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來堅實者順。虛弱者逆。
痞滿與脹滿不同。脹滿是內(nèi)脹而外亦形。痞則內(nèi)覺痞悶。而外無脹急之形也。蓋由陰伏陽蓄氣血不運而成。位心下之中。腹?jié)M痞塞。皆土邪之所為耳。有因誤下。里氣虛。邪乘虛而入于心之分野。有因食痰積。不能施行而作痞者。有濕熱太甚。上來心下而為痞者。治之用黃連、黃芩、枳實之苦以泄之。生姜、半夏、濃樸之辛以散之。人參、白術(shù)之甘溫以補之。
一論按之堅而軟。無塊為痞。多是痰氣郁結(jié);蝻嬍惩。
陳皮(二錢) 半夏(姜炒二錢) 枳實(麩炒一錢) 黃連(姜炒六分) 山楂(去子二錢)木香(八分) 青皮(去穣二錢) 白茯苓(去皮三錢) 砂仁(八分) 甘草(八分)
上銼。生姜煎服。
一論痞滿。宜調(diào)中補氣血。清痞清熱。攻補兼施。簡而當(dāng)也。
平補枳術(shù)丸
白術(shù)(去蘆土炒三兩) 白芍(酒炒一兩) 陳皮 枳實(麩炒) 黃連(酒炒各一兩) 人參木香(各五錢)
上為細(xì)末。荷葉煎湯。打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yuǎn)。米湯下。漸加至六七十丸。一論內(nèi)傷元氣脾胃。而作心下痞者。宜大補元氣也。服加減補中益氣湯。(方見內(nèi)傷)
如脈緩有痰而痞。加半夏、黃連。
脈弦。四肢滿閉。便難而心下痞。加黃連、柴胡、甘草。大便閉燥。黃連桃仁。少加大黃、歸身。心下痞腌悶。加白芍。黃連。
心下痞腹脹。加白芍、砂仁、五味子。天寒少加干姜或官桂。心下痞。中寒者。加附子、黃連。心下痞。
嘔逆者。加陳皮、生姜、黃連。夏月加黃連。少加丁香、藿香。能食而心下痞。加枳實三錢。黃連五分。如不能食。心下痞者。勿加之。根據(jù)本方。食已心下痞。服前枳術(shù)丸而愈一論一切心下痞。及年久不愈者。宜用
大消痞丸
黃連(土炒六錢) 黃芩(土炒六錢) 枳實(麩炒五錢) 半夏(泡四錢) 陳皮(四錢) 濃樸(姜炒四錢) 豬苓(四錢) 澤瀉(四錢) 姜黃(二兩) 干生姜(三錢) 人參(四錢) 神曲(五錢炒) 砂仁(三錢) 甘草(三錢炙) 白術(shù)(去蘆土炒一兩)
上為細(xì)末。蒸餅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漸加至百丸?招摹0诐L湯送下。
一男子胸膈作痞。飲食難化。服枳術(shù)丸。久而形體消瘦。發(fā)熱口干。脈浮大而微。用補中益氣加姜、桂。payment-defi.com/jianyan/諸癥悉退。唯見脾胃虛寒。遂用八味丸。補命門相火。不月而飲食進。三月而形體充。此癥若不用前丸。多變腹脹喘促。腿足浮腫。小便淋澀等癥。急用加減腎氣丸。亦有得生者。
一治痞悶氣結(jié)食積。宜服
內(nèi)消丸
青皮 陳皮 三棱(煨) 莪術(shù)(煨) 神曲(炒) 麥芽 香附(炒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清茶送下。
一腹中窄狹。須用蒼術(shù)。若肥人自覺腹中窄狹。乃是濕痰流注臟腑。氣不升降。燥飲。
用蒼術(shù)、香附行氣。如瘦人自覺腹中窄狹。乃是熱氣熏蒸臟腑。宜黃連、蒼術(shù)。
一論心下堅如盤者。
枳實(麩炒一錢) 白術(shù)(去蘆三錢)payment-defi.com/shiti/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nèi)傷) 八味丸(方見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