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桂枝湯方(《金匱》方有論) 知母(六兩) 甘草(二兩炙)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枝(三兩) 上銼,每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汗出愈。
蜀漆散方(《金匱》方有論) 蜀漆(洗去腥) 云母(燒二日夜) 龍骨(等分) 上三味,杵為散。未發(fā)前,以漿水服半錢匕,溫瘧加蜀漆半分,臨發(fā)時服一錢匕。
牡蠣湯(《外臺秘要》方 《金匱》有論) 治牡瘧。 牡蠣(四兩熬) 麻黃(四兩去節(jié)) 甘草(二兩) 蜀漆(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黃,去上沫,得六升,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溫服一升。若吐則勿更服。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方(《金匱》有論) 治瘧病發(fā)渴者,亦治勞瘧。 柴胡(八兩) 人參(三兩) 黃芩(三兩) 甘草(三兩) 栝蔞根(四兩) 生姜(二兩) 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二升,溫服一升,日二服。
柴胡桂姜湯(《金匱》有論) 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服一劑如神) 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皮) 干姜(二兩) 黃芩(三兩) 栝蔞根(四兩) 牡蠣(三兩熬) 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鱉甲煎丸方(《金匱》有論) 鱉甲(十二分炙) 烏扇(三分燒) 黃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婦(三分熬) 干姜(三分) 大黃(三分) 芍藥(五分) 桂枝(三分) 葶藶(一分熬) 石韋(三分去毛) 濃樸(三分) 牡丹(五分去心) 瞿麥(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參(一分) 蟲(五分熬) 阿膠(三分炙) 蜂窠(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蜣 (六分) 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為末,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于中,煮令泥瀾如膠漆,絞取汁內(nèi)諸藥末煎為丸,如梧桐子大?招姆咄瑁杖。《千金方》用鱉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二分、大戟一分、 蟲五分,無鼠婦、赤硝二味,以鱉甲煎和諸藥為丸。
桂枝黃芩湯 柴胡(一兩二錢) 黃芩 人參 甘草(各四錢五分) 半夏(四錢) 石膏 知母(各五錢)桂枝(一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七錢,水煎。 昌按∶此方小柴胡湯合白虎加桂枝湯,于和法中兼解表熱,遵用仲景圣法,可喜可喜。
人參柴胡引子(《事親》) 人參 柴胡 黃芩 甘草 大黃 當歸 芍藥(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昌按∶此即小柴胡去半夏,加大黃,當歸、芍藥,大柴胡去半夏、枳實,加人參、當歸。于和法中略施攻里之法,深中肯綮。
柴樸湯 柴胡 獨活 前胡 黃芩 蒼術 濃樸 陳皮 半夏曲 白茯苓 藿香(各一錢) 甘草(三分) 水二鐘,生姜五片,煎一鐘,發(fā)日五更服。氣弱加人參、白術。食不克化加神曲、麥芽、山楂。 昌按∶此方治瘧因起于暑濕,及食滯者宜之。
加味香薷飲 香薷(二錢) 濃樸(制) 扁豆(炒) 白術(炒) 白芍藥(炒) 陳皮 白茯苓 黃芩(各一錢) 黃連(姜汁炒) 甘草(炙) 豬苓 澤瀉(各五分) 木瓜(七分) 上生姜煎服?诳蕦嵳,加天花粉、葛根、知母。虛者,加五味子、麥門冬、人參。 昌按∶此方暑邪入里,外無表證者宜之。
祛瘧散 黃 (蜜炙一錢六分) 人參 白術 白茯苓 砂仁 草果 陳皮(去白) 五味子(各一錢) 甘草(七分) 烏梅(三枚去核) 水二鐘,生姜三片,棗二枚,煎一鐘溫服。 昌按∶此方表里之邪已透,中氣虛弱者可用。
