 麝香(五分,另研)
上為末,陳米粥丸,綠豆大。每服二三丸,煎薄荷湯下。
(薛氏)紫河車丸:(百七) 治癲癇。
紫河車(肥大者一具) 人參 當(dāng)歸(二味酌用,為末)
上將河車生研爛,入二藥搗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日進(jìn)三服,人乳化下。按∶此方凡先天不足,后天虧敗者,俱可隨宜增用藥物,照此制服,無(wú)不可也。然河車必用酒燉熟方善,雖薛氏之意用其生氣,但生者腥膩,恐不利于胃氣。且此物既離本體,尚何生氣之有?亦不過(guò)取其應(yīng)求之性味,為血?dú)庵Y而已。矧人之血?dú),本皆熱物之所養(yǎng)成,故飲食之類,凡生用熱用,其補(bǔ)瀉有甚相遠(yuǎn)者,豈熟之即無(wú)益,而生之果無(wú)礙耶?余故曰熱之為宜。
大蕪荑湯:(百八) 治小兒脾疳,發(fā)熱作渴,少食,大便不調(diào),發(fā)黃脫落,面黑,鼻下生瘡,能乳嗜土等證。
蕪荑 山梔(各五分) 當(dāng)歸 白術(shù) 茯苓(各四分) 柴胡 麻黃 羌活(各三分)防風(fēng) 黃連 黃柏 炙甘草(各二分)
上作二劑,水煎服。
生熟地黃湯:(百九) 治疳眼閉合不開(kāi)。
生地黃 熟地黃(各半兩) 川芎 赤茯苓 枳殼 杏仁(去皮) 川黃連 半夏曲天麻 地骨皮 炙甘草(各二錢半)
上每服二三錢,黑豆十五粒,姜、水煎服。
蘭香散:(百十) 治鼻疳赤爛。
蘭香葉(二錢,燒灰) 銅青 輕粉(各五分)
上為末干貼。
四味肥兒丸:(百十一) 治小兒食積五疳,目生云翳,牙根腐爛,口舌生瘡,發(fā)熱體瘦,肚大筋青,發(fā)稀成穗,或白禿瘡疥,小便澄白等證。
蕪荑 神曲(炒) 麥芽(炒) 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豬膽汁丸,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煎湯下。
六味肥兒丸:(百十二) 消疳化蟲(chóng)退熱。
黃連 陳皮 川楝子(去核,炒) 神曲(炒) 麥 (炒,各一兩) 白蕪荑(半兩)
上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米飲吞下。
薛氏曰∶前方又治脾疳飲食少思,肌肉消瘦,肚大頸鈿,發(fā)稀成穗,項(xiàng)間結(jié)核,發(fā)熱作渴,大便酸臭,嗜食泥土,或口鼻頭瘡,肚見(jiàn)青筋,吃齒便白。五疳用此丸加干蟾一兩尤妙。
七味肥兒丸:(百十三) 治小兒食積五疳,頸項(xiàng)結(jié)核,發(fā)稀成穗,發(fā)熱作渴消瘦等證。
黃連(炒) 神曲(炒) 木香(各一兩半) 檳榔(二十個(gè)) 使君子(酒浸) 麥芽(炒,各四兩) 肉豆蔻(炮,二兩)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良久,用五味異功散一服以助胃氣。
蘆薈肥兒丸:(百十四)治疳熱。
蘆薈 龍膽草(酒洗) 木香 人參 使君子肉 蚵 (酥炙,去頭足,即上鱉)麥芽(炒,各二錢) 檳榔 黃連(去蘆須,酒炒) 白蕪荑(各三錢) 胡黃連(五錢)
上為細(xì)末,豬膽汁為丸,黍米大。每服五六十丸,米飲下。
大蘆薈丸:(百十五) 一名九味蘆薈丸。治小兒肝脾疳積,發(fā)熱體瘦熱渴,大便不調(diào),或瘰 結(jié)核,耳內(nèi)生瘡,牙腮蝕爛,目生云翳等證。
胡黃連 黃連 蘆薈 白蕪荑(炒) 白雷丸(破開(kāi),赤者不用) 木香 青皮鶴虱草(微炒,各一兩) 麝香(一錢,另研)
上為末,蒸餅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白湯送下。立齋曰∶內(nèi)青皮以龍膽草代之,麝香不用,尤效。
加減蘆薈丸:(百十六) 治證同前,尤治小兒疳積腹脹。
蘆薈(真者,五錢) 宣黃連(去須) 胡黃連 枳實(shí) 青皮(各二錢半) 青黛 木香 山楂肉(各二錢) 麥芽(炒,三錢) 麝香(一分) 干蝦蟆(一只,酥炙)
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七八分,量?jī)捍笮∨c之。按∶此方加使君子肉三錢,治濕熱生蟲(chóng)亦佳。
當(dāng)歸龍薈丸:(百十七) 方在寒陣一六七。治肝經(jīng)實(shí)火,大便秘結(jié)。
(《良方》)蘆薈丸:(百十八) 方在寒陣一六八。治疳癖發(fā)熱諸證。
龍膽丸:(百十九)治腦疳腦熱瘡。
龍膽草 升麻 苦楝根皮(焙) 赤茯苓 防風(fēng) 蘆薈 油發(fā)灰(各二錢)青黛 黃連(各三錢)
上為末,牡豬膽汁浸米糕丸,麻子大。薄荷湯下,仍以蘆薈末敷入鼻內(nèi)。
木香丸:(百二十) 治疳痢。
黃連(凈,三錢) 木香 紫濃樸(制) 夜明砂(紙炒,各二錢) 訶子(肉炒,一錢)
