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成長中的問題,包括生長發(fā)育不良、行為問題、飲食問題、睡眠問題、衛(wèi)生訓練問題、恐怖癥、活動過度、注意力缺陷癥以及學習障礙。
生長發(fā)育不良主要是指體重、身高增長的延遲,身體生長不良或由此導致的問題也有可能使發(fā)育延遲。
【病因】
生長發(fā)育不良通常發(fā)生在兒童,尤其是2歲以下的兒童。生長發(fā)育不良的兒童沒有吸收用于正常生長與發(fā)育的足夠營養(yǎng)。這些兒童可能有潛在的身體疾病,影響了其攝入、吸收、消化或貯存營養(yǎng)物質的能力。另一方面,心理、社會、經(jīng)濟因素也是原因。兒童的食欲可能很差,或不能獲得足夠的食物。抑郁癥可能導致食欲不良。如果兒童沒有得到足夠的社會刺激,就可能產(chǎn)生抑郁癥。這與抑郁癥可能發(fā)生在隔離于保育箱的嬰兒,或是沒有從父母或其他保育員那里得到足夠注意的兒童一樣。
【診斷】
在兒童健康體檢中,對嬰兒和兒童總是測量身高與體重。醫(yī)生將測量結果與上次的記錄和標準身高-體重圖表相比較。如果生長速度充分,即使兒童體格小也可能是正常的。
為了確定兒童體格小的原因,醫(yī)生會對其進行身體檢查,并詳細詢問父母關于兒童本人及其家中的喂養(yǎng)、社會問題、生病情況。醫(yī)生可能對其作常規(guī)檢查,如查血常規(guī)。只有當醫(yī)生懷疑兒童有潛在的疾病時,才會做更多的其他檢查。
【預測與治療】
任何一種造成兒童發(fā)育不良的潛在疾病都可能得到治療。兒童對治療的反應好壞,取決于導致發(fā)育不良的具體原因。如果系兒童沒有攝入足量食物,醫(yī)生可告訴其合理的心理、社會、經(jīng)濟因素以及其他相關的生理因素。尤其在潛在原因沒有找到的情況下,父母或保育員可能需要社會保健機構的介入或者心理或精神病學治療。在極少的情況下,可建議由他人代為撫養(yǎng)小孩。
發(fā)育不良的小孩,尤其是處于大腦增長重要時期的1歲以內的嬰兒,即使他們的身體生長可能增長,但在發(fā)育或集體生活上不能趕上他們的同伴。發(fā)育、社會或情感問題的類型和程度會隨兒童個體不同而不同。其中,約1/3兒童的智力發(fā)育,尤其是語言能力比正常兒童低。約一半的兒童仍然有社會和情感問題,或者飲食問題如偏食或慢食者。
行為問題指行為方式異常以至于影響到這個兒童與其他人的正常關系。
行為問題可能是兒童的環(huán)境、健康、先天的氣質或發(fā)育造成的,與父母、老師、保育員的不良關系也可能是行為問題的根本原因。
診斷行為問題,醫(yī)生或臨床醫(yī)學家將向父母等人了解有代表性的一天中,兒童的全部行為。并對導致行為問題的環(huán)境和行為的細節(jié)進行討論。醫(yī)生也觀察小孩與父母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行為問題隨時間遷移將趨于惡化,而早期治療有助于阻止其發(fā)展。父母與孩子間更為密切和愉快的接觸,能夠增加雙方的自尊心。改善相互關系有助于打破消極反應導致消極行為的惡性循環(huán)。
兒童與父母相互影響的問題
兒童與父母互相影響問題在兒童與其父母的關系中是復雜的。
相互影響問題可能開始于嬰兒出生的最初幾個月中。母親與嬰兒的關系可能由于艱難的懷孕或分娩而緊張。分娩后營養(yǎng)不良或者缺乏父親、親戚或朋友的支持,都有可能使母親與嬰兒的關系緊張。嬰兒喂養(yǎng)和睡眠無規(guī)律亦會使關系緊張。多數(shù)嬰兒在2~3個月前晚上不能入睡,經(jīng)常出現(xiàn)長久而強烈的哭叫。父母的疲勞、不友善和內疚,可能摻雜著喪失信心的情緒,影響著與小孩的關系。不良的關系可能減緩兒童智力與社會技能的發(fā)展,并導致發(fā)育不良。
