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風論三十二
    

素問懸解:風論三十二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疬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nèi)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愿聞其說。問義詳下文。歧伯對曰:風氣藏于皮膚之間,內(nèi)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善行而數(shù)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疬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nèi)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愿聞其說。

問義詳下文。

歧伯對曰:風氣藏于皮膚之間,內(nèi)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善行而數(shù)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飲食,其熱也則消肌肉,使人佚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風氣藏于皮膚之間,泄其payment-defi.com/hushi/衛(wèi)氣,衛(wèi)氣愈泄而愈斂,故內(nèi)不得通,外不得泄。風以疏泄為性,善行而數(shù)變,有時風強而衛(wèi)不能斂,腠理開則灑然寒,有時衛(wèi)強而風不能泄,皮毛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飲食衰減,其熱也則肌肉消爍,使人佚栗戰(zhàn)搖而不能食,名曰寒熱。此或為寒熱之義也。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nèi)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為寒中而泣出。

陽明行身之前,起于承泣,穴在目下。風氣與陽明之經(jīng)俱入,循脈而上至目內(nèi)眥,陽明,胃脈,入胃者,入胃之經(jīng),非入胃府,故循脈上行。其人肥則腠理致密,風氣不得外泄,郁其經(jīng)腑之陽,為熱中而目黃,木主五色,入土為黃。陽明戊土為風邪所閉,風木郁遏于濕土之中,肝竅于目,是以目黃。人瘦則皮毛疏豁,風氣外泄,亡其經(jīng)腑之陽,為寒中而泣出。腎主五液,入肝為淚,風木升泄,是以泣出。此或為熱中,或為寒中之義也。

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腧,散于分肉之間,與衛(wèi)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膹(月真)而有瘍,衛(wèi)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風寒客于脈而不去,名曰疬風,或名曰寒熱。疬者,由營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胕與腐同。

太陽行身之后,起于睛明,穴在目內(nèi)眥。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腧,臟腑諸腧。散于周身分肉之間,與衛(wèi)氣干礙,其道路不通利,衛(wèi)氣梗阻,故使肌肉膹郁(月真)脹而發(fā)瘡瘍,衛(wèi)氣有所凝滯而不行,無以充養(yǎng)肌payment-defi.com肉,故其肉有不仁也。麻木不知痛癢。風寒客于經(jīng)脈而不去,瘡疬叢生,名曰疬風,或名曰寒熱。疬者,由衛(wèi)氣壅阻,營血熱腐,其脈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顏色敗,皮膚瘍潰。肺主衛(wèi)氣,開竅于鼻,衛(wèi)阻肺病,故鼻柱壞。血主華色,營血熱腐,故色敗也。仲景脈法:風氣相摶,必成隱疹,身體為癢,癢者名泄風,久久為痂癩,即此理。此或為疬風之義也。

風中五臟六腑之腧,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

五臟六腑之腧,皆在太陽之經(jīng),風與太陽俱入,中于五臟六腑之腧,隨腧穴而入臟腑,亦為臟腑之風,此或內(nèi)至五臟六腑之義也。不入臟腑,隨穴腧而各入其左右經(jīng)脈之門戶,所中則筋膜卷縮,而為偏風,此或為偏枯之義也。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新沐中風,則為首風。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nèi)風。飲酒中風,則為漏風。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外在腠理,則為泄風。

風府,督脈之穴,在項后,風氣隨風府而上,入于腦內(nèi),則為腦風。風入系戀頭目,則為目風,眼寒。眼流冷淚。新沐沐發(fā)。中風,則為首風。入房汗出中風,里氣方虛,則為內(nèi)風。飲酒中風,汗液漏泄,則為漏風。久風入中,耗其肝血,風木陷沖,則為腸風飧泄。若不入中,而外在腠理,肌表疏泄,則為泄風。此或為風也之義也。或為風也,為諸風也,指腦風以下言。

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nèi),至其風日,則病少愈。

首風之狀,風泄于上,頭面多汗惡風。風在頭上,遏其陽氣,當先其風發(fā)之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nèi)室,至其風發(fā)之日,表氣疏泄,則病少愈也。

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勞事。

漏風之狀,皮毛蒸泄,常不可單衣,身體煩熱故也。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表泄惡風,衣服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勞事也。

