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曰∶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又曰∶脾氣通于口,脾和口能知五味矣。故口者脾之外候。凡鵝口者,口內(nèi)白屑滿舌,如鵝之口。此肺熱而心脾為甚,故發(fā)于口也。內(nèi)服沆瀣丹,外以保命散吹之。
口瘡者,滿口赤爛。此因胎稟本濃,養(yǎng)育過溫,心脾積熱,熏蒸于上,以成口瘡。內(nèi)服沆瀣丹,外以地雞擂水搽瘡上。地雞即扁蟲,人家HT 下有之。
口糜者,滿口生瘡潰爛,乃膀胱移熱于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以導(dǎo)赤散去小腸之熱,五苓散去膀胱之熱,當(dāng)以二方合服。
口瘡服涼藥不效,乃肝脾之氣不足,虛火泛上而無制。宜理中湯收其浮游之火,外以上桂末吹之。若吐瀉后口中生瘡,亦是虛火,理中湯。昧者以為口瘡悉為實(shí)熱,概用寒涼,必不救。
上 有脹起如懸癰者,此名重 。由脾胃挾熱,氣血不能收斂而成。用針刺去惡血,內(nèi)服沆瀣丹,外以碧雪吹之。
小www.med126.com兒兩頤流涎,浸漬胸前者,此名滯頤。蓋涎者脾之液,口為脾竅,脾胃虛寒,不能收斂津液,故涎從口出而滯于頤,宜溫脾丹。
小兒口頻撮者,氣不和也。蓋唇應(yīng)乎脾,氣出于肺,脾虛不能生肺,故口頻撮。異功散補(bǔ)脾生肺愈矣。
小兒口撮,面青多哭,此陰寒之至,肝脾虛冷,臍下痛也。理中湯溫之。
小兒急欲吮乳而口不能吮者,心脾有熱,舌不轉(zhuǎn)運(yùn)。瀉黃散清之。
【入方】
集成沆瀣丹 方見卷一胎疾門。
保命散 治小兒鵝口瘡。
箭頭砂 枯白礬 明牙硝(三味俱五錢)
共為細(xì)末,吹之。
導(dǎo)赤散 方見卷四啼哭門。
五苓散 方見卷二傷暑門。
理中湯 方見卷二乳子傷寒門。
碧雪散 治小兒懸癰重 。
共為細(xì)末,吹之。
溫脾丹 治小兒脾冷流涎,浸漬頤間。
南木香 法半夏(各三錢) 黑炮姜 漂白術(shù)(各三錢) 廣陳皮 杭青皮(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龍眼核大。每服一丸,米飲下。
異功散 方見卷三傷食門。
瀉黃散 治小兒心脾有熱,舌不轉(zhuǎn)運(yùn),不能吮乳。
赤茯苓 片黃芩 川黃柏 川黃連 黑梔仁 宣澤瀉 茵陳蒿(各一錢)
燈芯十莖,水煎,熱服。
口瘡破爛,并治咽喉喉癬、喉癰,用鳳凰衣,即伏雞子殼內(nèi)皮也,微火焙黃,橄欖燒存性,兒茶,三味俱等分,共為末,以一錢為則,加冰片五厘?陴岵牖继,喉病吹入之,即能進(jìn)飲食。
口瘡久不愈,虛火也。用生附子一個(gè),切焙為末,醋和作餅,男左女右貼腳心。引火下行,自愈。
小兒口角生瘡,名燕口瘡。以亂發(fā)燒灰存性,米飲調(diào)服,外即以此敷之。又方,蒸飯時(shí)收甑蓋上流下氣水,搽之即愈。
口唇腫黑,癢痛不可忍,先以磁鋒砭去惡血,以古銅錢磨豬油涂之。
治走馬牙疳及各樣口疳,多年田野中白螺螄殼研爛,少加兒茶,共為細(xì)末,吹患處即愈。
payment-defi.com/shiti/口疳瘡及咽喉疼痛,用吳茱萸二兩研末,少加面粉,醋調(diào)作二餅,貼于足心,以布扎之,過夜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