【治療】
可向父母提供關于嬰兒生長的資料和有益的應付方法。一個保健醫(yī)生也能估計和討論嬰幼兒個人的性情。這些措施有助于父母形成更多有實際意義的期望,并認識到內疚和沖突在小孩的早期培育中是正常的情緒。這一認識可讓父母接受兒童的感情,并試著重建一個健康的關系。
分離憂慮
分離憂慮是指兒童在父母離開而單獨留下時感到的憂慮。
當母親離開房間或陌生人來訪時哭鬧,是8個月左右到18~24個月兒童發(fā)育過程中的正,F(xiàn)象。其強度因兒童而異。不過,有的父母,尤其是第一次作父母者,認為分離憂慮是情感問題,并且以避免分開或到新環(huán)境的保護辦法對付。這種作法可能導致兒童成熟和發(fā)育的問題。父親可能認為是小孩被寵壞了,并可能批評母親或試圖通過責罵和懲罰來改正孩子的行為。
【治療】
醫(yī)生或護士可告知父母,孩子的表現(xiàn)是正常的使之消除疑慮,并與其討論處理的辦法。鼓勵父母逐漸地降低保護性和嚴格性,讓兒童正常發(fā)育。
懲戒問題
無效的懲戒可導致兒童產(chǎn)生不適當?shù)男袨椤?/p>
懲戒是指采用獎勵和處罰以實施期望行為的方法。試圖通過責罵或體罰如打屁股來控制兒童行為,如果使用得當,可能短期有效。但是如被濫用,則會失去作用。責罵和打屁股可能也會降低兒童的安全感和自尊心。對兒童缺乏足夠的懲罰可能導致其出現(xiàn)社會無法接受的行為。父母用拋棄或攆走恐嚇兒童,會對兒童的心理造成傷害。
贊揚與獎賞能進一步強化好的行為!皶和!钡奶幹棉k法對改正壞行為有益。這種處置辦法需要一個小巧便攜的烹飪計時器和一把椅子,讓兒童坐在椅子上一定時間。椅子應放在一個不怎么舒服、沒有娛樂設備如電視機或玩具的地方,但不應放在兒童的臥室中或是陰暗得令人害怕的地方!皶和!鞭k法對兒童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是針對一種或幾種不良行為的最好辦法。
由于多數(shù)兒童寧愿因不良行為得到重視,而不愿根本無人過問,因而父母應該每天留出專門的時間與孩子愉快地交流。這種令人愉快的交流也可為獎賞好的行為提供機會。
惡性循環(huán)
惡性循環(huán)是指兒童的淘氣行為導致父母或保育員生氣,生氣使兒童又進一步作出淘氣舉動,導致父母更生氣的循環(huán)。
惡性循環(huán)通常開始于兒童侵犯和抵抗的時候。父母或保育員以責罵、大聲叫喊和打屁股對付。他們可能用于2歲兒童的典型抗拒態(tài)度或是4歲兒童頂嘴的行為,或是試圖對付出生后脾氣很壞的兒童。這種兒童對于強制性和使其情緒不安的事,常常反應為倔強、頂嘴、攻擊和發(fā)脾氣,而不是哭泣。
父母溺愛和嬌慣膽小、依賴性強或好指使人的兒童,也可能使惡性循環(huán)發(fā)生。父母帶小孩去看病,通常將行為問題敘述為“醫(yī)學”問題。包括典型的一天中進餐時的沖突,以及父母必須與兒童分離如小憩或睡眠時出現(xiàn)的困難。父母往往替兒童做其能夠獨立完成的事,如穿衣和吃飯。父母經(jīng)常錯誤地認為,兒童可能由于懲戒而受到傷害。
【治療】
如果父母學會忽視孩子那些沒有影響他人權利的不良行為,如發(fā)脾氣或拒絕飲食,惡性循環(huán)可能被打破。對于那些不能被忽視的行為,可以試著用分散注意力或“暫!钡奶幹棉k法。父母也可通過適當夸獎以減少沖突和鼓勵好行為。此外,父母每天應有15~20分鐘時間與孩子做一些令雙方都愉快的活動。