上為末,飯丸,麻子大。干艾、生姜煎湯,食前下。
黃連丸:(一二一) 治疳勞。
黃連(半兩,凈牛膽汁浸,曬) 石蓮子 栝蔞根 杏仁(去皮尖) 烏梅肉(各二錢)
上為末,牛膽汁浸糕丸,麻子大。煎烏梅、姜、蜜湯下。
胡黃連丸:(一二二) 治熱疳。
胡黃連 黃連(各五錢) 朱砂(二錢)
上為末,填入豬膽內(nèi),以線扎懸掛銚中,淡漿水煮數(shù)沸取出,研蘆薈、麝香各二錢入之,飲和丸,麻子大。
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
蟾蜍丸:(一二三) 治小兒頸項(xiàng)結(jié)核,面色痿黃,飲食不甘,腹大發(fā)熱,名曰無(wú)辜疳證。一服虛熱退,二服煩渴止,三服瀉痢愈。
蟾蜍(一二個(gè)) 夏月溝渠深土中,取腹大不跳不鳴者是,身多 者佳。
上將糞蛆一杓置桶中,以尿浸之,卻將蟾蜍跌死,投與蛆食一晝夜,用布袋盛蛆,置急流中一宿取出,瓦上焙干為末,入麝香一字,粳米飯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其效如神。
天麻丸:(一二四) 治肝風(fēng)疳眼。
天麻 青黛 黃連 五靈脂 夜明砂(微炒) 川芎 蘆薈(各二錢) 龍膽草 防風(fēng)蟬蛻(去足,各一錢半) 全蝎(二枚,焙) 干蟾頭(炙焦,三錢) 麝香(少許)
上為末,豬膽汁浸米糕丸,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下。
靈脂丸:(一二五) 治脾疳、食疳。
白豆蔻 麥芽(炒) 五靈脂 砂仁 蓬術(shù)(煨) 青皮 橘紅 使君子(焙,各二錢)蝦。ㄖ私,三錢)
上為末,米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米湯下。
如圣丸:(一二六) 治疳熱泄瀉。
白蕪荑(炒) 川黃連 胡黃連(各二兩半) 使君子肉(一兩) 麝香(五分,另研)干蝦蟆(五個(gè),酒者杵膏)
上為末,以蝦蟆膏杵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煎人參湯下。
薛按∶疳之為患,乃肝脾虛熱,津液干涸之證。前方乃專于治疳清熱之劑,若脾胃虛弱者,當(dāng)佐以六君子湯調(diào)補(bǔ)脾胃,使邪氣退,庶可收全功也。
褐子丸:(一二七) 治疳腫脹。
蘿卜子(一兩,微炒) 陳皮 青皮(炒) 檳榔 五靈脂 蓬術(shù)(煨) 黑牽牛(頭末,炒)赤茯苓 木香(二錢半)
上為末,面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紫蘇湯下。
消積丸:(一二八) 治食積大便酸臭發(fā)熱。
丁香(九個(gè)) 砂仁(十二個(gè)) 烏梅肉(三個(gè)) 巴豆(三粒,去皮心膜)
上為末,面糊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溫水下。
塌氣丸:(一二九) 治肚腹虛脹。
胡椒(一兩) 蝎尾(五錢,去毒)
上為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陳米飲下。
紫霜丸:(百三十) 治驚積,及變蒸發(fā)熱不解,或食癇先寒后熱,或乳哺失節(jié),宿滯不化,腹痞便結(jié)。
代赭石( ,醋 七次) 赤石脂(各一兩) 杏仁(五十個(gè)) 巴豆(二十枚,去心膜油)
上先將巴豆、杏仁研成膏,入代赭、石脂研勻,湯浸蒸餅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米飲送下。
化 丸:(一三一)黃連(五錢) 蜀椒(去閉口者,炒出汗) 苦楝根白皮(各二錢)
上為末,用烏梅肥者七個(gè),艾湯浸去核,搗爛和丸。艾湯量?jī)捍笮∷拖隆?/p>
下蟲(chóng)丸:(一三二) 諸疳蛔諸蟲(chóng)。
苦楝根皮(新白者,酒浸焙) 綠包貫眾 雞心檳榔 桃仁(浸去皮,焙) 蕪荑(焙)木香(各二錢) 鶴虱(炒,一錢) 輕粉(五分) 干蝦蟆(炙焦,三錢) 使君子(五十,取肉煨)
上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天明清肉汁下。一方內(nèi)加當(dāng)歸、川連各二錢五分。
使君子丸:(一三三) 治五疳蛔蟲(chóng),脾胃不和,心腹膨脹,時(shí)復(fù)作痛,不食漸瘦。
使君子肉(一兩) 濃樸(制) 橘紅 白芍藥 甘草(炒) 川芎(各一錢)
上為末,蜜丸,皂角子大。每服一丸,陳米飲化下。
白玉散:(一三四) 治丹瘤。
白土(二錢半) 寒水石(五錢)
上為末,米醋或新水調(diào)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