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治痢方 上課筆記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教程:治痢方

(十八)治痢方1.化滯湯 2.燮理湯 3.解毒生化丹 4.天水滌腸湯5.通變白頭翁湯6.三寶粥7.通變白虎加人參湯治下痢,或赤、或白、或赤白參半,下重腹疼,周身發(fā)熱,服涼藥而熱不休,脈象確有實熱者。生石膏(二兩,搗細)生杭芍(八錢)生山藥(六錢)人參(五錢,用…

(十八)治痢方


1.化滯湯


2.燮理湯


3.解毒生化丹


4.天水滌腸湯


5.通變白頭翁


6.三寶粥


7.通變白虎加人參

治下痢,或赤、或白、或赤白參半,下重腹疼,周身發(fā)熱,服涼藥而熱不休,脈象確有實熱者。

石膏(二兩,搗細)生杭芍(八錢)生山藥(六錢)人參(五錢,用野黨參按此分量,若遼東真野參宜減半,至高麗參則斷不可用)甘草(二錢)

上五味,用水四盅,煎取清湯兩盅,分二次溫飲之。

此方,即《傷寒論》白虎加人參湯,以芍藥知母、山藥代粳米也。痢疾身熱不休,服清火藥而熱亦不休者,方書多諉為不治。夫治果對證,其熱焉有不休之理?此乃因痢證夾雜外感,其外感之熱邪,隨痢深陷,永無出路,以致痢為熱邪所助,日甚一日而永無愈期。惟治以此湯,以人參助石膏,能使深陷之邪,徐徐上升外散,消解無余。加以芍藥、甘草以醫(yī).學全在線payment-defi.com理下重腹疼,山藥以滋陰固下,連服數劑,無不熱退而痢愈者。

按∶

外感之熱已入陽明胃腑,當治以苦寒,若白虎湯、承氣湯是也。若治以甘寒,其病亦可暫愈,而恒將余邪錮留胃中,變?yōu)楣钦魟跓,永久不愈(《世補齋醫(yī)書》論之甚詳)。石膏雖非苦寒,其性寒而能散,且無汁漿,迥與甘寒粘泥者不同。而白虎湯中,又必佐以苦寒之知母。即此湯中,亦必佐以芍藥,芍藥亦味苦(《神家本草經》)微寒之品,且能通利小便。故以佐石膏,可以消解陽明之熱而無余也。

一叟,年六十七,于中秋得痢證,醫(yī)治二十余日不效。后愚診視,其痢赤白膠滯,下行時,覺腸中熱而且干,小便亦覺發(fā)熱,腹痛下墜并迫。其脊骨盡處,亦下墜作痛。且時作眩暈,其脈洪長有力,舌有白苔甚濃。愚曰∶此外感之熱挾痢毒之熱下迫,故現種種病狀,非治痢兼治外感不可。遂投以此湯,兩劑,諸病皆愈。其脈猶有余熱,擬再用石膏清之,病家疑年高,石膏不可屢服,愚亦應征他往。后二十余日,痢復作。延他醫(yī)治療,于治痢藥中,雜以甘寒濡潤之品,致外感之余熱,永留腸胃不去,其痢雖愈,而屢次反復。延至明年仲夏,反復甚劇。復延愚延醫(yī),其脈象、病證皆如舊。因謂之曰,去歲若肯多服石膏數兩,何至有以后屢次反復,今不可再留邪矣。仍投以此湯,連服三劑,病愈而脈亦安和。

一人,年四十二,患白痢,常覺下墜,過午尤甚,心中發(fā)熱,間作寒熱。醫(yī)者于治痢藥中,重用黃連一兩清之,熱如故,而痢亦不愈。留連兩月,浸至不起。診其脈,洪長有力,亦投以此湯。為其間作寒熱,加柴胡二錢,一劑熱退痢止,猶間有寒熱之時。再診其脈,仍似有力,而無和緩之致。知其痢久,而津液有傷也,遂去白芍、柴胡,加玄參、知母各六錢,一劑寒熱亦愈。