如果這些調節(jié)在3~4個月內沒有打破惡性循環(huán),則可能需要找心理醫(yī)生或精神分析醫(yī)生給孩子診治。
暫停方法
·兒童出現(xiàn)不良行為適用暫停方法。
·簡單地向幼兒解釋他的不良行為,然后讓其靜坐在椅子上。
·待幼兒坐好后開始計時,靜坐時間按年齡每歲1分鐘計算,但最長不應超過5分鐘。
·如果幼兒在規(guī)定時間結束前離開座椅,則應讓他重回座椅并重新計時,對于反復離開座椅的幼兒,可以強制將其放回座椅而不應遷就。這時應避免與之交談和對視。如在計時結束前的整個靜坐過程中,幼兒都是被強制坐在椅子上,則應重新計時。
·幼兒雖坐在椅子上卻不能安靜下來,亦應重新計時。
·當計時結束時,看護者可詢問幼兒為什么在靜坐中沒有生氣和抱怨,如幼兒不能答出正確的原因,看護者可簡略地提醒。
·對于幼兒在這短時間內出現(xiàn)的值得表揚的行為,看護者應給予肯定的評價。這樣可以使幼兒較易保持這種好的行為,而糾正不良行為。
由于生長進度減緩導致的食欲正常降低在1~8歲兒童中是普遍存在的。如果父母或保育員試圖強制小孩進食,或者過多強調有關兒童食欲或飲食習慣,飲食問題可能惡化。當父母哄騙和威嚇小孩時,有飲食問題的小孩可能僅把食物含在口中。一些小孩在父母強制喂食時可能出現(xiàn)嘔吐反應。
【治療】
治療要求在進食時候降低孩子緊張和抵制的情緒?梢园咽澄锓旁谛『⒚媲,如果在15~20分鐘內小孩不愿吃,可把食物拿走。這樣能夠避免感情沖突。父母應該允許小孩在進餐時吃他選擇的任何東西,但應限制小孩在餐間吃零食。采用這種方法,食欲、食量和營養(yǎng)需求三者之間會很快恢復平衡。
惡夢是指令人恐懼的夢,發(fā)生在睡眠的快速眼球運動期(淺睡期)。做惡夢的兒童通常會醒來,并能夠清楚地回憶起夢中的細節(jié)。偶有惡夢是正常的,父母或保育員只需安慰一下兒童就可以了。然而經(jīng)常性的惡夢則屬不正常,可能預示兒童有一個潛在的心理問題。驚嚇的經(jīng)歷,包括聽可怕的故事或看充滿暴力的電視劇,均能夠導致惡夢。這在3~4歲兒童中是非常普遍的,因他們尚不易于分辨幻想與現(xiàn)實。
夜驚是指入睡后不久出現(xiàn)半睡半醒狀態(tài)下的極度驚恐。小孩醒后不能回憶起這一情節(jié)。夢游是指在睡眠狀態(tài)下,從床上起來并在周圍行走。夜驚和夢游通常發(fā)生在從入睡后最初3個小時,從熟睡(非快速眼球運動期)到未完全醒來的過程中。夜驚狀態(tài)可持續(xù)幾秒到數(shù)分鐘。夜驚過程中受驚嚇兒童的尖叫和無法安慰的恐懼具有戲劇性。夜驚在3~8歲兒童中最為常見。
夢游者迷迷糊糊、但不驚恐,走路姿態(tài)笨拙但通常能避免撞擊物體。夢游的兒童驚醒時有不知所措或迷惑的眼神,最初還處于未全醒狀態(tài)或不能應答他人。在早晨,夢游者無法回憶起夜間的情景。約15%的5~12歲兒童至少有過一次夢游。1%~6%的兒童有持續(xù)性夢游,最常見的為學齡兒童。緊張的事件可能引起發(fā)作。
拒絕睡覺是一個普遍問題,尤其是1~2歲的兒童。當嬰兒被單獨留在嬰兒床時,他們會哭喊或爬起來找父母。這一行為與分離憂慮和兒童試圖更多地支配自己的環(huán)境有關。
夜醒是嬰兒的另一個睡眠問題。約有一半的6~12個月嬰兒會夜醒。有分離憂慮的兒童也有夜醒。大一點的兒童在搬家、生病或其他令其緊張的事件后常會有夜醒。下午長時間的睡覺以及就寢前做有刺激性的游戲,可能會惡化睡眠問題。
【治療】
雖然偶發(fā)性的夜驚和夢游可能持續(xù)許多年,但幾乎總是會自行消失。如有這種睡眠問題的兒童到青春期和成人時仍有此現(xiàn)象,則可能有潛在的心理問題。
