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一病人,男,56歲,因口苦,口干,腰痛,眩暈求診,自訴口渴甚,每晚都要喝很多水才能睡覺,眩暈特別厲害,診見:面色差,舌紅,苔薄,脈沉。書柴胡桂枝干姜湯,根據(jù)《傷寒論》第147條: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處方如下:
柴胡80克,桂枝30克,干姜30克,炙甘草20,天花粉40克,黃芩30克,牡蠣20克。三付,水煎服
二診:
患者已無口干,口苦,仍有腰痛。眩暈好轉,這次診見:苔白膩(病的真實面目顯露出來了),脈沉,脈象較一診有好轉。書腎著湯加真武湯,處方如下:
炙甘草20克 白術20克 干姜40克 茯苓40克 附子30克 芍藥30克 生姜30克。三劑,水煎服。
三診:
患者訴腰痛有好轉,眩暈較輕,能自行走動,有咳嗽,流涕。診見:苔薄,脈浮弱。書葛根湯加杏仁、厚樸。處方如下:
葛根40克 麻黃30克 桂枝20克 芍藥20克 炙甘草30克 生姜30克 大棗12枚 杏仁20克 厚樸20克。三付,水煎服。
后來隨診,諸癥消失。
半路岐黃按:此病根為寒濕水飲導致的眩暈,腰痛,兼有膽熱,所以診斷為厥陰病,二診,無口苦,口干,少陰病顯現(xiàn),三診:脈已浮起,呈感冒癥狀。所以此病就像撥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最后就見心了,真的是撥開云霧見晴天,把病根從最里的厥陰層,拔到少陰層,再拔到太陽病層,最后以治療感冒收功。這就是證隨藥變,藥隨證變!秱摗房偨Y得好:觀其脈癥,知犯何逆,隨證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