一媼,年六旬,素多疾病。于夏季晨起,偶下白痢,至暮十余次。秉燭后,忽然渾身大熱,不省人事,循衣摸床,呼之不應。其脈洪而無力,肌膚之熱烙指。知系氣分熱痢,又兼受暑,多病之身,不能支持,故精神昏憒如是也。急用中國衛(wèi)生人才網生石膏三兩、野臺參四錢,煎湯一大碗,徐徐溫飲下,至夜半盡劑而醒,痢亦遂愈。詰朝煎渣再服,其病脫然。

一人,年五十余,于暑日痢而且瀉,其瀉與痢俱帶紅色,下墜腹疼,噤口不食。醫(yī)治兩旬,病勢浸增,精神昏憒,氣息奄奄。診其脈,細數無力,周身肌膚發(fā)熱。詢其心中亦覺熱,舌有黃苔,知其證夾雜暑溫。暑氣溫熱,彌漫胃口,又兼痢而且瀉,虛熱上逆,是以不能食也。遂用生山藥兩半、滑石一兩、生杭芍六錢、粉甘草三錢,一劑諸病皆見愈,可以進食。又服一劑痊愈。

此證用滑石不用石膏者,以其證兼瀉也。為不用石膏,即不敢用人參,故倍用山藥以增其補力。此就通變之方,而又為通變也。

痢證,又有肝膽腸胃先有郁熱,又當暑月勞苦于烈日之中,陡然下痢,多帶鮮血,脈象洪數,此純是一團火氣。宜急用大苦大寒之劑,若芩、連、知、柏、膽草、苦參之類,皆可選用。亦可治以白虎湯,方中生石膏必用至二兩,再加生白芍一兩。若脈大而虛者,宜再加人參三錢。若其脈洪大甚實者,可用大承氣湯下之,而佐以白芍、知母。

有痢久而清陽下陷者,其人或間作寒熱,或覺胸中短氣。當于治痢藥中,加生黃、柴胡以升清陽。脈虛甚者,亦可酌加人參。又當佐以生山藥以固下焦,然用藥不可失于熱也。有痢初得,兼受外感者,宜于治痢藥中,兼用解表之品。其外邪不隨痢內陷,而痢自易治。不然,則成通變白虎加人參湯所主之證矣。

痢證初得雖可下之,然必確審其無外感表證,方可投以下藥。其身體稍弱,又宜少用參、佐之。

痢證忌用滯泥之品,然亦不可概論。外祖母,年九旬。仲夏下痢赤白甚劇,脈象數而且弦。愚用大熟地、生杭芍各一兩煎湯,服下即愈。又服一劑,脈亦和平。

痢證間有涼者,然不過百中之一耳,且又多系純白之痢。又必脈象沉遲,且食涼物,坐涼處則覺劇者。治以干、白芍、茴香各三錢,山楂四錢,生山藥六錢,一兩劑即愈。用白芍者,誠以痢證必兼下墜腹疼。即系涼痢,其涼在腸胃,而其肝膽間必有伏熱,亦防其服熱藥,而生熱也。

凡病患酷嗜之物,不可力為禁止。嘗見患痢者,有恣飲涼水而愈者,有飽食西瓜而愈者?傊酥Y稟不齊,病之變態(tài)多端,尤在臨證時,精心與之消息耳。曾治一少年,下痢,晝夜無數,里急后重。投以清火通利之藥數劑,痢已減半,而后重分毫不除。疑其腸中應有阻隔,投以大承氣湯,下燥糞長數寸而愈。設此證,若不疑其中有阻隔,則燥糞不除,病將何由愈乎?

有奇恒痢者,張隱庵謂,其證三陽并至,三陰莫當,九竅皆塞,陽氣旁溢,咽干喉塞痛,并于陰則上下無常,薄為腸。其脈緩小遲澀,血溫身熱者死,熱見七日者死。蓋因陽氣偏盛,陰氣受傷,是以脈小遲澀。此證急宜用大承氣湯瀉陽養(yǎng)陰,緩則不救。若不知奇恒之因,見脈氣平緩,而用平易之劑,必至誤事。
點擊查看:<<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目錄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