讓拒絕就寢時的兒童起床或長久留在屋內以安慰孩子是無益的。讓兒童與父母同寢通常會延長夜醒問題。晚上與孩子玩;蚪o孩子喂食,以及打屁股、責罵也是沒有用的。完全安心地讓孩子回去睡覺通常更有效。讓孩子靜心聽小故事,給他們喜愛的洋娃娃或毯子,以及使用夜光燈常常會有幫助。要完全控制這個問題,父母可以靜坐在可看見小孩的門廳走廊處并確信小孩在床上。這樣小孩便知道下床是不允許的,也知道不可能誘使父母進屋講更多的故事或是玩耍。最終,小孩會平靜下來并入睡。
對于那些下床徘徊的兒童,在其臥室門上安裝一把掛鎖有可能解決問題。不過,應經(jīng)過仔細的考慮后再鎖門,以免使小孩產(chǎn)生被隔離的感覺。
大多數(shù)兒童在2~3歲應接受大便訓練,3~4歲接受小便訓練,在5歲時,一般的兒童都能夠獨自上廁所、脫褲、擦屁股和穿好褲子。但是約有30%的4歲兒童和10%的6歲兒童尚不能完全控制夜間的大小便。
【預防和治療】
訓練兒童大小便控制的最佳時機是在兒童容易接受訓練時。當兒童連續(xù)幾小時沒有尿濕,或尿濕后希望換尿布時,都是容易接受訓練的時機。此時兒童通常表現(xiàn)出愿意坐在痰盂或大便坐椅上。并發(fā)出一些簡單的口頭信號。通常24~36個月的兒童會有上述表示。
大小便訓練最普遍的方法是定時法。當兒童表現(xiàn)出有便意時,應引導他坐在大便坐椅上,并逐漸要求他穿著褲子暫時坐在大便坐椅上。然后鼓勵他練習自己脫下褲子坐在大便坐椅上,接著再穿上褲子。坐在大便坐椅上的時間應在5~10分鐘之內。簡單地說明這樣做的目的,并通過將濕的和臟的尿布放入便盆中加以強化。當兒童成功地完成排便后,應給予表揚或獎勵。對未成功地完成排便或發(fā)生意外的兒童發(fā)怒或給予懲罰,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定時法對能夠表達大小便意圖的兒童十分有效。但是,對于尚不能表達大小便意圖的兒童,鼓勵并表揚其排便則是十分困難的。對這些兒童的訓練應等到他們能夠表達大小便意圖時再進行。
第二種訓練方法是用玩具作模擬示范,即用玩具娃娃為有排便意圖的兒童進行大小便模擬示范。表揚玩具娃娃能很好地完成排便的每一個步驟并保持褲子的干凈。然后鼓勵兒童模仿玩具的每一個步驟并去完成它。同樣,父母應對他們的成功給予表揚或獎勵。
如果兒童拒絕坐痰盂或大便坐椅,那么應允許他起來并在飯后再試一次。如果連續(xù)幾天兒童都拒絕,最好的方法則是推遲幾個星期再對兒童進行訓練。對坐大便坐椅進行表揚或獎勵,對于正常兒童和較遲鈍的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都是十分成功的。這種模式建立后,應將每成功一次獎勵一次改為隔次獎勵,并逐漸減少獎勵次數(shù)直至取消。武力壓服是沒有絲毫結果的,而且還會使父母和子女的關系變得緊張。如果壓制和拒絕重復出現(xiàn),發(fā)生惡性循環(huán),則需用其他方法來打破并給予進一步處理。
夜間遺尿癥
夜間遺尿癥(尿床)是指已達不應該尿床年齡的兒童,在睡眠中無意的、經(jīng)常的遺尿行為。
大約30%的4歲兒童,10%的6歲兒童,3%的12歲兒童,1%的18歲青年仍然會尿床。尿床在男孩中發(fā)生更為普遍,而且似乎具有家族性。夜間遺尿癥患兒雖然有時伴有睡眠障礙如夢游和夜驚癥,但通常是由成熟遲緩引起的。身體的疾病,通常為尿道感染亦可引起夜間遺尿癥,但僅占病例的1%~2%。在極少數(shù)的病例中,尿床是由某些疾病導致,例如糖尿病。尿床偶然也會由心理上的問題引起,無論是兒童或是家庭的其他成員。