二術柴葛湯 治諸瘧必用之劑。 白術 蒼術 柴胡 葛根 陳皮(各七分) 甘草(五分) 若一日一發(fā),及午前發(fā)者,邪在陽分,加枯芩、茯苓、半夏各一錢。熱甚頭痛,加川芎,軟石膏各一錢?payment-defi.com/zhicheng/渴,加石膏、知母、麥門冬各一錢。若間日、或三日發(fā),午后或夜發(fā)者,邪在陰分,加川芎、當歸酒炒、芍藥、熟地黃酒炒、知母各一錢,酒黃、酒紅花各四分。提在陽分,可截之。若間一日,連發(fā)二日,或日夜各發(fā)者,氣血俱病,加人參、黃 、白茯苓各一錢以補氣,川芎、地黃、歸、芍以補血。若陽瘧多汗,用黃 、人參、白術以斂之。無汗用柴胡、蒼術、白術、黃芩、葛根以發(fā)之。若陰瘧多汗,用當歸、白芍、熟地、黃 、黃柏以斂之。無汗用柴胡、蒼術、川芎、紅花、升麻以發(fā)之。
胃氣弱,飲食少,或服截藥傷脾胃而食少者,加人參、酒芍藥、大麥芽各一錢。傷食痞悶,或有食積者,加神曲、麥芽、枳實各一錢,黃連五分。痰盛加姜半夏、南星、枳實炒各一錢,黃連、黃芩各六分。若用截之,加檳榔、常山、青皮、黃芩各一錢,烏梅肉三枚。日久虛瘧,寒熱不多,或無寒而但微熱者,邪氣已無,只用四君子湯合四物湯,加柴胡、黃芩、黃 、陳皮,以滋補氣血。
柴苓湯(《活人》) 治瘧熱多寒少,口燥心煩少睡。(即小柴胡湯合五苓散。小柴胡湯見黃膽門。五苓散見三氣門。) 昌按∶活人柴苓湯,治瘧之要藥也。然不敢輒入正選,姑存?zhèn)溆谜,則以五苓散利水,恐遇木火乘胃,大耗津液。大渴引水自救之證,反利其小水,而自犯其律也,用方者詳之。
半夏散 治痰瘧發(fā)作有時,熱多寒少,頭痛額角,并胸前肌肉 動,食才入口即吐出,面色帶赤,宜服之。 半夏(泡七次為末姜汁和調(diào)作餅曬干) 藿香 羌活 芎 (各一分) 牽牛(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后白湯調(diào)下。
露姜飲 治脾胃痰瘧,發(fā)為寒熱。 生姜(四兩) 和皮,搗汁一碗,夜露至曉,空心冷服。
二十四味斷瘧飲 治久瘧。 常山(酒炒) 草果 檳榔 知母(酒炒) 陳皮 青皮 川芎 枳殼 柴胡 黃芩荊芥 白芷 人參 紫蘇 蒼術 白術 半夏 良姜 茯苓 桂枝 葛根 甘草 杏仁 烏梅(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一兩,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發(fā)日早服。 昌按∶此方治久瘧母瘧,邪氣散漫,表里俱亂。廣其法以求之,然仍不離小柴胡湯為主,亦可喜也。
治瘧,因勞役憂思而作,汗多食少倦甚者,補中益氣湯。(方見虛勞門)
小柴胡湯加常山,截瘧神效。(方見黃膽門)
婦人久瘧,用小柴胡,合四物湯服之。(小柴胡湯見黃膽門,四物湯見婦人門。)
小兒瘧疾,有痞塊,生地、芍藥各一錢、陳皮、川芎、炒黃芩、半夏各一錢,甘草三分,加姜煎,調(diào)醋炙鱉甲末效。
《正傳》有二男子,皆年四五十,各得 瘧三年。俱發(fā)于寅申巳亥日,一人晝發(fā),發(fā)于巳而退于申。一人夜發(fā),發(fā)于亥而退于寅。晝發(fā)者,乃陰中之陽,病宜補氣解表,與小柴胡倍柴胡、人參,加白術、川芎、葛根、陳皮、青皮、蒼術。夜發(fā)者,為陰中之陰,病宜補血疏肝,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加青皮,各與十帖,加姜棗煎,于未發(fā)前二時,每日一帖。服至八帖,同日得大汗而愈。
丹溪治一人,因勞役發(fā)嗽得 瘧,又服發(fā)散藥,變?yōu)?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payment-defi.com/tcm/2010/20100519232007_331131.shtml" target="_blank">發(fā)熱,舌短,語言不正,痰吼有聲,脈洪實似滑。先用獨參湯,加竹瀝二蛤殼,一服后,吐膠痰,舌本正,后用黃 人參湯,半月愈。
一婦病瘧,三日一發(fā),食少,經(jīng)不行已三月,脈無,時寒,議作虛寒治。疑誤,再診見其梳洗言動如常,知果誤也。
經(jīng)不行,非無血,為痰所凝。脈無,非血氣衰,乃積痰生熱,結伏其脈而不見耳。當作實熱治,與三化丸。旬日后,食進脈出,帶微弦,謂胃氣既全,雖不藥,瘧當自愈而經(jīng)行也,令淡滋味,果應。
一婦 瘧月余,間日發(fā)于申酉,頭與身痛,寒多喜極熱辣湯,脈伏面慘晦,作實熱治之,以十棗湯為末,粥丸黍米大。服十粒津咽,日三次,令淡飯半月,大汗愈。
一婦人痢,因哭子變瘧,一日五六作,汗如雨,不吐,脈微數(shù),疲甚。payment-defi.com/zhuyuan/無邪可治,陰虛陽散,命在旦夕,遂用參術二兩、白芍一兩、黃 半兩、炙甘草二錢,作四大劑,服之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