泄風之狀,上漬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身體盡痛則寒,其風不能勞事。

泄風之狀,上焦?jié)n濕多汗,汗出泄于衣上,口中干燥,身體盡痛,汗多陽亡則寒,其風不能勞事也。

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內(nèi)外感傷,皆由風閉皮毛,郁其里氣而成。故風者百病之長也。其先不過感冒,而人之本氣,百變不同,至其變化,乃各因人之本氣損傷,而為他病也。無有常方,然致有諸色風氣也。

帝曰:五臟風之形狀不同者何?愿聞其診,及其病能。岐伯曰:以春甲乙傷于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于風者為心風,以季夏戊己傷于邪者為脾風,以秋庚辛中于邪者為肺風,以冬壬癸中于邪者為腎風。

五臟各以自王之日傷于風邪者,臟氣虛而皮毛疏也。

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干,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

肝以風木而主疏泄,故多汗惡風。肺主悲,木病而金刑之,肺氣旺,故善悲。蒼,木色也。肝脈循喉嚨,入頏顙,風動津耗,故嗌干。肝氣不舒則善怒。肝主筋,宗筋痿廢,故時憎女子。肝竅于目,故診在目下。肝病者眥青,《靈樞·五閱五使》語。故其色青也。

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

心為君火,性亦疏泄,故多汗惡風。心主喜,病則心神不暢,故焦絕而善怒嚇。赤,火色也!峨y經(jīng)》:心色赤,其聲言,故病甚則言不可快。心竅于舌,故診在口,其色赤也。

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墮,四肢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

脾為濕土,濕蒸竅泄,故多汗惡風。土氣困乏,故身體怠墮。脾主四肢,故四肢不欲動。黃,土色也。脾主五味,故病則不嗜食。鼻在面部之中,其位應土,故診在鼻上,其色黃也。

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短氣時咳,晝?nèi)談t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

肺主收斂,收斂失政,故多汗惡風,白,金色也。皏,白色。肺氣上逆,故短氣時咳。日暮肺金不降,氣道愈阻,故晝差暮甚。眉上,闕庭之部,外司肺候,故診在眉上,其色白也。

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痝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

腎主蟄藏,蟄藏失政,故多汗惡風。水浸頭面,故痹然浮腫。腹中論:病腎風者,面胕痝然。腎脈貫脊,經(jīng)郁,故脊痛不能正立。炲,水色也。腎開竅于二陰,隱曲,前陰也,不利,不通利也。脾主肌肉,水邪侮土,故診在肌上,其色黑也。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膈塞不通,食飲不下,腹善滿,失衣則(月真)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

胃脈下人迎,入缺盆,胃氣上逆,濕熱郁蒸,故頸上多汗惡風。臟腑諸風,皆多汗惡風者,風性疏泄,竅開而表虛也。胃土上逆,濁氣升填,故胸膈閉塞,飲食不下也。胃腑瘀濁,故善脹滿。失衣則風乘表虛侵襲皮毛,郁其腑氣,故作(月真)脹。食寒不消,故生泄利。胃主肌肉,濁氣堙塞,飲食不化,莫能生長肌肉,故其診形瘦而腹大也。

帝曰:勞風為病何如?岐伯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肺傷則死也。帝曰:善。此段舊誤在評熱病論。

勞風者,勞傷而感風邪者也。勞風法在肺下,肺主皮毛,感則皮毛閉束,郁其肺氣,肺氣壅阻,故生嚏噴嗽喘之證,而勞風之原,則法在肺下,肺下者,胃也。緣勞傷中氣,胃土上逆,肺無降路,而再感風邪,閉其皮毛,又復不得外泄,郁遏沖逆,是以病也。其為病也,使人項背強上,雙目冥視,唾出于口,膠粘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治法以救其俯仰為主,以其氣逆而不降,則其身仰而莫俯,調(diào)其氣道,升降復舊,則俯仰如常矣。蓋肺金清降,霧氣化水,注于膀胱,水道通利,則肺氣不郁,法在膀胱通利,巨陽引精而已。而巨陽引精之權(quán),全在陽明胃土下行,肺有降路,則氣化水生,下注水府,而川瀆流通,肺郁清徹矣。陽明右降,巨陽引精者,三日而病已。中年胃弱,降令稍遲者五日。末年胃衰,降令再遲者七日。肺郁悉下,氣道清通,咳出青黃濁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則升降復而俯仰平,其病全瘳。不出則肺郁不下,痞塞蒸腐,而傷肺臟,肺傷則死也。化生肺之類。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