有時尿床現(xiàn)象會停止,但不久后又會重新出現(xiàn)。通常在有心理壓力或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后復發(fā),但是身體的原因例如尿道感染也是造成復發(fā)的一個原因。
尿床的行為療法
兒童的職責
·作好尿濕和未尿濕夜晚的記錄
·在睡前2~3小時應避免食用飲品
·睡前應先小便
·尿濕后應更換衣服和被褥
父母的職責
·遺尿發(fā)生時不要生氣,也不要責備兒童
·表揚或獎勵(依據(jù)年齡不同在日歷上畫上五角星或其他獎勵)前一夜未尿床的兒童
【治療】
對于6歲以下的患兒,醫(yī)生通常不給予任何治療,而是等待其隨時間的推移而自愈。6歲以后,每年有15%的患兒,在沒有進行任何治療的情況下停止了尿床。如果情況沒有改善,有三種不同的療法可以試用:咨詢服務加行為療法、尿床警報、藥物療法。
咨詢服務加行為療法是應用最普遍的治療方法。兒童和父母都會得到咨詢服務。他們能了解到尿床是十分常見的,也是能夠得以糾正的,沒有人會認為尿床是嚴重的過失。
尿床警報是迄今為止所采用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此法對夜間遺尿癥的治愈率達70%。僅有10%~15%的兒童在警鈴停止后重新開始尿床。尿床警報器便宜又容易安裝,幾滴尿即可引發(fā)。它的缺點是治療過程緩慢。在接受治療的頭幾周中,兒童僅在尿液排完后才會醒來;在隨后的幾周中,兒童會在排出少量尿液后就醒來而且很少尿濕床鋪;最后,兒童會在有尿意及排尿開始前醒來。大多數(shù)的父母都發(fā)現(xiàn)在連續(xù)三周未尿濕床鋪后,便可以將尿床警報器撤去。
藥物療法的使用已較過去少了許多,因為尿床警報療效更有效,而且藥物療法可能出現(xiàn)副作用。如果其他療法都失敗了,而且家長強烈要求藥物療法,醫(yī)生才會使用一種名為丙咪嗪的藥物。丙咪嗪是一種抗抑郁藥,它能使膀胱松弛和尿道括約肌收縮,從而阻止尿液的流出。如果丙咪嗪有療效,則會在使用的第一周就起作用。這種快速的反應是藥物療法的一個真正的優(yōu)點,特別是對極需快速治愈這一病癥的家庭和兒童。在兒童持續(xù)一個月未尿床后,應減少藥量再持續(xù)2~4周,然后停止用藥。然而,在用丙咪嗪治愈的病例中,有75%的兒童最后又開始尿床了。如果這種情況發(fā)生,則需再試行3個月的藥物療程。兒童在接受丙咪嗪藥物治療時,需每隔2~4周進行一次血液檢驗,以確保白細胞水平不至于降得過低,以免產(chǎn)生少見的但十分嚴重的副作用。
醋酸去氨加壓素鼻噴霧劑是一種替代藥。這種藥物可以減少尿液的生成,幾乎沒有副作用,但是十分昂貴。
大便失禁
導致大便失禁的慢性便秘的原因
·因害怕使用衛(wèi)生間而拒絕入廁
·抵制排便訓練
·肛周疼痛性損傷(肛裂)
·先天缺陷如脊髓畸形或肛門畸形
·先天性巨結腸癥
·甲狀腺功能低下
·營養(yǎng)不良
·大腦癱瘓
·兒童期或家族性精神病
大便失禁是指在沒有疾病或器官損害情況下發(fā)生的排便失控。
大約有17%的3歲兒童,1%的4歲兒童會出現(xiàn)大便失禁。多數(shù)大便失禁的原因是兒童拒絕接受排便訓練,但有的是因慢性便秘引起。慢性便秘會使腸壁擴張,兒童的排便意識減弱,肌肉的控制能力減弱。
醫(yī)生首先需要確定大便失禁的原因是軀體的,還是心理的。如果原因是便秘,那么解除便秘則是可行的,同時采用其他方法以保證腸的正常蠕動。如果行之無效,則必須進行診斷測試。對那些拒絕進行排便訓練的大小便失禁的兒童來說,心理咨詢是很有必要的。
