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大家?guī)臀铱纯催@個方子,已經(jīng)放壺子煎上了
    

四圣心源:大家?guī)臀铱纯催@個方子,已經(jīng)放壺子煎上了

9 茯苓9 灸草6 黨參9
芍藥4 桂枝9 龍骨6 牡蠣9 黑順片9

27-男。
這一年都經(jīng)常胃不舒服,吃不得辣的,涼的,硬的,每冬天手腳冰涼,平時也額頭冒痘,
熬不得夜,喝不得酒,否則冒痘加胃痛,之前找醫(yī)生看了兩月偏有好轉,說坎中陽虛,
但每次看病成本太高,一周的藥400塊,一周一次,還得坐4小時車,逐而間斷了
看了幾個月的四圣心源,畫瓢如上,分析如下:
額頭冒痘加芍藥,我怕脾胃受不得芍藥之寒只放了4克
脾胃濕寒加干姜茯苓,補中加甘草黨參
幾個月前左關弦,脾氣暴躁易動怒,經(jīng)自我調理脾氣轉好,現(xiàn)在左關沉細了,好轉?所以我加了桂枝達肝郁
龍骨牡蠣是因為昨天前天有夢遺,四肢不溫加了附子。。

-----------右路再加點半夏,五味子。應該能更好。參考。
-----------這個方子好像不對勁!
單純的寒濕內擾可以,但你的體內不僅僅是寒濕,還有痰濁,僅僅溫化還不夠,感覺缺少祛除痰濁的藥!   黃師的方子只是針對正氣的,邪氣的用藥相對少一點! 請斟酌
-----------
qgf0219 發(fā)表于 2012/1/9 15:34
這個方子好像不對勁!
單純的寒濕內擾可以,但你的體內不僅僅是寒濕,還有痰濁,僅僅溫化還不夠,感覺缺少 ...

請教一下
-----------回復 mainzo 的帖子

樓主的問題,明是胃陰肝血不足,肝氣有余而克胃土。治當以山藥扁豆沙參麥冬柔潤之品以養(yǎng)胃陰,以生地白芍柔肝養(yǎng)血,稍佐桂枝防風以條達肝氣。若舌紅苔黃膩脈弦,易桂枝防風為柴胡黃芩川楝子,以瀉有余之肝火。

左關弦與脾氣暴躁是相應的,說明肝氣/肝火有余,然標雖實,其本為肝陰之虛損。脾氣轉好,左關沉細,已轉現(xiàn)陰血不足之本相。

不是一見手腳涼、不受冷物,便一定要“溫陽”。一個好好的人,給他放掉1000cc血,他身上涼不涼?陰血不足,陰血內含之陽氣亦自然不足,常見寒化之表象。然“陽虛”(氣化不足)為標,精血津液之虛損為本。奈今之醫(yī)一學經(jīng)方火神黃元御,便只見無形之氣化,不見有形之陰血,僅學得點皮毛表相,便動輒附子干姜燥烈之品,初或因陽氣稍振而見效(于是以“效如符鼓”而沾沾自喜),久用則陰血愈傷而病轉重。古人所謂陽氣易復,陰血難生,過用溫燥實屬殺雞取卵之行。

我之所以在樓主的另一貼“服附子理中湯后的疑問”中跟帖詢問治療情況,便是為此。樓主吃了兩個月的大劑附子理中湯加味,每帖參術苓草附子干姜都以數(shù)十克計(有另貼“差不多380g的理中湯該怎么煎”),“溫陽”溫到這種程度,尚且并未治愈。一個區(qū)區(qū)小量的天魂湯,加點芍藥龍骨牡蠣,又濟甚事?

我的很多帖子,與論壇上主流的觀點相悖,說來可能很多人反感,甚至拋磚。(更多的觀點詳見“長沙藥解閑談”中我的跟帖)。但這個論壇上大多數(shù)朋友,恐怕都是初學者,不過人云亦云、跟大潮、相信一些“大師”的“主流”觀點而已(我自己也是過來人)。隨著學習的深入與臨證經(jīng)驗的豐富,相信大家終會在陰陽寒熱虛實燥濕之標本互易方面有更多的領悟。


-----------有道理
-----------應該天魂湯.  不要自擬方劑
-----------人要相信自己,都要煎了,再來網(wǎng)上討論,結果各執(zhí)一詞,你該如何取舍?我認為你的方子不賴,效果不太好的話,下次再加減!相信自己努力學習,實踐會告訴你真理的!沒老師帶,自己探索藥性,久而久之,可以為師也!病性陰陽寒熱是大方向,只要不違這個方向,一般不會有啥問題的!祝你早日康復!
-----------
xiaodiega 發(fā)表于 2012/1/10 10:31
回復 mainzo 的帖子

樓主的問題,明是胃陰肝血不足,肝氣有余而克胃土。治當以山藥扁豆沙參麥冬柔潤之品以 ...

滋陰也好﹐扶陽也好﹐要看身體需要。判斷是否需要滋陰﹐就看是否口渴﹑怕熱或哪
裡怕熱。是否需要如果扶陽﹐就看是否怕冷或哪裡怕冷。身體會說話﹐照一般常理
去觀察對治﹐沒必要一定憑信仰去滋陰或扶陽。更多情形是上熱下寒﹐那
就溫下清上﹐疏肝降肺﹐加些理氣藥﹐這個路線大致大家都能接受。但中醫(yī)界最大
的分歧大概是什麼叫"疏肝"﹐一派多用寒涼瀉肝陽的路線﹐什麼肝的問題都用清熱
解毒法﹔另外一派則用溫藥疏肝﹐扶肝陽加點酸收藥。我個人讚同後者﹐因為按五
行理﹐肝當升﹐縱需要滋陰﹐也不能伐肝陽。我本人從小素體肝火容易旺﹐從前一
天到晚嘴巴潰瘍﹐去看中醫(yī)總是清熱解毒路線﹐什麼牛黃解毒丸不知道吃了多少﹐
總也不效﹐更不用說斷根。近些年﹐大量用溫藥﹐口瘡反倒很少發(fā)﹐發(fā)了好也快。
後來﹐我看到黃師的說法﹐深表同感。


----------- 本帖最后由 澤靈 于 2012/1/31 17:21 編輯 www.med126.com
mainzo 發(fā)表于 2012/1/8 20:04
干姜9 茯苓9 灸草6 黨參9
芍藥4 桂枝9 龍骨6 牡蠣9 黑順片9

似乎調胃﹑降胃的藥不夠。若無口渴﹐可加半夏生薑﹐若口渴﹐用陳皮﹑白豆蔻﹐加些麥冬滋肺潤上燥﹐若同時有腹脹積水﹐加生薑。補脾我是一定會用黃耆白朮。脾胃寒時﹐我不太用白芍﹐而用當歸和山萸肉﹐加丹皮助疏肝。腳冷說明有腎寒﹐我比較喜歡用巴戟和肉蓯蓉﹐而不太用附子﹐作為長期調養(yǎng)﹐我個人覺得比附子合適。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