恐怖癥是指對本不具有危險的事物、環(huán)境、行為的不合理的、夸大的恐懼。
恐怖癥不同于兒童發(fā)育階段中的正常的恐懼,也不同于由家庭沖突引起的恐懼。學校恐怖癥就是一種夸大的恐懼。6~7歲的兒童可能因為拒絕上學而產(chǎn)生學?植腊Y。兒童或許會直接拒絕去上學,或許會借口腹痛、極度的不適或有其他癥狀來證明自payment-defi.com/wsj/己不上學是正確的。兒童的這種行為可能是害怕老師的嚴厲和訓斥的一種過度反應。老師的嚴厲和訓斥對敏感的兒童來說是一種威脅。對10~14歲的年長兒童來說,學?植腊Y可能說明其有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兒童正常的恐懼
對3~4歲的兒童來說,害怕黑暗、怪獸、昆蟲、蜘蛛是很正常的。害怕受傷和死亡對較年長的兒童來說也是很正常的。恐怖的故事、電影、電視通常會引起兒童的不安,使得其害怕心理加劇。父母在憤怒或玩笑時講的話可能被學齡前兒童完全接受,并且可能影響兒童的心理。害羞的兒童對新環(huán)境,可能從小就感到害怕。
兒童對父母的保證,諸如怪物根本不存在、蜘蛛不會傷害人,電視所演的都不是真的,會感到安慰。如果父母在憤怒或玩笑時說了令人煩擾的話,那么父母必須對這些話進行解釋,以減緩對兒童的影響。父母可以通過反復讓害羞的兒童在沒有壓力和讓人放心的情況下處在陌生環(huán)境中,以讓其適應感到害怕的環(huán)境。
【治療】
對年幼的逃學兒童,應立即送回學校,以免功課上落后。如果恐懼十分強烈以至于妨礙了兒童的行為,而且父母和老師簡單的安撫對兒童已不起作用,則應請心理學家或精神病科醫(yī)生診治。一些恢復正常了的逃學兒童,學?植腊Y可能在真正生病和假期后復發(fā)。對于年長的兒童,不必急于將其送回學校,處理方法應取決于精神病科的檢查結果。
活動過度是指兒童的活動量過大、過于興奮,以至于引起父母和保育人員的擔心。
通常來說,2歲的兒童都很好動,很少安靜下來;4歲兒童特別好動,好吵鬧。在這兩個年齡組,這種行為在其發(fā)育階段中是正常的,但是這種行為常引起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沖突,并引起父母的擔憂。判斷一個孩子的活動是否過度,常取決于被打擾者的忍耐水平。但是有些兒童明顯地比一般兒童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一般兒童短。這些孩子給人造成的印象是難以管理。
活動過度的病因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情緒失調、腦功能障礙;蛟S,活動過度僅僅是兒童的正常性情被夸大了。
【治療】
成年人經(jīng)常用斥責和懲罰來壓制活動過度。但是這種做法經(jīng)常起反作用,反而增加了兒童活動的水平。避免兒童呆在不得不長期靜坐的環(huán)境或是找一位善于管理兒童的教師,對于治療這種兒童可能有幫助。
注意力缺陷癥(多動綜合征)是指兒童階段注意力缺乏或時間短暫,有與兒童年齡不符的沖動,伴有或不伴有活動過度。
據(jù)估計,5%~10%的學齡兒童患有注意力缺陷癥,并且患兒中男孩是女孩的10倍。注意力缺陷癥一般發(fā)生在4歲之前,不遲于7歲。但是,有的也可能到中學時期才會有顯著的癥狀。
這種癥狀通常是遺傳的。最近的研究顯示,這種癥狀是由于神經(jīng)遞質(大腦中傳遞神經(jīng)沖動的物質)異常引起的。注意力缺陷癥通常被兒童的家庭和學校環(huán)境所夸大。
【癥狀】
注意缺陷障礙主要是一個關于保持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做事持續(xù)時間的問題;純和ǔ憩F(xiàn)為沖動和過于活躍。許多患有注意力缺陷癥的學齡前兒童的癥狀有焦慮、交往障礙和行為障礙。而年長的兒童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則是下肢不斷活動、坐立不安、手無目的的活動、說話沖動、健忘、動作不協(xié)調。但是多數(shù)兒童沒有侵犯性或對抗性行為。大約20%患注意力缺陷癥的兒童有學習困難,約90%的有學習問題。40%患兒到達青春期時很抑郁、焦慮和違拗。大約60%的青年患者易怒,經(jīng)不起挫折。雖然活動過度的癥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輕,但殘存的癥狀可能延續(xù)到成年期。
【診斷】
診斷的基礎是癥狀出現(xiàn)的多少,出現(xiàn)的頻率和嚴重性。通常,由于診斷依賴于觀察者的判斷,故而較為困難。此外,許多癥狀并不是有障礙的兒童所獨有,沒有障礙的兒童也可能會有一種或多種癥狀。
注意力缺陷癥的癥狀
診斷兒童是否患有注意力缺陷癥,主要是看兒童是否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以下14種癥狀中的8種:
1.經(jīng)常玩弄手和腳,或在座位上不斷扭動。
2.當要求其坐在座位上時,他(她)很難保持在座位上。
3.很容易受外來刺激影響。
4.對游戲中的輪流次序,表現(xiàn)出不耐煩、不愿等候。
5.經(jīng)常在問題問完以前就喊出答案。
6.不易聽從他人的指示,即使明白意思而且也并不想有逆反做法。
7.在完成任務或活動時,很難保持注意力。
8.經(jīng)常從一項未完成的任務中轉移到另一項任務中。
9.很難安靜地游戲。
10.經(jīng)常過多地說話。
11.經(jīng)常打斷payment-defi.com或插嘴他人的談話。
12.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不聽話。
13.經(jīng)常在家或學校丟失玩具或活動用品。
14.經(jīng)常不考慮后果地進行一些危險活動。
【治療和預后】
精神興奮藥物是最有效的治療。兒童心理學家采用的行為療法通常也結合藥物治療。結構、生活規(guī)律和父母自身修養(yǎng)的調整技術也是經(jīng)常需要的。但是,對于那些不是特別過分的孩子和那些家庭環(huán)境穩(wěn)定的孩子,僅藥物治療就可以起到療效。
醫(yī)生經(jīng)常使用鹽酸哌甲酯(利他林)治療本癥。試驗證明,用鹽酸哌甲酯治療比用抗抑郁藥、咖啡因和其他精神興奮藥物的療效好,且比右旋苯丙胺的副作用小。鹽酸哌甲酯的常見副作用為睡眠失調如失眠、食欲不振,其他副作用是抑郁、憂愁、頭痛、胃痛和高血壓。如果長期大量服用此藥,會造成生長發(fā)育遲緩。
患有注意力缺陷癥的兒童通常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掉其習慣。在青少年期和成人期表現(xiàn)為學習成績差、缺乏自尊心、易激動、易抑郁和社會適應能力差。如果此病未治愈,則患者酗酒、吸毒及自殺的危險性可能比常人高。
學習困難是指人不能獲取、保留或廣泛地應用特殊技能或信息,是因注意力、記憶力、邏輯力缺乏所致,并影響學習成績。
學習困難有多種類型,任何一個單獨的原因均不能解釋它們。但是,人們相信本病是由腦功能不正常所引起的。預計美國有3%~15%的學齡兒童需接受特殊教育,以彌補這種學習困難。男孩患此病的人比女孩多。
【癥狀】
學習困難的兒童通常在視覺-運動協(xié)調上存在障礙,而且某些生活活動很呆滯,如剪東西、畫畫、扣鈕扣、穿鞋和跑步。這種兒童可能還會有視覺感知或聲音辨別的障礙。例如,識別序列或圖案,區(qū)別各種聲音。此外,還有記憶、語言、推理和聽覺的障礙。一些兒童在閱讀方面有障礙,一些在書寫方面有障礙,另一些則在算術方面有障礙。但是大多數(shù)的學習困難都是復雜的,并不僅僅只在某一方面有障礙。
患兒的癥狀表現(xiàn)為在學習顏色或字母的名稱、組織語言、熟悉事物、計算或其他早期學習技巧方面很慢,因而延遲了學習讀寫。其他癥狀有注意力范圍狹窄、易受干擾、說話困難和記憶短暫。在要求精細靈活合作的活動,如畫畫和模仿常有困難。
患兒在交流和控制情緒上很困難,在組織紀律上也存在問題;純旱淖⒁饬苋菀追稚,過分活躍,消沉,害羞或有進攻性。
【診斷和治療】
醫(yī)生在對兒童進行了全面體格檢查后,還會讓兒童再參加一系列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智力測驗,包括讀、寫和算術的測試。心理測試是確診的最后一個步驟。
通常使用的治療方法,如去除食物添加劑、補充大量維生素以及分析與補充微量元素等,效果尚未證實。藥物治療對提高學習成績、智力和學習能力的效果不佳。但是,某些藥物如鹽酸哌甲酯,有可能促進注意力的集中。這種促進可提高兒童的學習能力。對學習困難兒童最有效的治療是施行細心的單獨教育。
誦讀困難
誦讀困難是指對單詞和閱讀學習能力降低的一種語言學習能力缺乏癥,但這種兒童的智力、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等于或高于平均水平,視力和聽力也正常。
【癥狀和診斷】
有誦讀困難的學齡前兒童說話很晚,發(fā)音不清晰,很難記住字母、數(shù)字或顏色的名稱。誦讀癥兒童很難混合聲音,不能有節(jié)奏地拼詞和識別詞語中語音的位置,難以將詞語組合語音和識別話語中音節(jié)的數(shù)量。選擇單詞、詞語替換、命名字母或圖片緩慢與猶豫是誦讀困難的早期癥狀。對音節(jié)的記憶力范圍小且不能正確地將音節(jié)排列是很普遍的問題。
很多患有誦讀困難的兒童會混淆很相似的字母和單詞,寫的時候則將順序寫反,例如,將on寫成no,將d寫成b。這些現(xiàn)象非常普遍,常將下列字母或詞混淆:d與b,m與w,h與n,was與saw,on與no。
在一年級中期或末期,如果兒童不能在單詞學習上有進步,就有必要進行誦讀測試。對那些語言或智力都不能達到同齡人水平的兒童和在學習閱讀和流利說話方面很慢的兒童也要進行誦讀測試。
【治療】
最好的治療方法是采用結合多種近似感覺的直接指導。這種治療包括用不同的提示來教發(fā)音,如果可能,通常將其單獨作為閱讀療程的一部分。
間接指導也很有幫助。它通常包括促進單詞發(fā)音和閱讀理解的訓練。通過組合音節(jié)來形成單詞,拆分單詞和識別單詞中音節(jié)的位置來教患兒如何發(fā)音。
間接治療可以使用,但并不值得推薦。即用間接的方式教孩子們閱讀,如使用著色的透鏡使單詞或字母更易讀、眼部運動訓練、視覺感知訓練等。藥物如腦復康也有一定療效。但是,大多數(shù)間接治療的效果并沒有得到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